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9-09-10吴银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爱国主义德育教育

吴银燕

摘要: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为德育教育的全面开展和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新的教育教学背景出发,深入地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身体还不成熟、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内心都非常单纯、对人无害,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好小学语文课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好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并且信任的人。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将德育教育慢慢的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明白做事情的是是非非,明白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遇到的事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激发自信;爱国主义;积极心理

小学语文教师要渗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地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德文化,并将之付诸于实践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心态,让学生拥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热爱祖国,并积极的为祖国做奋斗,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让学生热爱生活,当遇到身边的事情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考虑问题,温柔的对待他人,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

一、激发民族自信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激发起小学学生的民族自信,学生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人民产生自信和信任,热爱我们的人民,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宽容待人、诚实诚信的典型故事和事件案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授的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们去讲解和拓展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人对待自己遇到的事情和他人的处理态度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向他们借鉴并且学习他们的做法。

例如,教师在教授《夜书所见》这一篇古代诗词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上对这首诗的讲解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喜爱。《夜书所见》这一篇古诗讲述的是作者叶绍翁在夜晚时看见的景象,有萧萧的梧桐树叶,也有江上坐船观景的游客,有儿童嬉戏,也有篱笆和岸边的明亮的灯。作者通过只言片语将夜晚作者所见之景描绘得生动动听,可见,古代汉语及其强劲的概括力,每一个字的含义都极其深重。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语文教学去渐渐地加深学生的民族自信,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自信心并且能够认同语文知识和内涵。

二、培养爱国主义

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会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好学生正确并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师在遇到一些有关于爱国英雄事迹的文章时,要学会宣扬爱国英雄良好的爱国品质,并且慢慢的教导学生如何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违反法律的事情不能做,背叛祖国的事情不能做。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到其他人的优秀品质还应该将他人的优秀品质转变为自己身上优秀的品质。教师从日常教授的语文文章和知識中慢慢的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学生,不仅要懂得语文知识还应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应该学会效仿学习到的优秀人物的做法。

例如,教师在教授《一面五星红旗》这一篇语文课文时,文章写道主人公在国外读书,但是心里仍然心心念念着祖国,所以决定一次旅行,并把五星红旗带着加入这次旅行。在课本的结尾的附带资料中也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对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守护并且尊重国旗,这样的爱国意识教师应该要教导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尊重和爱护国旗,并且能够爱护祖国,维护我国的国家象征。

三、塑造积极心理

小学教师要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在遇到平常生活中的事情的时候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学会认真的去思考事情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处事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小学语文中的语文知识都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所以,教师在教授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总结文章的中心内容,讲解人物的优点和正确的做法,并且在课堂上去呼吁学生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不仅认同其做法并且学习其做法。

例如,教师在教授《詹天佑》这一篇文章内容时,这一篇文章内容是讲述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他是我国的伟大工程师,而支撑他顶着重重压力去设计这一条铁路,多次进行修建和设计的是他对祖国的热爱,是他的热忱之心,他相信祖国会有远大的未来。所以,他坚持的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去做奋斗,这样的积极心理是他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坚强不息的品质所支撑起来的。学生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并且保持着相同的积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慢慢的将人物的优秀品质去渗透进教学当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中要慢慢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去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实力;要培养好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要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积极的面对困难并积极的解决困难。

参考文献:

[1]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

[2]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

[3]乔正雄.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98.

[4]汪天英.小议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09.

[5]胡景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08):188.

[6]孙淑琴.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0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爱国主义德育教育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