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中阶段“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

2019-09-10冯廷贵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民族地区高中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家校共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学生管理中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而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家校共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平台。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民族地区高中应用互联网+开展家校共育。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中 互联网+ 家校共育

通俗来讲,互联网+主要就是指互联网和各个传統行业的融合。当然,这并不是指简单将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大量的实践证明,互联网在教育行业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而家校共育作为当前高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学生管理模式,自然也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积极作用。因此,在民族地区高中阶段的学生管理中,教师应对互联网+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根据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其应用于教学共育模式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家校共育模式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改变观念,促进家校共育形成

相比于技术手段上的问题,观念上的落后才是家校共育中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家长方面,更是没有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家校共育模式时,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恰当的方式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其充分认识的家校共育的必要性,掌握一些家校共育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家校共育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为了转变家长的理念,本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组织家校共育理论培训。本校为了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会定期足组织开展一些专业的家校共育讲座,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并使家长树立家校共育的理念。同时,学校还会组织教师进行一些业务学习,以此来引导教师主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有效措施;第二,建立网上“家校共育讲堂”。在网络讲堂中,学校会将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给家长们呈现出来,引导家长认真做好家校共育工作,从而促进家校共育的科学、健康发展;第三,建立奖励表彰机制。学校每年都会积极评选家校共育方面的模范家庭,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调动全体家长的积极性。最终,通过多种措施,逐渐转变了家长的观念,从而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实施。

2.拓展范围,开辟家校共育渠道

在转变了家长的传统观念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正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家校共育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此来不断拓宽家校共育的新渠道。当然,教师应该明白,互联网+并不是要求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提倡与传统渠道融合,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价值。

为了拓宽家校共育的渠道,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辐射作用。我们建立了全新的家长委员会,以班主任为主导,选择掌握了科学的家校共育理念的家长组成该机构,而这一机构作为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中间渠道,有效保障了家长有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事务当中。同时,家长委员会还会在学期末开展座谈会,以此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并积极探索之后的发展工作;第二,借助QQ、微信等平台实行家校共育。从实际情况来看,QQ和微信已经逐渐普及,并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教师会通过这些平台及时分享学生的精彩瞬间,鼓励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第三,通过翼校通实现家校共育。翼校通是一款应用于教育系统的高科技信息互动平台,集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为一体,通过电脑和手机两个终端实现了家庭和学校的实时、便捷沟通;第四,打造《家校共育日志》,以此来引导家长进行教育经验的分享,并将其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补充。最终,通过多种渠道,有效提升了家校共育的质量。

3.良性互动,见证家校共育成果

家校共育针对的对象是学生,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正处于青春期,所以为了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应该引导家长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家校共育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和其他老师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家长与学生进行互动:第一,通过学校的家长接待日,组织家长充分体验学校生活,从而使家长深化对学生的了解;第二,组织亲子活动,以此来使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并优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多种良性互动方式,使家校共育的成果及时得到了巩固。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模式是开展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这种教育模式的具体开展方法,并优化每一个教育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家校共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勇.民族地区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共育的实践效果分析[J].人文之友,2019,(6):72.

[2]李春梅.谈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实践模式构建[J].学周刊,2019,6(6):143-144.

作者简介

冯廷贵   1979年12月出生,男,籍贯甘肃永靖,所在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职称是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是高中生物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业绩,再2018指导学生的微剧本《物理奇遇记》在甘肃省科协举办的微剧本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17,2018连续两年被永靖县委评为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民族地区高中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