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

2019-09-10蔡小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9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幼儿园

蔡小青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生活化理念,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对于引导幼儿学习会用心灵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生活之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作用,就如何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幼儿的基础性审美能力,从而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虽然在美术表达和创造上没有什么技巧基础,但是具有简单的生活经验,还有对于生活环境具有独特视角的欣赏能力,而且他们对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幼儿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对美术素材进行提取,以此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一、幼儿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1.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幼儿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不会带着功利的眼光去参与学习,只有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简单点说,当幼儿对某一件事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去学习。相反,当他们对某个物体或者某件事不感兴趣的时候,即使教師不断督促他们去学习,也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就会给幼儿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很容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的内容选择、材料选择、方法选择上都可以更好地与生活联系,如,由孩子自由选择有喜爱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创作,远远要比由老师命题创作更能激发创作热情,由孩子选择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树叶、石头等作为教学素材对幼儿进行指导,比那些由老师指定的颜料和材料很容易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之中。

2.有效地扩大幼儿欣赏发现艺术形式的眼界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教材上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但同时高于生活。幼儿园美术教材上的知识有限,幼儿能够学习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如果教师能够立足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和开发资源,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容量的作用。简单点说,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可以用于美术教育的素材。这样,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教学内容就不再受限于教材。而且这些具有生活化特征的美术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全身心参与其中。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不但可以从园林、山川、古迹中发现美术元素,也能从民俗、市井、生活中发现艺术之形,善于发现将成为幼儿终身学习宝贵的品质之一。

3.有效地培养幼儿表达创造生活艺术的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美术知识同样也是如此。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果教师能够运用生活化理念,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在生活中创造美。幼儿看到树叶,就不会单纯地认为它是一片毫无意义的树叶,他们会去研究它的色彩,形状,想象一下能够用这些树叶制作什么样的造型。幼儿的智慧被充分开发出来。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物,存在的一切东西,都有它的意义。长期以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均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有效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资源,但是幼儿教师要挖掘适合幼儿的、具有实用性的美术素材,比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材料等,这些美术素材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下转第18版)(上接第17版)兴趣爱好,将其运用到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可以将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所以,幼儿教师要全面、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场景或者空间,然后给幼儿提供特殊的、具有生活化气息的美术材料,如不同的羽毛、不同的鹅卵石、不同颜色的鲜花、不同形状的树叶等。除了将这些特定的材料提供给幼儿,教师还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寻找美术素材,比如喝完牛奶的牛奶盒,空了的矿泉水瓶,废弃的硬纸板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进行艺术创造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掘和利用,为美术活动的顺利且高效开展打好牢固的基础。

2.积极营造生活化气息的教学环境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氛围的影响。不难想象,在一个轻松的、活跃的、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相反,在一个紧张的、沉闷的气氛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为了促进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活化气息。这样的课堂可以给幼儿熟悉感和亲切感,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美术材料和创建教室环境的时候应当将生活化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回归自我,回归真实世界,回归生活,通过生活理念的融入引导幼儿感受生活,在生活化环境中“动”起来,获得美的体验,形成真实的、自然的审美情趣。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将区角或者活动室布置成孩子熟悉的街道、游乐场、超市等,让幼儿们在感到有趣、新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活经验,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幼儿的艺术情操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创造、操作、情感和认知的有效整合。所以,幼儿教师在创设生活化幼儿园环境的时候,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注重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主体感体验。

3.正面鼓励基于生活素材的幼儿创造

评价是幼儿进行美术创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教师的评价在幼儿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因此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在孩子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做出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一是是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幼儿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创作。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石头,让幼儿在石头上作画,画出自己想要画的东西,比如星空、大海、小猫、小狗都可以。引导中以开阔幼儿的视野,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主。教师要注意慎用范画,避免幼儿产生简单地模仿,限制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二是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幼儿创作中的灵动与创新,教师的评价一定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上,用成人的眼光去追求作品的完美。而是要更多地、正面地鼓励幼儿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还要蹲下来倾听幼儿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创作的意图。在绘画结束之后,幼儿看到一块原本平淡无奇的石头经过自己的改造变成一个艺术品,可以充分感受到创造的快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对激发幼儿创造兴趣,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有利于幼儿学习兴趣、创造能力的培养,还能实现美术教育效益最优化。幼儿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同时还要从环境、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着手,有效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全秀春.探寻生活之美好,实现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南》背景下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203-204.

[2]吴丽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以具有安溪茶文化特色的幼儿美术教育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05):30-31+29.

[3]曹苹.大自然 大社会——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224+254.

[4]顾婷婷.再闻行知 现于美术——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237.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