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算盘的启示

2019-09-10宋立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数珠子数感

宋立

小学数学新课标将数感作为一项重要培养目标,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感性。算盘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能够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新增算盘,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算盘这一传统的计算工具,还要通过算盘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数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地指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书本问题的能力,还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等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数感。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建立起对应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进行灵活转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例如,“表内除法”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吃的汉堡进行讲解:“买6个双层吉士汉堡需要30元,买4个需要多少元?”很多小学生都喜欢汉堡,一看到这些数字,学生就能联想到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吃汉堡的情境,计算出一个汉堡的价格为5元,买四个需要20元。在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反应的快慢就与学生的数感有关。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套用公式,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在数学知识与事物之间构建联系,以不同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这也是学生数感的体现。例如,在“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首先要能够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师这时可以将算盘利用起来,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能够自然地学会100以内数的减法。100以内是的加法是一种叠加,可以借助算盘进行计算,教师还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学生必须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当学生拥有比较好的数感时,其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也能增强,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当教师给出一个数字5,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5个的时候,学生能自然地将5这个数字与自己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如家里的碗有5个、鞋子有5双、椅子有5把等等。这就是因为学生有比较强的数感,所以能快速地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后续学习相关知识时也会更加有兴趣。

二、算盘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作用

算盘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计算工具,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十分基础,但也会涉及很多关于数的运算的内容。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感,也就是要对数有比较强的敏感性。根据相关研究,儿童在建立数的概念时以直观形象为基础,再经过思维的深度加工,通过分析和综合等,抽象概括成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算盘这一直观的计算工具利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算盘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让学生认识1~9的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拨算盘上的珠子,拨一颗,数一颗,使学生能够形成对1~9数的认识。在数到10的时候,教师仍然可以继续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让学生数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算盘进行演示,当学生数到9后不知道如何数下去时,教师告诉学生,再数一颗个位上的数就是10颗,可以用算盘右起第二档上的一颗下珠表示10。在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此类推,学生就会知道怎样表示11~20,再延伸到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然后,教师再利用算盘讲解如何对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中引入算盘,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进步。

三、利用算盘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一)利用算盘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儿童数感的基础形式是数的感念,要使学生建立数的感念,还得让学生学会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算盘就可以充当学生数数的工具,通过让学生移动操作算盘上的珠子,使学生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在拨珠数数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移动操作。如果学生不移动珠子,只是对算盘上静止的珠子进行数数,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数到哪里的情况。所以,在利用算盘引导学生数数时,教师一定要强调让学生对珠子进行移动操作。例如,口中数到1的时候,就用手在算盘上拨一颗珠子,学生会看到在算盘上有一颗珠子与其他的珠子出现一定的距离;数到2的时候,再拨一颗,这时会有2颗珠子移动开来,让人一目了然。以此类推,当学生口中数到9的时候,在算盘上就会出现9颗拨开的珠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算盘,又能够使学生在数量和实物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由于数数和拨算盘珠子都是按照顺序进行的,所以还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在算盘的帮助下,让学生以移动珠子的方式认识数、计数,并將数读出来、记下来,可帮助学生逐渐地形成数的概念,建立起数感,也能使学生养成用算珠或者数学符号计数的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算盘帮助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示实物,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数感。

(二)通过拨珠数数的方式扩展数感

珠心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形象性特点,可操作性也很强。教师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可充分利用算盘,让学生在拨珠的过程中数数,再对数进行加减运算。整个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操作也很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拨动算盘珠子,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组成和分解数的过程。例如,计算1+3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算式中的两个数,即1和3,先在算盘上移动1颗珠子,口中数1,然后,再从1数到3,在算盘上移动3颗珠子。在完成这两步操作后,让学生数一数算盘上总共移动了多少颗珠子,这就是1+3的计算结果。对于更加复杂的计算,则要将表示10的珠子利用起来,通过对数的组合,使学生形成数的加法的认识。对于减法的计算,则是对数的分解。如9-6,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算盘上拨出9颗珠子,从1数到9,再移去6颗珠子,从1数到6。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数一数算盘上还剩下多少颗珠子,学生能一眼看出还有3颗,这就是9-6的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减法的计算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

(三)利用算盘运算提升学生的数感

在利用算盘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时,需要学生手脑并用,在拨动算盘上的珠子时,还要在心里数数,一个数一个数地累加起来就是加法运算。如先拨1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就是1+1=2。在2的基础上再拨1颗珠子,就是2+1=3。如果算盘上已经拨好3颗珠子,在此基础上拨去1颗珠子,那就是3-1=2。再在此基础上拨出1颗珠子,就成为2-1=1,这样的教学步骤能使学生形成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数,掌握数的顺序,学会如何对数进行组合和分解。所以,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算盘作为运算工具,以此提升学生的数感。对加法有牢固的认识后,学生再去学习有关乘法的内容时就会更加轻松。从这种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比较自然,不存在着刻意性。拨入和拨出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是在大脑中进行互逆运算,难度明显会更大,动手拨动算盘中的珠子,难度则要小得多,这能充分说明“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当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算盘,能够在脱离算盘的情况下在心中利用算盘进行运算时,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这也能说明利用算盘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数数珠子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巧分珠子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爱数数的兔十一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数数
纸珠子
数一数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