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中职为主)法治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9-09-10吴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9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中学生中职

吴莹

【摘要】良好的法治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中学生的法治素质,形成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调查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是中职学生)的法治素质现状,以期在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法治教育的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中学生(中职);法治素质;现状调查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目标中,法治是核心,是自由、平等、公正的有力保障。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治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树立,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和国民教育体系。

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中学生的法治素质,形成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为了解中学生的法治素质现状,我们对广东省一些高中在校生主要是中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以期对提高中学生法治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材料和数据,并结合数据进行相关的思考分析,提出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中学生法治素质现状,调查小组以高中阶段(中职为主)的中学生为对象,设计的问卷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法律制度的关注度、学生的权力意识、义务意识、对法律的使用情况、对法律的学习意向。调查方式以互联网手段为主,通过在网络上发布问卷,利用微信、QQ等网络渠道传播,共发放问卷1000份,100%回收,其中中职学校占68.3%,普通高中占31.7%,男生占39.6%,女生占60.4%,学生干部占34.4%,非学生干部占65.6%,年龄分布上高一占52.4%,高二占27%,高三占20.6%,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二、中学生(中职)法治素质的总体现状

1.在普法教育的熏陶下,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法治素质

近几年,在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下,结合教育和教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使广大学生对国家管理、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法治素质和法治思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调查中显示,有13.6%的中学生经常会关注国家法律的变更,76.1%的中学生偶尔会关注。这表明在依法治国方略和理念的引领下,中学生的法治素质正在逐步提高。这一点也体现在学校层面上,在“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了解?”的问题上,有29.8% 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68.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了解”,只有1.9%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了解”。这个数据体现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基本落实到位,大部分在校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的法治管理和教育。班级作为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也是学生法治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调查中显示,90%以上的班级都有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这意味着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上有一定的法治意识,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法治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中学生接触与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多样化

中学生接触与了解法律知识主要以觀看电视、收听电台法制节目,通过课堂学习、老师讲授知道,及从身边的人或发生的案例中了解。(见表1)

该数据反映了大部分的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渠道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而电视、电台及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法治知识的重要渠道。

调查中数据还反映了有78.8%的中学生认为中学生法律意识薄弱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56.9%认为法律宣传不到位也是有关系的。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影响、贫富悬殊也影响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这些数据中反映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各类媒体、舆论的传播对中学生法治素质塑造有很大的影响,而有关部门的法律宣传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力度。

3.中学生在主观上维权意识增强

在调查中反映,在遇到侵犯权利的事情时,中学生会向司法机关求助、向家长和教师反映,只有3.8%的学生会选择忍过去,说明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见表2)

但是,仅有35.4%的学生使用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当遇到假冒侵权等违法现象时,60.6 %的学生选择的是自行找商家协商退换,只有31.6%的学生会将该情况反映给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维护更多人的权益。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问题上只有57.9%的学生能回答正确,证明学生有维权意识但在知法懂法上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扎实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大部分中学生具有遵纪守法的义务认知

在关于交通规则、班级制度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表现出了遵纪守法的义务认知,也懂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肖像权,在网络言论上,有78.6%的学生认为应该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论负责,也有20.2%的学生认为是部分负责。这反映了学生在权利义务的认知上还是有些偏差。在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犯罪现象时,你会选择怎么做?”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告诉家长或向老师反映,以及想办法制止,仅14.8%的学生会选择报警(见表3)。这个数据反映了人情观念、特权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体现在缺乏一定的法律信仰,守法用法的意识仅仅在认知方面,没有重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大部分中学生对权益受害的突发状况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几道关于权益受害发生时的做法判断题,例如交通事故肇事、学校同学间冲突、独自在家时的突发情况等,95%以上的中学生都能选择正确的做法。这表明在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理解上,大部分中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缺乏用法律规则去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如果学校开设法制教育选修课程,你会参加选修吗?”这个问题上,有82%的中学生选择了“会”,并且在法律知识的学习活动形式上选择了他们的意见(见表4),说明大部分中学生有期待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

三、中学生(中职)法治素质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1.优化普法教育,从传统的守法教育提升到法治信仰教育

自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普法教育规划以来,学生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权力意识、学法守法意识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国家在普法教育工作上取得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传统的灌输式守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调查中显示,中学生有守法意识,但在遇到矛盾纠结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而是有权势和人情意识,依靠自我能力求和等。比如买到伪劣产品时选择自行解决更换,告知有关部门的意识很低,发现身边的人犯罪时也极少部分会选择报警,这不利于社会法治秩序的良性发展。

因此,要优化普法教育,改变传统的法制教育思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让法治素质进一步内化,自觉树立和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成法治信仰。

2. 重视社会舆论、媒体的影响力

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了解法治方面的信息除了学校,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渠道,例如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传播。很多学生也认为目前中学生法律意识薄弱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法律宣传不到位引起。目前,社会中也确实存在着一部分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司法不正的现象,这些负面能量严重地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其对我国法治建设信心不足。

因此,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要为青年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也较多元化,社会舆论、媒体更要实事求是,对典型案例剖析的同时辅以正面的观点和引导。

3. 提高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力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对于中学生法治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学校法治教育能力,可從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应该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在针对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管理中,一定要做到依照法律、规章制度进行,杜绝学生管理中的违法、违规性和随意性。营造校园法治氛围,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法治素质也是直接影响到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先提高教师队伍的法治素质,无论在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渗透法治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法治教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目前,学校法律老师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学校法治教育不理想的一个因素。因此重视教师的再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相关法治知识,能直接影响法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改善法治教育课程。我们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目标,应该是培育其独立思考能力,具备现代公民应有的政治意识,民主素养,进而认识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负担。但目前学校的法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参差不齐,大部分以法律知识的讲授为主,也没有完全渗透到在校生的各个学习阶段,甚至有些只是开设个别讲座而已。

在调查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学习法制课程的兴趣,而在形式上期待更多样化。选择知识竞赛、问答游戏、讲座、网络学习等互动型教育方式占据了很大部分,这些调查结果反映了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也为学校改善法治教育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些案例分析,让学生融入到案件当中从而理解法律的要义,也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公正、平等、自由、秩序等法的核心价值理念,让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渗入学生日常生活。

4.构建家校联合法治教育体系

家庭环境对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氛围熏陶作用。但有些家庭父母本身法治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其子女法治素质的塑造。因此,利用家长会、家访或者“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等家校联系共建的活动形式,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家庭当中,让家长意识到法治意识,是公民的基本素质,法治素质的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的文明程度,让家长当好法治教育的引路人。

总之,中学生(中职)法治素质的塑造和提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法治教育也会反映出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发现,找出原因并改进,才能适合社会和发展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黄艺博,徐韦钰,姜 昱,王誉臻,夏一帆,姚正帮.中学生(高中)法治意识和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

[2]张瑟.依法治国背景下青年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法制博览,2016(10).

[3]杨璐.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10).

[4]刘勇.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在逻辑及其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5]盛黎明.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中学生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