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煤电厂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2019-09-10岳伟斌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

摘 要:燃煤电厂供电煤耗是综合能效水平高低的标志,本文根据燃煤电厂生产技术特点,分析影响能耗的因素,总结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技术创新实践经验,提出燃煤电厂能效提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燃煤发厂;能效提升;技术措施

0 引言

燃煤电廠在我国电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10.1亿千瓦,占比达到53%。当前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燃煤电厂节能降耗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能效的提升能够降低发电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环保效益。

1 燃煤电厂技术特点

1.1生产系统

燃煤电厂按照朗肯循环的原理建立热力循环,主要设备包括锅炉、汽机、发电机三大主机及其附属系统,另外设置输煤、化学、除灰渣、脱硫、脱硝等辅助生产设施。燃煤输送至锅炉燃烧,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热能,进入汽机做功将热能转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旋转,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生产流程是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1.2 燃煤电厂技术特点

1.2.1 能源转化效率低

燃煤电厂采用朗肯循环原理来实现热力循环,水蒸气作为工质,在整个热力循环中工质的热能很大一部分被冷源损失掉。提高工质初参数或者降低终参数可以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由于目前金属材料性能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热力循环效率一般不超过50%。

1.2.2 能源消耗全部来源于煤炭

燃煤电厂是将煤炭燃烧的化学能通过传递转化最终变为电能,其能源消耗全部来自作为燃料的煤炭,厂用电消耗是发电量中的一部分,同样是由煤炭转化而来。

1.2.3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对能效水平影响很大

机组的容量、参数以及回热系统决定了循环热效率,汽机型号与其内效率直接相关,锅炉选型影响炉效,其他辅助系统设计和选型都影响着能耗高低。电厂投产之后整个生产技术系统已经固定,生产效率基本也固定,除非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否则能效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2 燃煤电厂能效指标

衡量燃煤电厂综合能效的指标是供电煤耗,即单位供电量的标煤消耗量。供电煤耗则决定于发电煤耗和厂用电率这两个指标,发电煤耗越低、厂用电率越小,则供电煤耗越低。

2.1 发电煤耗

发电煤耗由锅炉效率、循环热效率、汽轮机内效率和发电机效率综合决定。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有炉型、煤质、漏风率、燃烧调整、工质泄漏等因素。与循环热效率相关的因素有蒸汽参数、凝器真空、回热抽汽级数。汽机内效率与机型、配汽、汽封、加热器端差、管道效率汽水泄漏率等因素相关。发电机效率主要决定于设备本身以及冷却方式。

2.2 厂用电消耗

燃煤发电厂厂用电消耗可以分为:锅炉辅助设备电耗、汽轮机辅助设备电耗、输煤系统电耗、化学系统电耗。锅炉辅助设备电耗包括风机电耗、制粉电耗、除灰渣电耗和脱硫电耗。汽轮机辅助设备电耗主要由循泵电耗、凝泵电耗、给泵电耗等组成。在厂用电消耗中,风机、灰渣、脱硫、循泵、凝泵、给泵(电机拖动)都是耗电量比率较大的设备。

3 燃煤电厂节能降耗技术

燃煤发电厂节能降耗工作的最终是针对供电煤耗指标的下降。一个已经投运生产的发电厂中,各设备系统已经固定,综合能效水平上下浮动的区间基本确定,通过运行优化和管理提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电煤耗,但技术升级改造能够阶跃性地优化提升生产系统能效水平,产生明显的节能效果。本文结合近几年火电厂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从技术改造升级和运行优化两个方面分析研究,提出提升燃煤电厂能效的具体技术路径。

3.1 技术升级改造提升节能降耗水平

燃煤电厂技术升级改造主要针对锅炉和汽轮机系统进行,发电机以及电气系统目前整体效率较高,很难通过技改进一步提升效率,而锅炉系统和汽轮机系统属于电厂热力系统,具有技术升级改造的可能性和能效提升的潜力。

(1)汽轮机综合能效提升的技术改造

汽轮机综合能效提升改造主要针对通流部分进行技改,减少汽封漏汽、级间漏汽,提高中压缸和低压缸内效率。对于主再汽水系统、疏水系统,采用高质量严密性好的疏水门,减少泄露损失。采用低压缸排汽通道优化技术,安装导流装置优化排汽流场,减少排汽涡流、均匀排汽流速,使凝器换热管的热负荷更均匀、热交换能力能够更好发挥,从而提高凝汽器真空。对于给水泵采用小汽轮机驱动的,采用凝器与主机分开设置的,能够有效提升小汽轮机效率。

(2)主再蒸汽管道弯头优化

主再蒸汽管道如果存在90度弯头则明显增加阻力损失,造成主再蒸汽压力降低,影响循环热效率。将90度弯头改为大角度弯头,能够有效减少蒸汽压力损失,从而有效降到蒸汽节流损失和给水泵能耗。

(3)干除渣改造

我国燃煤电厂设计较多采用湿出渣系统,不仅耗水量大,耗电量也大,湿除渣系统耗电能够达到厂用电比率的15%左右。而干除渣系统不耗水,耗电量极少,不到厂用电耗的1%,将湿出渣系统改为干出渣系统,能够大幅度节约厂用电消耗。

(4)锅炉吹灰汽源优化

大型锅炉蒸汽吹大多采用主蒸汽,通过减压后作为吹灰汽源,这样就浪费了高品质蒸汽,而将汽源改为再热蒸汽,完全满足吹灰蒸汽参数要求。这样就节约了高品质蒸汽,减少了汽水损失,并降低了吹灰系统故障率。

(5)空预器密封改造

空预器漏风对锅炉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进行高效柔性密封改造,可以将漏风率降低在6%以下,能够有效降低排烟损失和风机电耗。

(6)电机双速或变频改造

负荷变化需要调节的辅助设备有循泵、凝泵、闭冷泵、风机等设备,采用变频调速或对电机进行双速改造,是节约电耗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电厂将循环、闭冷泵改为双速电机,将凝泵、风机、输煤皮带等改为变频调节,大大节约了厂用电。

3.2 运行优化调整节能降耗

燃煤电厂运行调整优化对节能降耗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1)优化“负荷—压力”曲线。

通过实验确定最优的“负荷—压力”曲线,寻找最佳的负荷与主汽压力对应关系,在负荷变化过程中,按照最优曲线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机组综合能耗。

(2)优化循泵运行方式

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负荷,合理确定循泵运行方式,在厂用电消耗和凝器真空之间寻找最佳权衡,保证最有利真空,实现综合能耗指标最优。

(3)锅炉燃烧优化调整

通过燃烧试验确定最佳煤粉细度;优化锅炉燃烧配风和磨煤机运行方式,通过实验和经验确定最佳燃烧调整方式,提升锅炉效率,并综合考虑锅炉辅机电耗、主再汽温度,其最优目标是供电煤耗最低。

(4)操作寻优系统

在发电厂集中监控系统(SI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操作寻优系统,能够实时计算机组综合能耗和各分项技术经济指标,并能提出优化调整策略,对运行人员提供机组能效进行有效建议和指导。

4 结论

供电煤耗反映了燃煤电厂能效水平,投产机组提效措施分为技术改造和运行调整两种。技术改造主要包括汽机提效改造、主再蒸汽管道弯头优化、空预器柔性密封改造、干出渣改造、吹灰汽源优化、辅机双速或变频改造,运行调整措施有“负荷—压力”曲线优化、循泵运行方式优化、锅炉燃烧调整优化、开发寻优操作系统等方式。燃煤电厂可以通过技术经济性分析,科学论证和选择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

作者简介:岳伟斌(1979—),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经济师,从事电厂生产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探讨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
对现代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