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与高校学生校园学习相结合的意义探析

2019-09-10吴冰轩游晓航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社会实践高校学生

吴冰轩 游晓航

摘要:实践育人是当今高校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社会实践与高校学生校园学习相结合的德育意義,并以外语专业学生为例分析了社会实践对于提升高校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德育熏陶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校学生;育人;专业素养

实践育人已成为高校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充分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育人方式、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大学生通过将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在专业学习及思想素养上得到显著提升,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1.社会实践与高校学生校园学习相结合的德育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获取更多直接经验

大学生的校园学习内容多以课堂上传授的间接经验为主,然而仅凭单一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和抵触情绪。通过社会实践这种第二课堂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激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获取更多直接经验并加以运用。学生通过从亲身实践中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更充分立体地理解校园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内涵。

1.2有助于学生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实践中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时间和场地所限,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需求。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有助于赋予学生运用所学课堂知识、发掘自身潜能的机会,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色设计实践主题、开展项目探究、体验社会,为将来正式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打下坚实基础。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阶段有很大差别,不少大学新生入校后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因缺乏明确学习目标而陷入或长或短的迷茫期。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对自己有不断更新的认识,在实践中感受到大学课堂所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从而更有意识地锻炼自我、增强自身优势,尽早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1.3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更为成熟的思想观念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生仅凭单一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校园环境较之于社会有很大不同,学生的思维不能只局限于象牙塔中。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近距离了解社会需求,有助于在锻炼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在实际运用中培养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协同引导下树立更为成熟的思想观念。

2.社会实践对提升高校学生专业素养的意义——以外语专业为例

2.1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习潜能

外语专业学生的主要优势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为外语能力的应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知识得到充分积累,而社会实践则提供了极佳的实际操练机会。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主观思想起着决定作用,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外语专业学生设计恰当的实践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相关外语资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更具主动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全新的模式让学生内心产生冲劲,学习动力大大增加,从实践中体验到语言知识的鲜活性,感受所学语言在实践运用中的魅力,探索书本之外的全新运用场景,激发自身的潜能和探索精神。

2.2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中外文化的体验和了解。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于外语专业学生尤为重要,而社会实践的不同主题为外语专业学生观察和感受母语文化或他国文化提供了多种角度和可能性。在教师的有益引导下,学生可以结合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主动去反思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遇到的情境,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更好地展现出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国文化。

3.结语

在高校的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实践育人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应当重视和把握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动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高校则需根据国家政策和时代需求,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和培养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熏陶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训练,为国家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吴冰轩等同学承担的2019年市级“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910273017)以及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为“中国文化与法语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内涵与路径研究”,同时是吴冰轩等同学承担的2019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文旅行思,筑梦姑苏”的阶段性成果。本论文为游晓航老师承担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党建思政课题“结合专业特色构建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研究   ——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语专业为例”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是游晓航老师承担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实验课程建设项目“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的法语展示模拟”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社会实践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