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探析

2019-09-10吴印佳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及瓶颈进行梳理,从培养观念、培养体系及培养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及素质要求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现代农业从业者,将其分为生产经营性、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适应农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都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现状

(一)人口现状

据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省有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即新型职业农民)2429.13万人,35岁及以下年龄人口有355.71万人,36~54岁之间的则有1148.98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近一半处于36-54岁,正值中壮年,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承担者,但从学历结构分析,初中和小学文化占绝大多数(85%),文化层次不高,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较浅,职业化程度较低,几乎没有接触过职业技能教育,其中93.40%从事的是种植业,生产经营模式十分单一。可见,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创收增加,新)'农民职业培养的紧迫性。

(二)培养基地建设

按照《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7]709号)要求,为确保培训规模化及有序性,更好的开展实习实训、孵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和综合类基地,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资格的职业院校进行申报,通过审查、筛选,最终2017年确定了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等10个首批省级示范基地,院校基地通过开展实际操作训练,实施现场教学,模拟承包经营、跟踪服务、政策咨询等形式实现产学做的培养模式。

(三)培养效果调研

根据省农广校2019年5月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专门组织进行了一次综合问卷调查显示,针对涉及广汉、资中、富顺、江安、仪陇、会东6个县(市),60个乡镇253个行政村360名新型职业农民。一是领办创办各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例高。注册登记认定为家庭农场的达149人,占比41.4%。二是参训学习愿望强烈。274名受访者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农业职业教育学历,占比高达76%。越是经济较发达地方,新型职业农民求学愿望越强烈。三是特别关注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希望获得生产技术与管理、市场信息与销售培训的人数占比高达80.3%、78.1%,希望获得政策法规信息的人数也相对较多,达到217人,占比达60.3%。

三、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

当前,在农业部及四川省农业厅的组织和积极推动,以及各级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投资主体协作,通过职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方式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目标还不明确,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量等系统的主要功能还不明朗,具体的培训内容还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因此,本文就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给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人才开发的良好氛围

一是更新农民尤其是未转移留守的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云上智农App等新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来帮助农民树立信心,认可农民是一种职业,未来从事农业需要资格准入,取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是培育的主要目标,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二是加强各级职能部门的观念意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多,比重大,农业增加值比重高,全省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带动,只有通过新型农民培训,才能支撑农村和农业跨越式发展。

(二)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是培训前要深入农民群体进行需求调研,切合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强化技能培训,重视素质提升,将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培训课程,大力培育以生产经营型为主、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三是完善培训体系,多方协作。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引进工商业资本合作,参照企业培训产业技术工人“工学交替、半工半学”的模式,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职业化、标准化水平。

(三)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配套政策措施,优化培育环境

优秀工作队伍的建设应该要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培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政策方面,政府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农业职业培训工作的责任制度和配套保障制度,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度,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针对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农业人才。资金方面,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逐步过渡到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三方共筹的投入机制。针对政府出资专款专用,针对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还可通过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多方筹措资金,扩大农业职业培训的覆盖面。对于资金的管理,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所需要的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挪用,不挤占,使得培训资金足额到位,保证农民培训经费的充足和稳定。法律方面,完善职业农民培训的配套法规,同时,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还可邀请法律专家进行普法宣讲,也为培养知识型农民奠定法律基础。技术方面,构建“专家十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十辐射带动户”的技术快速传递链,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率先在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实现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扶持。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农业厅省农广校.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参训学习愿望强烈[J].四川农业农村,2019-5.

[2]曹珊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以宿州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2018,24(13).

作者简介:

吴印佳,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成都。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校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体系建设及办学质量提升探微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