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谦虚”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9-09-10孙廷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

孙廷远

摘要:礼貌是生活中基本的交际原则,而谦虚是礼貌原则中必不可少的一点。谦虚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上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本文通过对著名语言文化学家Leech(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1928.12.07],英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论家,出生于英国英格兰一个美国移民家庭,有着犹太人血统)的著名理论的论述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分析,来探讨谦虚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谦虚;礼貌原则;文化差异

一、“谦虚”在中西方的文化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满招损,谦受益”是古人修身养性之道。为人谦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是追求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诸如此类名言“人道恶盈而好谦”、“尊者有谦而光明盛大”,讲做人应该远离自满、保持谦虚、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尊贵的人因谦虚而令人更加尊敬;也有的指出骄傲自大的危害,如“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大嚼多噎,大走多撅”等等这些都是意在说明谦虚多使人进步。

西方国家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麦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他们的母亲”。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的英国思想家培根先生说:“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是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谈到自己的科学发现时谦虚的说:“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高尔基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可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即使在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西方国家和民族,也是一种美好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品德。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观念上

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出的“谦虚准则”有所不同,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贬己尊人”。“贬己尊人”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礼”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西方社会人们通常遵循的“尽量贬低自己,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的“谦虚准则”在中国社会不仅不适合,却常常构成对中国人面子的威胁之力。所以,无论是在哪个地方,哪个人面前,总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只要这样才能在你的人际交往中铺上一条平坦的大路。

(二)中西方文化表现在差异上

对谦虚的表达有许多语用策略。英汉文化关于“谦虚”的语用策略有很大差异。首先,很多时候,中国人对于表扬和称赞基本上采用自贬和推让的语用策略。而西方人一般趋向于接受称赞,接受式和缓和式是西方人用以回答称赞语两个主要语用策略。其次,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交际中都会擅长用谦词,敬辞来表达“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使用谦语,在称呼自己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前用“小”“愚”“便”“寒”“敝”等谦辞。敬辞则相反,是在交际中用“贵”“尊”“令”等用以称呼对方以及和对方有关的人和事。而在英文化中则没有这样的语用讲究。

(三)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礼貌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中西文化中民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言与非语言习惯不同,在实现礼貌的方法和对礼貌的判断标准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对谦虚的不同诠释和语用策略方面。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貌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中的礼貌与传统的“礼制”紧密相连。“礼”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概念之一。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义者,治之统也”。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护社会“和合”的关系至高无上,因此崇尚“贬己尊人”或“谦虚”的礼貌行为。

西方人追求自由,注重个人的权利和独立,认为尊重个人自由的权利的言行才是礼貌的。其礼貌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协同。西方社会历来强调个体与个人价值,因此培养了个人的自信,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及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所以在面对人们的称赞时,他们敢于大方地接受,一句“thank you”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面子的维护。

三、Leech的“礼貌原则”

杰弗里·利奇是英国当代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杰弗里·利奇的学说不仅在語言学界,而且在哲学界、心理学界等领域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杰弗里·利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政治斗士的角色甚至盖过了他作为语言学家的辉煌,被称为英国的“牛虻”。Leech在对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和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进行批判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他成功地解释了合作原则所不能解释的人们表达意图是语言的间接性,从而弥补了合作原则的某些缺陷从而完善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ersation implicature),礼貌原则如下:

(一)得体原则(tact maxim)

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自己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益。这种尤其出现在职场上,即使自己的同事有些地方做的不正确,我们为了顾及他们的颜面,也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措施。

(二)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与同学相处也一样,尽量多照顾自己的同学,自己吃点亏没什么,只要能与同学相处的好就行。我们同学都这样想,相处起来就融洽多了,也显得很和谐。

(三)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任何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不是说一味的去奉承别人,而是说你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尽量能表达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别人的自信心,也建立了交流的基础。于他人于自己都是有益的。

(四)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

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赞誉别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交际中必用的原则。

(五)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双方一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尽管自己是错的,也不希望得到别人正面的纠正。每个人都很好面子。

(六)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换言之,谦虚也是尽量的给自己行方便,人际关系无论在现在社会还是在古代社会都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和维护的。

四、结语

谦虚准则是制约人们日常交际的语言制约规则,为人们顺利交际提供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规则平台.也为人们研究语言交际提供良好的语言理论基础,由于受到各国尤其是东西方在使用语言规则上不同方面的考虑和礼貌的文化决定性及礼貌语境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更多的从跨文化的角度去考虑谦虚及谦虚准则。

参考文献

[1]何兆熊(He Zhaoxiong).《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2]顾曰国(HeYueguo).《礼貌、语用与文化》[M],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2001。

[3]刘润清(Liu Runqing).Linguistics: A New Coursebook[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文化差异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老炮儿》之语用分析
从合作和礼貌原则谈商业场所公示语的翻译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