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2019-09-10王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

王艳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得双边活动过程。要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应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置学生于自由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最终使我们的培养对象由知识型过渡到能理型。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拓展补充,快乐氛围,想象表演,渗透方法

一、拓展补充,丰富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科学常识性的文章,如第八册《太阳》,课文内容并不艰涩难懂,却比较枯燥。怎样将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我想到了借助课外知识。据我了解,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类的融科学与知识为一体的书籍,通过阅读,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于是,我布置了查找太阳资料的作业。

从查阅中,同学们知道:太阳是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体积比地球大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3400倍,表面温度约6000度,内部温度约15000000度内部经常不断地进行原子核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距离地球与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旋转并且从它得到光和热。在课堂教学时,我先清同学们纷纷根据资料谈一谈对太阳的认识,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的语言,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対文字的埋解。在讲授课文时,我大胆取舍,从写作方法上切入课文。通过分析,同学们学会引用神话引起渎者兴趣,增强文章趣味性的方法,還学会了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进行说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补充课外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选择和教学情境的设置,他提出尽力使学生在愉快和欢乐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学得快乐,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题西林壁》是苏轼的作品,苏轼在诗词散文的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挥洒自如,明快豪放。通过查资料,同学们对苏轼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认识,课堂上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有关苏轼的小笑话:相传,苏轼和妹妹长相各有特点,苏小妹额头突出,苏轼脸型较长。一日,苏轼作诗讽刺妹妹的额头“香躯犹在闺阁内,额头已至画堂前”。苏小妹知道后,作诗回讽“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口边。”听这个笑话,同学们捧腹大笑,不仅感受到了苏轼的才华,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发挥想象,演活课本剧

少年儿童天性好动,想象力丰富,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他们在活动中直接接触。课本剧表演就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创设情景,使表演者与观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

《半截蜡烛》一课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带领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注意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动作和神态。

同学们经过分工练习后,准备了简单的道具,不仅把课文内容由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还加上了自己的创作想象,丰富了人物形象,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课本剧表演调动了同学们的各种感官,讲台成为了他们展示的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创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

提到写作文,很多同学都感到困难,一是不能从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材料,二是不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时渗透习作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穷人》一课的开头有一段环境描写,屋外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温暖舒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抓住“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来突出主人公桑娜的勤劳。别看桑娜一家住的差、吃得差,可是他们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在穷困的生活面前,桑娜依然保持着勤劳的品质,整个家被她收拾得整洁而又温馨,多么令人敬佩呀!桑娜勤劳品质的突出,环境描写的有力烘托是功不可没的。

这一课作者还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突出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桑娜抱回西蒙病故后留下的两个孩子,她不知该如何面对丈夫,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还有她热爱丈夫、同情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当渔夫得知要抚养邻居的孩子后,他说:“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体现了渔夫与桑娜一样,都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教学时通过对人物心理、语言的分析,使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有了课堂的指导渗透,同学们对运用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接下来的小练笔中,大家都在学以致用,习作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总之,语文课教学应该向着多元化、丰富化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调动积极性,发展个性,锻炼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兆锋.营造快乐物理课堂气氛的点滴体会[J].甘肃教育,2016(20):118.

[2]曹爱华.质疑,求异,想象——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56-57.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简谈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控制变量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