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象体验促小学低段“立德树人”落地

2019-09-10阚功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立德思想品德立德树人

阚功稳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目的是通过获取知识和不断实践提高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个人修为等,增加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社会有用之人。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来,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必须在教育教学一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育为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对于刚迈进小学校门的低龄段学生,更要以引路人和标杆者的身份,以形象认知和实践体验引导孩子们感知要立什么样的德、要做什么样的人。

一、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知“要立什么样的德”

现代汉语对“德”的解释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古代,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种传统美德,新时代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德、公德、私德。所谓“立德”,就是把中国古代优秀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内心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

对于一二年级的低龄段学生,其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只是一个初步的看法,思维是“幼儿园”思维的延续,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立德”的过程要以可见、可感受、可认知的故事入手,告诉孩子什么是德、要立什么样的德。

基于以上认识,一方面,我以国学经典为依托,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认知美德。我利用校本课程讲述《三字经》《弟子规》里面的孔融让梨、铁杵成针、大禹治水、韦编三绝、黄香温席等历史故事,播放绘本幻灯片,组织孩子们看封面插图、大胆预测、观察图画、寻找线索、大胆自由发表观点、共同验证预测结果等,通过“一问一答、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什么是美德,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品德”,形象化地种下“仁义礼智信”的美德种子。

另一方面,抓住传统节日、纪念日的契机开展宣传活动。如,在八一建军节播放军人保家卫国的宣传片,让学生感知解放军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和服从意识;在国庆节播放阅兵视频,向学生们展现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儿童节,让孩子写下自己的梦想,用梦想的力量引导自己勇敢前行;在母亲节,让孩子们为妈妈画张像、做张小贺卡、写下心里话等,表达感恩之情。

二、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明白“要树什么样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低龄段学生眼中,人大致分为“好人”“坏人”两种类型,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原点,充分利用课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立德树人”元素,启发引导学生们做一个热爱国家、积极向上、诚实礼貌、勤劳勇敢、自信自立的“好人”“真人”。如,在教授识字课《天地人》时,我组织孩子们观察插图、欣赏国画,寻找“天、地、人”之间的联系,结合人字笔画一撇一捺、左右支撑来感受汉字文化内涵,引导孩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从而对祖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在识字中做一个热爱祖国文化的人。在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时,给孩子们讲“结草衔环,以报恩德”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在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教授《端午粽》时,给孩子们讲端午节的习俗,播放“中华传统故事之端午节的由来”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伟大诗人,认识到要做一个爱国的人。在教授《小公鸡和小鸭子》《小猴子下山》《乌鸦喝水》《咕咚》等童话类课文时,引导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那个人”,通过角色表演、复述故事、改写结局等理解童话语言和人物形象,感受真善美,向善而行,向美而生,成为独立、自信、创新、善良、从一而终、勤于动脑的人。

三、身边小事,激励学生做正能量的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学生进步的动力来自教师和同学两个方面的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两个资源,让学生学榜样、做榜样。

小学一年级常有“三乱”现象,即“乱扔、乱收、乱撕”,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每天早上,我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有一天,我如往常一般,但是当看到垃圾桶时,眼前一亮,发现里边已经套上了塑料袋。原来,有个孩子看到我每天都这么做,他记住了,主动给垃圾桶套上了垃圾袋。我借此表扬了这个孩子,并教全班孩子怎样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为了让孩子们有责任意识,我给每个岗位起了有诗意的名字,如“黑板美容师”“晨读指挥官”“讲台护理长”“师生联络员”等,这些岗位按小组轮流来,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在每个月一节的“小小岗位能担当,自主管理慢慢行”的主题班会,孩子们讲述“履职尽责”的过程和体会,诉说着劳动的快乐,体会着劳动的光荣。教室讲台洁净如新,地面不见尘土,座位整齐划一,通过以责育人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效果。

四、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要想更好地实现小学低段学生“立德树人”这一培养目标,除了上面三项举措以外,教师还应当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第一,課堂除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以外,还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在每堂课教学工作完成之余,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增设思想品德培养方面的课程教育,比如《增广贤文》《蒙学》等国学经典,长此以往,让学生得到良好熏陶。

第二,在教室中专门腾出一个空余的角落,然后将一些培养人良好思想品德的书籍摆放到书架中,鼓励学生多看,并和同学们分享。同时,教室后面的黑板也要交给学生轮流写一些寓言小故事。另外,为了构建起良好德育文化氛围,我还会对一些读书多或者板报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也可以激发出其他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规范地教导学生文明礼仪。教导他们见到教师、其他长辈要问好;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也要学会谦让;要敬爱父母,在家中尽可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教导学生文明礼仪规范,除了明确告知他们之外,我还通过在课上播放《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芦衣顺母》等传统美德方面的小故事的动画片,并且有时候布置他们回家写一则观后感,先给父母看,再签上名字,第二天回学校后交给我。之后,我会选出一些写得好的观后感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四,开展主题月(周)活动。以我所在班级为例,每年可以开展以下几个主题月(周)活动:4月清明月、5月劳动月、6月环境保护宣传月、9月尊师敬道月、10月爱国主义宣传月等等,在每个活动中做好德育工作,同时让学生回家后将相关知识和家长们分享,并写一则日记交给教师。通过开展主题月(周)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成长。

第五,配合主题月(周)活动举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一个小故事,并给时间他们练习,之后,选择周五下午或者周六上午组织全体学生与家长到学校进行演讲比赛。然后进行评比,并针对优胜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奖品。借助演讲比赛的举办,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低段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是一脉相承的坚守,更是与时俱进的追求。在低段教育教学中,要把“立德树人”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学科建设、生活实践、习惯培养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春风化雨、知行合一,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夯实牢固的根基。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立德思想品德立德树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