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智能轮毂机加工系统及工艺

2019-09-10刘林林 刘玉山

大众汽车·学术版 2019年2期

刘林林 刘玉山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人工成本也逐渐的升高,成为制造业转型时期的最大阻碍。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如果轮毂加工系统及工艺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手段,那么在轮毂的加工、搬运、半成品以及喷涂等环节的重体力工作就会变得更加的简单。智能轮毂机加工系统及工艺不仅能够优化工作环境、还提升了生产的效率,使得在生产人员数量减少了大部分的同时,年平均生产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本文研究的是针对于智能轮毂加工系统及工艺。

关键词 轮毂机加工系统;加工系统;智能加工

1 研究背景

汽车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汽车消费的观念日臻成熟,对于汽车配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对汽车轮毂的需求,目前汽车轮毂产业即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1]。

一方面,经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经步入了后发展时期,对于像汽车部件生产加工的行业进行逐步的转移,一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制造。汽车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走批量规模生产的道路,这就说明,轮毂的生产便是这种大批量生产的主要产品之一,经济效益明显,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挑战摆在面前。一只轮毂在生产过程中,从铝锭到铝水、再通过几十道工序的加工等,包括最后的成品,全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操作,不仅效率不高还浪费成本。

另一方面,轮毂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以及全世界需求量的增加,给我国的轮毂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步伐 进一步的加快,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发展。

2 轮毂基本概念

轮毂又被叫做轮圈,主要是在轮胎内廓起支撑作用的一种圆筒形的部件,它的中心安装在轴上。轮毂有多种类型,根据其不同的直径、宽度以及材料,可以有跟多种不同的细分方法,也就是说会有许多种的型号[2]。

目前市面推广的轮毂按照其材质可以细分为钢轮毂与合金轮毂,不同的选择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与合金轮毂相比,钢制轮毂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低廉并且具有抗金属疲劳的优势,简单来说就是便宜结实。但是钢制轮毂的缺点就是外观比较缺乏美感、重量较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惯性阻力大和散热性差,并且十分容易生锈。

3 研究发明的主要内容

本发明研究涉及的领域有智能轮毂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轮毂机加工系统以及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点的具体发明内容:

第一,对于轮毂进行粗加工的数控机床单元,对于轮毂进行精加工的 CNC加工单元,对于数控机床单元和 CNC 加工单元进行冷却的切削液冷却单元。

第二,所说的网络中心通过对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各设备的运行信息数据传送至车间的大屏幕,能够及时的反映出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第一时间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整。本发明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智能轮毂机加工系统以及工艺,利用建设锻旋铝合金轮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模式来减少生产运营中的成本,切实的提升设备质量的稳定性[3]。

3 智能轮毂机加工的优势

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时代使得生产生活趋于自动化的发展,也使得轮毂加工系统与工艺不断的创新、带给人类更多的方便。

智能制造的优势还体现在其他的方面。因为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环节已经成为一条由数据组成的链,对于大数据的累积与分析又会使生產过程更加的智能化与效率化, 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智能轮毂机加工的轮毂组件的间隙大小、气密性以及各种指标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数据的异常情况并且进行自动报警,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检修[4]。

总结

通过此次的研究发明对智能轮毂机加工系统及工艺的创新,更加有力的抓住政策与市场的两个发展机遇,提升自身的轮毂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一方面提出更加有力的方案来推广至其他行业,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的低成本、高成效的智能制造系统。另一方面,致力于智能轮毂机加工系统及工艺的创新模式研究,对于项目进行大力的推广,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提升我国智能轮毂机加工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精密度、智能化,切实的提升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的成本,使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更加的强大,提升我国整体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崇杰,姚哲皓,毛宏勇,陈佳,赵铁柱.LMB50型智能旋铆机的设计及研究[J].机电工程,2016,33(02):179-182.

[2] 刘利华.网络分布化控制(DNC)的轮毂自动加工系统实现[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30(02):152-153,160.

[3] 中西合璧 领跑“智造”——西门子TIA博途助力中信戴卡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生产线[J].自动化博览,2014, (08):12.

[4] 吴军,陈炳锋,章旭霞,袁亮亮,吕益佳,唐望东. 摩托车铝合金轮毂自动化粗加工生产线[J].摩托车技术,2014,(10): 54-5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林林,2007年毕业于英国米德萨克斯大学;学历:研究生学位;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从事智能制造信息化管理,锻造铝合金轮毂方向研究。

第二作者:刘玉山,职称: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从事锻造铝合金轮毂,智能制造中铸造、锻旋机加工工艺及管理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