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生态修复设计方法研究

2019-09-10冯雯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园林景观途径

冯雯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包含着众多内容,同时还要结合生态理念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设计。而且生态设计理念,一定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我们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各界的社会人士关注了,本文论述了景观生态的相关理论及其生态修复的设计方法,根据不同景观的角度进行修复,以及不同景观元素(景观、水体、滨水、棕地)理论来进行设计。并对修复手段以及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进行研究。

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在生态园林概念定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生态园林景观本身具备艺术性、观赏性、生态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地方性、环保性以及生态性3方面的重要特点。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将地方性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与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型设计的理念。

2 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体现人文情怀

作为最根本的设计宗旨,是反映社会、人性的设计要求,用各种方式来满足人们的活动、沟通、娱乐等需求。为了实现民众的基础性能,设计师应当遵照当地人的习俗和人们的行为规律。

2.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3 景观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中国的水管理都是采用的极端的水坝工程和水道渠化。滨河公园需要将设计与自然相结合,讲艺术与生态想结合,满足人们日常游憩需要,服务于人的一种设计,中国的文化景观不只是由小灌溉系统和梯田构成,同时也包括大尺度的防洪工程和灌溉。(1)减少铺装,改为自然式,与雨水花园相结合。(2)把原有的人文与自然的分界打破,把现有的自然特征发挥出来,体现出场地精神。(3)重视人文环境和自然过程之间互动的好处与潜在的协同关系联系起来,发觉和利用原有的景观特征,发挥场地精神。(4)生态、人文景观、当代艺术相结合,把当代艺术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如俞孔坚教授提出的极简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相结合,生态极简主义是在生态学意义之下对场所而言的人工景观的最少介入。在处理生态防洪的滨水景观时,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道化工程;运用乡土植物来构成绿色景观基地;城市公园是开放性的,延续城市和公园的道路的肌理,便捷公园的服务功能;加大自然恢复和保护,生物的保护和促进,自然、河流自然防洪、河流栖息地功能再生等。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4.1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耗费

生态城市是一种典型的紧凑化城市类型,要最大限度地集约占地,杜绝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与浪费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降低生物资源、能源以及水资源的使用,全面提升使用效率,景观生态这一新型技术的使用,在能源节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节能景观建筑与生态建筑,它们是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见证,能够促使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生态景观建筑凭借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舒适性、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求。另外,在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传统的草坪被景观植被生态设计取代,同时,一些外来园艺品种被一些地方性树种取代,由此极大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4.2 景观生态修复设计

针对目前的生态园林景观中,其景观的修复设计中还需要针对环境中的物种进行共生和再生的修复工作,并促进生态环境中的良性循环。实际上在生态环境中会出现各种情况,还需要对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并且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植物的系统,以及栖息地的修复情况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在景观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富含营养的资源,以有效促进修复工作的良性循环,降低修复工作的成本,为建造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作出贡献。

4.3 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引入大量常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使得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因此在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4 优化植被之间的关系

植物专业指导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外释放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周围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因此,设计过程中,应向植物专家学习。如松树与云杉2种植物不适合在一起生长,因为彼此分泌的次生代谢物会抑制彼此生长。但白蜡与阿拉伯树胶可以种植在一起,两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景观策划中必须注意植物和植物彼此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在景观规划中,应当询问相关资深植物学家,在找出植物彼此的联系后,遵照互利共生的原则,策划植物的位置以及与邻近植物的联系。

4.5 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城市景观生态的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提倡最大限度地保持区域原始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充分利用原始土地所具备的坡地等自然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些未经开发改造的荒林、山地等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所以对此所采取的合理做法应该是努力实现有景用景、无景造景、用景改景,与自然景观、人造景觀等有效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使用。

5 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运用到城市生态环境中

5.1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运用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工程性方面的措施分为四种,分别为渗透式、滞留式、生物式和过滤式,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大多数的措施都是综合性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城市的自然排水系统如低势绿地、植被洼地和浅沟;雨水花园的生态滞留草沟;生态屋顶和可渗透路面等。

5.2 雨水花园设计运用

雨水花园在场地选择以后,根据其周边水资源、水质的功能需求雨水渗透型是控制径流量,在减少区域雨洪径流量同时能够使地下水得以回灌,此外在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也可采用初期雨水的分流、截污、沉淀等。(1)完全渗透型雨水花园,强调雨水的就地渗入,基本不考虑雨水滞留的调渗透作用。(2)部分渗透型雨水花园,指径流流入绿地后大部分渗透掉,而少部分被滞留利用或排放,这一类以渗透为主,但却结合了雨水收集利用,先将所有的雨水渗透地下,然后排放或循环使用。(3)完全收集型雨水花园,尽可能的储存利用雨水,并且借助雨水花园的生态技术充分控制径流污染,并短时间内将,降雨汇集到储水池充分净化控制径流污染,然后加以综合利用。(4)部分收集型雨,以收集雨水控制径流污染为主,小部分结合雨水渗透设施的雨水花园。

6 结语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4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生物多样性框架[J].风景园林,2014(1).

[2]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色科技,2014(9)

(作者单位: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园林景观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控制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