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存教育的初步探索

2019-09-10菅恒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体育教学

菅恒君

摘要:通过情境性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都伴随不同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各个环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形成情知平衡、和谐、互促、并茂的教学格局,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各种感情,感受生命的存在、跳动、自强、不息、美好、伟大、幸福。帮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目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自然、社会,努力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

关键词:体育教学、关注学生、日常生活

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生存技能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使受教育者承担起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担,才能适应复杂、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因此,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生存技能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体育教学应当关注的新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体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东西毕业后用不上,而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在课堂上又学不到,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离开了体育;教学形式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造成教、学双方兴趣日益低落,甚至连一些热爱体育活动的学生都不愿意上体育课;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从本上改变以考试、“达标”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标准的做法。因而产生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学生的健康问题也并未处于特别突出和重要的地位。因此,体育如何为学生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做出贡献?在体育一直是以增进康,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的认识中,是否应该赋予新的内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二、体育课堂进行日常生活生存技能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提出日常生活生存技能教育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定位,充分理解和体现体育的本质功能,使教学内容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准确地去完成学校教育“三育”中体育的任务。

2、日常生活生存技能教育的提出,体育教育将更具有生活化,学生对锻炼身体的目标逐步变得更明确。

3、日常生活生存技能教育将补充现今体育课程改革的不足,使体育课程更切合实际,真正成为生活化、有利学习化的教育,并为体育理论的发展输入新的血液。

三、日常生活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让百度在夜空中自由地搜索,我见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险?这已经成为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体育功能的角度对在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生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在?“走跑交替”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情境—“过马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社会化发展。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体育教师可以制作红绿灯的卡片,自己充当交警,指导学生在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教师可以让体育委员带头领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间断性地更换红绿灯,以此来训练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生存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对红绿灯的反映,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也给枯燥单调的跑步练习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2、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有效的生存训练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对生存训练内容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导致的校园群死群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人多拥挤的地方,鞋子被踩掉了或随身物品掉落了,弯腰去捡;火灾发生后,慌乱逃生导致互相践踏;面对意外伤害者,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求助于专业救护机构,结果白白丧失抢救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将生存技能的培训融入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生存教育的空白,更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全新诠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个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可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教师要通过情境性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都伴随不同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各个环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形成情知平衡、和谐、互促、并茂的教学格局,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各种感情,感受生命的存在、跳动、自强、不息、美好、伟大、幸福。帮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目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自然、社会,努力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汪瑞萍.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J]. 安徽教育, 2007(10):47-47.

【2】鲁寰. 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存教育的初步探索[J]. 软件:电子版, 2015(1):198-198.

【3】崔小红. 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08(17):172-172.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体育教学
提高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