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民族文化,开发特色少先队活动

2019-09-10缪丹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港城民族团结少先队

缪丹

少先队离不开活动,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笔者所在校是一所公办新市民子女學校,学生来自全国19个省市、9个民族,他们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因此,我们更要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意识渗透到少先队活动中,将民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新时代好少年。

打造民族风环境

营造浓郁的环境氛围 校园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为了让师生在校园行走中浸润民族文化,我校在校园墙面上布置手绘民族画、介绍民族知识;在队员活动频繁的地面上定制民族跳跳棋;在宣传橱窗展示民族活动;在移动展板上开辟民族团结信息专栏;在教室板报上开辟民族知识角……浓郁的环境布置,助推了学校民族团结活动的开展。

开辟民族活动室 为了让队员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知识,我校专门开辟了“民族特色活动室”,定制富有民族风味的窗帘、展示柜,布置了56个民族“人偶”,添置有民族代表性的特色乐器、饰物等实物,再将队员亲自制作的民族画布置其中,让队员切身零距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壮大辅导员队伍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最为重要的力量。我校的少先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下,辅导员队伍逐步壮大起来,学校辅导员、家长志愿者、社会热心人,纷纷加入辅导员行列,他们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

学校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的主力军 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是辅导员的中坚力量。但是,对于常态化开展的少先队活动来说,光靠一些大、中队辅导员的力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基于此,我校公开招聘年级辅导员以及热心少先队工作的有专长的教师。应聘的年级辅导员要具备一定少数民族文化素养,其专长与技能要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相关。辅导员们做足功课,发挥出自己的一技之长,制作民族风明信片、创作个性民族画、民乐演奏,传诵民族团结情、开展民族运动会等。队员们在学校辅导员的组织下,在多样的活动中熏陶民族文化的魅力。

家长志愿者——少先队活动的生力军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志愿者们非常乐于参与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我校少先队向家长发出邀请函,聘请有一定民族技艺专长的家长担任志愿辅导员,尤其欢迎少数民族家长参与,定期和队员们开展少先队活动。宣讲民族文化、讲述民俗民间故事、制作民族手工、摆摊特色美食……队员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社会热心人——少先队活动的常备军 学校作为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其可供少先队组织活动的时间、空间相对有限,所以壮大辅导员队伍势在必行。社会热心人士的加入,给学校的少先队活动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塘桥镇“东渡志愿者协会”的郑阿姨和张姐姐也成为了学校少先队活动的辅导员,感恩、节庆、民俗活动等关爱新市民子女的少先队活动正有计划地开展着;青龙社区负责人周书记、暨阳青少年发展事务所社工陈阿姨、图书馆“彩虹姐姐”、民族团结促进会格桑会长等先后担任志愿辅导员,并相继开展民族情联谊活动、“我与港城共成长”实践活动、民风民俗体验活动、学说本地方言交际等活动,开拓了队员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港城的喜爱。

开展民族情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少先队员是活动的主人,要想提升队员的全面素养,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只有在活动中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活动,队员就能在活动中得到民族精神陶冶和文化滋养,最终实现让博大精深得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佳节”共庆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要不遗余力地在各族队员中开展传统佳节的庆祝活动,以此获得对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精髓的认同。

端午节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组织开展了“端午民族民俗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来自各民族的志愿者们和队员们通过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和歌舞表演的形式,捧出多姿多彩的端午文化盛宴。多个具有民俗“非遗”特色美食的展摊,如维吾尔族的手工馕饼、回族的牛肉凉面、撒拉族的馓子等,更是一道端午文化的“美餐”。队员们还饶有兴趣地学习包米粽、做中药香囊,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

中秋节,校外辅导员们来校和各族的孩子做月饼、诵月诗,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感恩之心;春节,队员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拍摄家乡美景、体验过年习俗、品尝并尝试制作家乡美食……用心记录悠久的历史文化,回校宣讲家风家训、展示家乡民俗、分享特色美食等活动,开启了新一年的征程,学校掀起了团结少数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的热潮。

“足印港城”实践活动 我校队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些新市民子女虽然在本地生活了多年,但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带领他们去游览和深入了解港城。如何让这些流动的祖国花朵融入到第二故乡,增强亲近感?几经考虑下,学校少先队在不同民族队员间开展了“足印港城”实践活动:带领各民族队员参观城市展览馆、博物馆、名人馆、革命先烈纪念馆、烙印港城印象;到常阴沙花海采风,到恬庄老街漫步,到长江边考察探究,了解本土乡情;组织队员参观民族教育馆、民族文化长廊,带领他们寻访在港城工作的各民族有成就的人,感悟民族团结的力量。

走出校门,开展实践体验的少先队活动,让各民族队员感受到,各族成员只有互相尊重,相互包容,同心协力,社会才会发展,才会进步。

“手拉手”互助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

我校和新疆巩留县大营盘村小学成为“手拉手”互助学校,多年来,一批批队员以书信形式向结对伙伴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校园生活、家乡文化,分享互赠家乡特产、学习用品的快乐。多样化的结对活动,使得我校不同民族的队员和新疆小伙伴在书信往来中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民族间的情谊。

“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队员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少先队“爱满港城”慈善募捐活动的海报张贴出来,队员们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为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当他们知道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队员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时,他们自发组织开展捐书公益活动。青龙小学的各族队员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民族团结的力量,献出了力所能及的爱与关怀。

“民族之花”评选活动 结合我校队员的特点,学校少先队进一步丰富队员的多元评价体系,每学期在各中队开展“民族之花”评选活动,推选出不同民族的优秀队员。在“红领巾”广播、微信公众号进行先进事迹介绍,在“成长树”上通过秀照片一展风采。

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之花绽新颜,“民族之花”评选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汉族队员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伙伴,认可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加强与营造关爱各民族队员、民族团结的氛围。

结束语

民族文化是少先队活动中值得开发的活动内容之一,作为学校,应该基于校情与学情,创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各项活动,将民族文化根植于少先队活动中,帮助学生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下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融。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猜你喜欢

港城民族团结少先队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夜游港城(外一首)
陈立东
天下开港:宁波的港与城
加入少先队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用办公家具彰显客户特色 四年成“港城”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