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电渗驱动水溶液的研究

2019-09-10赵俞杰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水溶液

赵俞杰

摘要:微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是微流控芯片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交流电渗驱动具有电压低、不易产生气泡、易与芯片相结合的优点,在微流控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次实验主要进行了交流电渗非对称电极微泵驱动水溶液的研究。实验显示:随着频率从100hz增加到1000hz时,交流电渗速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500hz至1000hz时会出现速率最大值,在1000hz之后,速率会下降。大小电极宽度比较大,大小电极之间间隔较小,交流电渗速率较快。当溶液电导率为10μs/cm时,电渗速率最大。

关键词:交流电渗驱动,微通道,水溶液

一、前言

1989年,德国Manz教授提出了全微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主要是将实验室中进样(Sampling)、混合样品(Mixing)、传输(Sample transport)、反应(Reaction)、分离(Separation) 及检测(Detection)等功能,全部集成在芯片上,使其具有生化反应、分离与检测等功能。使用少量的检测试剂即可完成全自动的分析,减少人为操作造成感染的问题。

微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是微流控芯片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目前推动微流体的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式微泵和非机械式微泵。近些年来,微机械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长一段路,一方面由于微机械泵所能提供的流量和压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机械式微泵有致命的缺陷,它存在活动部件,这严重影响机械式微泵的工作寿命,而且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难于集成到实验室芯片中,这些都缩小了机械式微泵进一步应用的空间。相反,非机械师微泵装置构造简单,无须机械装置就能更有效推动流体,且容易控制,因此广泛的被应用于微流体的传输上。

电渗泵是非机械式微泵重要分支。电渗泵就是依据电渗原理设计出来的,根据施加的电压类型可以分為直流电渗微泵和交流电渗微泵。直流电渗微泵流量可调、范围宽、无活塞、无阀、无动态密封、制造成本低和设计简洁等优点。但是,由于需要在高压的条件下完成,溶液容易发生电解反应,热量大大产生,气泡也随之而生,进而对微流体流动的稳定性产生干扰。其次,超大电压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因此直流电渗泵的适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交流电渗驱动具有电压低、不易产生气泡、易与芯片相结合的优点,在微流控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809 年,Ruess 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动现象(Electrokinetics),由此开始了早期的电渗流理论的研究。而交流电渗现象的出现较晚,直到 1998 年,A. Romas在实验中发现了交流电渗现象,证明了电渗现象并非只存在于直流电场中,并由此才开始了对交流电渗微流体驱动的研究。2005 年,瑞士联邦工学院 Cahill博士在对平行阵列电极施加相位差为 90°的连续电压信号时,发现流体出现明显的流动现象,依此原理设计的微泵即行波交流电渗微泵[1]。

交流电渗泵分为交流电渗非对称电极微泵和行波交流电渗微泵。非对称电极微泵加工简单,所需电压低、不易产生气泡、易与芯片相结合。但是其缺点主要是流体流线不够平直,且流体只能单向流动。行波交流电渗微泵不仅具有交流电渗非对称电极微泵的优点,并且其流动稳定、平直、流速更大,可以实现对流体的双向驱动等优点。其缺点是加工难度较高。本次实验主要进行了交流电渗非对称电极微泵驱动水溶液的研究。

二、实验

为研究电极尺寸对交流电渗驱动的影响,设计4种不同尺寸的非对称电极。电极尺寸如下表所示。芯片基底材料选择石英玻璃,微电极由金制作。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工。

(2)微通道的制作

微通道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成。将PDMS(Sylgard 184,Dow Corning)溶液及引发剂按10∶1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然后用真空泵除去溶液中的气泡;最后,将溶液倒入微通道模板(中科院高能所加工),置于恒温为 80℃的恒温箱内,烘烤 120分钟,使其固化。将制好的微通道取出,在微通道两端打孔,用环氧树脂将微通道与微电极板粘和在一起,制成交流电渗驱动芯片。

2实验方法

在水溶液中添加KCl浓溶液,通过电导率仪(雷磁 DDSJ-308F,中国)来监测溶液的电导率。在溶液中添加直径为 1微米的聚苯乙烯小球(天津市倍思乐色谱技术开发中心,中国)来作为示踪粒子。由信号发生器(TGA1244,TTI公司,英国)产生交流电信号施加在微电极,驱动流体流动。使用显微镜(XSP-22AY,上海光学仪器六厂,中国)监测流体。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不同电极尺寸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

电导率 10μs/cm, 25℃, 微通道高度:500μm,交流电压 3.5V;测量位置在电极上面9.6μm(A):尺寸一;(B): 尺寸二; (C): 尺寸三,; (D):尺寸四。

实验显示:随着频率从100hz增加到1000hz时,交流电渗速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500hz至1000hz时会出现速率最大值,在1000hz之后,速率会下降。电极尺寸的影响为:大小电极宽度比较大,大小电极之间间隔较小,交流电渗速率较快。

25℃, 通道高度:500μm,交流电压 3.5V;电极尺寸四。测量位置在电极上面9.6μm电导率:(A):5μs/cm(B):10μs/cm(C):20μs/cm。

实验显示:随着溶液电导率的增加,电渗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并当溶液电导率为10μs/cm时,电渗速率最大。

参考文献:

[1] 利用交流電滲透驅動流體與微粒子 P1-P6 研究生:吳俊賢 指导教授 :呂宗行

[2] 交流電滲流在微管道之研究:傳輸與混合 P2-P4研究生 : 翁啟能 指导教授 : 楊瑞珍

[3] 微流体的电渗驱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杨胡坤 导师:王扬教授

猜你喜欢

水溶液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题技巧
新高考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探究
基于微粒观建构的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述评
解密非牛顿流体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核心考点及复习策略
谈“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高效课堂模式
人参茎叶总皂苷脂质体与水溶液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
浅谈主次矛盾论在水溶液中的运用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