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持续合作意向分析

2019-09-10尹翔王俊嵘金雯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计划行为理论社员

尹翔 王俊嵘 金雯

摘 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与规模出现快速扩张的趋势,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持续参与合作的意向对保证合作社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在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组织支持感潜变量构建社员持续参与农业合作行为意向理论模型,结合河源市211个合作社成员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行为态度、组织支持感、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对社员持续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增强合作社社员持续合作意向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持续合作意向;计划行为理论;组织支持感;结构方程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2.015

Abstract: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China are expanding rapidl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members′ intention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o participate in cooperation continuousl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coherence of cooperatives. On the basis of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erceived variable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members′ intentions to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continuousl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11 members of cooperatives in Heyuan City, this theoretical model is test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havioral attitude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subjective norm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members′ intention to continu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enhance the cooperative members′ sustained cooperation intention.

Key word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 Continuous cooperative inten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Structural equation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背景下,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农民为解决信息、技术、资金、农产品销售等问题,自发组织了非政府组织,并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后更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在多个地区建立试点,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规模日益壮大,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文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正式實行。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99.9万家,是2007年的76倍,入社的农户超过1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8%。

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入社的农户数量较多,但社员流失率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和持续经营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于合作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相关意向,而对影响农户在加入合作社后持续参与其中的因素的相关研究则屈指可数。本文将把重点放在对农户持续参与合作社意向的研究,系统分析探讨影响农户持续参与合作社意向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与建议,从而为合作社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1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在Ajzen[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为人采取某种行为的行为倾向和动机,在该理论中,人的行为意向主要受三大变量的影响: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主观规范。由于在实践中,计划行为理论得到了较好的检验,该理论已被众多学者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研究中[2-3]。因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持续合作的行为意向。

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形成的主观评价,并将其概念化加工后,形成的积极或消极的感觉信息,从而影响个体行为意向。在众多相关研究中,学者将行为态度引入到个体去留意向研究中,刘克春[4]在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研究中证明,农户正面的行为态度对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向可产生有利影响。而钟颖琦等[5]发现,农户对合作社的主观态度对其参与合作社的意向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1)行为态度对社员持续合作意向有正向影响。

在计划行为理论下,主观规范是指他人重要的规范信念对个人产生的社会压力,即个人的某项特定行为受个体影响或群体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观规范的影响可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重要他人的影响,吴诗嫚等[6]在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村干部对农地整理项目的态度对该村农户參与农地整理意向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群体的影响,中国农村社会中存在“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的村民小组是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重要原因[7]。作为农村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体和群体,村干部与村民小组对于特定行为的积极认知对农户的参与行为均存在积极影响。因此,提出假设如下:(H2)主观规范对社员持续合作意向有正向影响。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结合过去的资源、机会和经验以及对该行为的自我预期,个体能够控制和掌握特定行为的程度。以上述定义为基础,赵建欣[8]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实证发现农户的安全蔬菜供给意向受其包括能力认知及资源控制认知在内的控制行为认知的正向作用。邓正华等[9]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参与动机的研究中指出,农业技术容易使用程度是农户参与行为的主要外部推动因素,农业技术便于农户控制和掌握,也大大增强其参与动机。因此,对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H3)知觉行为控制对社员持续合作意向有正向影响。

1.2 引入组织支持感变量

Eisenberger等[10]提出了组织支持感理论,组织支持感是为员工或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如何看待其贡献并关心其利益的一种总体知觉和信念,即成员所感受到的组织支持。此后,组织支持感对成员去留意向影响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城市环卫工人岗位去留意向研究实证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环卫工人的离职意向存在抑制效果[11]。而淦未宇等[12]发现,被赋予了组织支持的农民工有着更明显的留任意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本文尝试引入组织支持感探究合作社成员持续合作意向。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4)组织支持感对社员持续合作意向有正向影响。

目前,已有研究支持组织支持感对农民在个人行为态度具有影响作用。丰雷等[13]在中国农村土地调整制度变迁中的农户态度研究中,证明了维护农民利益并优化资源配置的土地政策对于农户支持并参与其中的行为态度有促进。张连刚[14]组织支持感对农民对合作社满意度存在明显正向效果。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5)组织支持感对社员的行为态度有正向影响。

在目前已有研究中,部分文献作为理论基础表明组织支持感或对知觉行为控制存在影响。其中,程亚平[15]在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研究中发现,组织支持感对工作适应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6]。在上述文献中,工作适应性主要通过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匹配感及同事关系等方面加以衡量,与本文对知觉行为控制定义基本吻合。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6)组织支持感对社员知觉行为控制有正向影响。

1.3 理论模型框架

基于以上假设,本文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合作社员基本信息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基本信息;第2部分为模型变量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组织支持感以及行为意向等5个变量进行测量,共设置17个对应题项。各潜变量、对应测量题项以及题项来源见表1。

2.2 数据收集

调查数据主要由研究小组以实地调查的方式所获得。研究小组于2017年9月10日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问卷调查,走访河源市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5个县,共向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派发问卷267份,有效回收问卷253份,回收率为94.76%,其中,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为83.40%,有效问卷数达到题项总数10倍以上的基本要求。

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计算Cronbach′s系数,对问卷题项内部一致性进行信度检验。计算结果显示,各潜变量Cronbach′s值均大于0.7,潜变量内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水平;此外,问卷17个题项整体Cronbach′s克朗巴哈系数为0.822,大于0.7。表明问卷整体具有较好的一致信度水平。

3 模型实证分析

3.1 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

本模型卡方自由度比为1.134,RMSEA为0.025,GFI为0.933,CFI为0.990,NFI为0.920,AGFI为0.909(表2),与参考标准相比[16],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说明该模型整体适配度较好,模型构建较为合理。

3.2 假设检验与影响强度分析

本研究所提出6条假设在90%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皆达到显著性要求。说明原假设可被接受,根据检验结果(表3),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组织支持感对持续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组织支持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持续合作行为意向因素的研究结果(表4)表明,对社员持续合作行为意向影响最大的潜变量为行为态度,此后分别为组织支持感、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行为态度对持续合作意向的影响作用最大,总影响达到0.615,影响强度远超其他影响因素。从其具体的测量题项来看,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行为态度最大的两个测量题项为“我认为持续合作能提高收入”(Q5)以及“在合作社能提改善我的生活”(Q4),说明社员的行为态度主要取决于在合作社中能否提高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由于河源市农村地区收入水平较一般,增加收入与改善生活质量是社员主要考虑目标,从而使之成为社员持续合作意向的根本出发点,模型系数符合河源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一般心理认知。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组织支持感对持续合作意向也具有较大影响,总影响达到0.381,高于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其中,题项“合作社会为我生产活动提供帮助”(Q13)及“合作社会为我提供风险规避指导”(Q14)的系数最大,说明社员的组织支持感主要源自于合作社对于社员生产建议以及風险防范指导。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本文根据研究得出结论: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行为态度对持续合作意向的影响作用最大。由于河源市农村地区收入水平较一般,增加收入与改善生活质量是社员主要考虑目标,从而使之成为社员持续合作意向的根本出发点;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组织支持感对持续合作意向也具有较大影响,说明社员的组织支持感主要源自于合作社对于社员生产建议以及风险防范指导。

4.2 建议

基于上文所提研究结论,为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持续合作意向,可从以下若干方面入手。

4.2.1 给予科学有效的生产指导 科学有效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引导合作社组织成员促进生产力与收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亦使得合作社成员感受到来自合作社方面的支持,从而可以提高社员的组织支持感以及持续支持意向[17]。合作社方面应该为组织成员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可以根据组织成员的实际生产情况与需求给予针对性的生产建议以及支持方案。另外,合作社可考虑加大对组织成员生产情况的关注力度,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指导,从而为组织成员的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4.2.2 积极发挥村干部和社会群体的引领作用 村干部和社会群体对合作社相关项目的态度及看法对农户持续参与合作社的意向有着较大的影响。积极发挥好村干部和社会群体的引领作用可以更大程度促进农户参与其中。村干部和有关社会群体应更为积极关注并支持合作社相关工作,同时通过对合作社突出成果和先进事例的推广积极引导农户正确看待合作社与相关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及持续合作意向。

参考文献:

[1]AJZEN I,FISHBEIN M.Factors influencing intentions and the intentionbehavior relation[J].Human Relations,1974,27(1):1-15.

[2]AJZEN I.Attitudes,Traits,and Actions:Dispositional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5,20(8):1-63.

[3]BURTON,ROB J.F.Reconceptualising the behavioural approach in agricultural studies:a soci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4,20:359-371.

[4]刘克春.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5]钟颖琦,黄祖辉,吴林海.农户加入合作社意向与行为的差异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66-74.

[6]吴诗嫚,杨钢桥,汪文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6):66-72.

[7]贺雪峰.乡村秩序与县乡村体制——兼论农民的合作能力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94-100.

[8]赵建欣.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9]邓正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参与动机的研究[C]∥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专刊,2013:5.

[10]EISENBERGER R,HUNTINGTON R,HUTCHISON S,et al.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71:500-507.

[11]郭俊辉,钭利珍.城市环卫工人岗位去留意向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四市的调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11):33-38.

[12]淦未宇,刘伟,徐细雄.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向的影响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1):1623-1631.

[13]丰雷,蒋妍,叶剑平,等.中国农村土地调整制度变迁中的农户态度——基于1999~2010年17省份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7):44-58.

[14]张连刚.组织支持感对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成员参与为调节变量[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12):84-91.

[15]程亚平.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16]吴明隆.SPSS与统计应用分析[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17]李雅筝.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及课程付费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计划行为理论社员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