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园共育现状及对策

2019-09-10李来军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家长

李来军

从古至今,家园共育在合作中促进,在促进中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最早的私塾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不断改革现代教育体制以后,家庭教育已经被列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和内容,并且渐渐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孩子将直接受到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起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致力于落实家园共育的和谐局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农村家园共育现状

(一)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家园共育的发展

在绝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主要是因为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分数是很多家庭教育的主要衡量标准,忽视了幼儿的其他素养。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够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跟他们一样,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在他们的眼中,只要孩子学习好即可,其他的德育或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成绩面前都可以忽略。还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忙于生计,他们只要确保孩子衣食不缺即可,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不会和孩子主动交流学习以外的事,“我每天辛辛苦苦挣钱养家供你上学,你就得好好学习,不能再想学习以外的事”是很多父母的心声,时间长了,就会有养而不教的问题。在很多家长看来,学校是教育幼儿的主要场所,教育的责任在教师、学校,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对孩子精神的关心,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积极的交流,更别提与学校主动联系进行教育。殊不知,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也离不开父母及时有效的疏导,所以,家园共育只成了一种形式和上级教育部门高喊的口号。

(二)农村家长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技巧

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水平、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希望孩子好,却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或者不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若孩子听话,则家和万事兴,若被教师请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则非打即骂。现实中存在一部分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如果在教师或者同伴面前受到伤害,他们的信心就会被伤害,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自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要么性格孤僻,胆小柔弱;要么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就是父母眼中的“没用的人”。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他们普遍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激励孩子。因此,提高家长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应对策略

针对如上提出的这些制约家园共育的因素,在我园领导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由学校主导,联合家长,通过家校互动实现家园共育,改变我园教学质量连年下滑的局面,努力提高我园教学水平。

(一)疏通源头,引进活水

信息互通:家长和教师全方位地了解和获得幼儿在园和在家的信息,陈述者要毫无保留地提供对方想要了解的任何信息;师长互访:通过教师上门家访或家长主动到学校咨询以及借助电话、口信、聊天软件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家校互助:学校通过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主题培训的方式给予帮助,家长内部则请优秀家长现身说法,言传身教,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以巩固学校教育成效,减轻学校教育工作的负担。

(二)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

农村幼儿的分布特点是量大、面广、点散,要求教师寻求“经济、高效”的师长互访途径。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师长互访的途径及其适用性发现,家长会、个别联系、家长到校咨询以及家校联系卡、口信、集体书面信函、电子信息平台等是各校常用的互访途径。但针对我園的这一情况,从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共育措施,并进行了一定的创造性的改良。

家长会是每个学校常用的家校互动的途径,把家长集合在学校,一起见证孩子阶段性的进步和成绩,分析原因,研讨对幼儿的教育情况。这对传递全局性的信息、解决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地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等很有实效。但历来的结果却是越来越收效甚微,家长会成了形式,家长来学校走过场、签名、听“经”,待任务完成后便可走人。同时,农村幼儿的分布特点以及一家多子女的这一情况影响着这类家长会的到会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园创造性地试验了分级家长会和分类家长会。

1.分级家长会。

由学校领导主持,逐级召开家长会。班主任通过各种途径通知家长到会学习,听取孩子的阶段性表现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注意和配合学校的工作。较之以前的家长会,缺少了校领导的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家长对家长会的重视。由校长对于各年级的幼儿情况进行具体汇报,分析当前面对的各种形势,旨在提醒各位家长应以身作则,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签署由家长委员会起草的保证书,对于未做出行动的家长,则由校领导出面,落实保证书中的责任。至于未能到会的家长,也有相应的措施。由校领导、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教师组成家访团,让这些幼儿的家访成为常态化,直到其家长有所作为。在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下,我园的家园共育出现了新的生机。

2.分类家长会。

在分级家长会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表现和有相同或相似的家庭环境特征的家长,将他们归成一个小组,召开家长会,比如学困生家长会、留守儿童家长会、单亲家庭家长会等。这类家长会也是我园经常举办的重要的家长会形式,因为这些幼儿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困难,急需得到教师或社会的帮助。这类家长会的出发点并不是直击问题本身,而是从幼儿和家长的情感出发,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会,我园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邀请心理教师开展一些讲座或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或让部分幼儿与教师结成对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可以求助结对教师,这样的辅导非常有针对性,效果显而易见;或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心捐助活动,进行爱的教育。心意虽小,或许根本微不足道,但意在燃起那些孩子心中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情,不要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自暴自弃,随之沉沦。许多家长也在教师的努力下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把爱大声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化解了家庭内部矛盾,一系列的问题也就会在教师的感化下迎刃而解。通过学校多方的努力,这类幼儿引起的问题呈下降趋势,在学习上也更主动了,过去的“问题幼儿”都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学校的好人好事榜上屡见他们的身影。

3.多元化培训。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气质和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父母也需要成长,只有亲子双方共同努力、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根据需要帮助的对象情况,我园灵活机动地采用主题讲座结合个别交流指导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帮助和培训,以唤醒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我园领导自从听了教育专家刘艺洲的教育专题后又对我园所有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教师们都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了适当机会对需要帮助的家长进行说教和培训,真可谓教育无处不在。

分担学校教育任务,不但可以求助于教师或者拜访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培训家长,对此,我园将“优秀的家长”评选出来,在实际活动中帮助家长们不断成长,经过不断的教育和帮助,从而将科学的育子方法传递给家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客观方面减轻学校教育的负担,从而为教育工作搭建起良好的校外基地。

总之,对于家长来说,成长是认识孩子成长的特点,家长要懂得爱育的真谛,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将自己的处世经验以及人生感悟展示给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是学会为人处世,掌握成才的各项技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心态。而学校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成才的各项技能,并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教育工作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家长错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温馨家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