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银行”视角下的数字普惠金融

2019-09-10董希淼

杭州 2019年2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数字

董希淼

开放银行是一种可以让包括小企业在内的消费者共享信息,允许现有公司和新成立公司提供超高速支付方式和创新银行产品的全新、安全的商业模式。

“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2015年8月,英国成立了开放银行工作组(OBWG)来研究如何共享、使用数据服务客户,构建开放银行。2016年3月,OBWG正式提出开放银行的三大标准(数据标准、API标准和安全标准)以及一个治理模式(维系开放银行标准有效运行的基石),指引如何创造、共享和使用开放银行数据。

国内外“开放银行”发展趋勢

开放银行主要是指一种利用开放API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合作模式。它具有三项特征:以开放API等为技术;以数据共享为本质,共享的内容是客户数据,这些数据是由支付、信贷、储蓄等一系列行为产生的;以平台合作为模式,银行将各种不同的商业生态嫁接至平台之上,间接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从而形成共享、开放的平台模型。

总的来看,“开放银行”是一项技术,是一个平台,更是一种理念,将打造出全线上、一体化、浸场景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开放银行”意味着“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以及“用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它是一种全新的银行业态,促使银行服务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全面回归以用户为核心。

近年来,“开放银行”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被采纳并迅速发展,其中英国、美国、欧洲发展势头迅猛;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也随之相继推出金融共享战略。国际上许多主流商业银行也在逐步意识到金融数据开放的机遇,并积极践行金融数字化,发展“开放银行”。

国内金融数据共享尚处于起步阶段,“开放银行”的模式也处于初步实践探索过程中。2018年号称国内“开放银行”元年,它或将成为银行变革的第三阶段。

数字普惠金融是重要出路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明确提出,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去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引领,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不言而喻,数字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数字技术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4G等开始在农村地区普及,基于手机端的数字金融产品操作难度不断降低,大大方便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获得可持续、可承担的金融服务。对银行来说,数字技术有助于降低成本。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是面对面处理业务所需成本的1/5左右,是网点和代理点成本的1/35。

数字技术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能性。我国现有的信用报告范围覆盖不足,超过一半的人群因为缺乏信用数据,难以享受正规的金融服务。如果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实施数据共享,将大大提高服务对象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数字技术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控性。“校园贷”“现金贷”之所以深陷“高利贷”,原因之一是缺乏风控能力,企图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而借助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开展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反欺诈等工作,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风险防控能力,进而构筑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业的实践及政策建议

目前,应用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数字技术主要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

“大数据”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例如“建行惠懂你”APP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推出“互联网获客+全线上信贷业务流程”业务新模式,集成了额度试算、预约开户、贷款申请等功能,具有开放式获客、一站式办理、智能化风控等特点。

人工智能集合了计算机、控制论、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其优势在于能处理模糊的信息,提高协作能力,能处理非线性问题,有利于计算成本大小,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身份识别、量化交易、投资顾问等方面。

云计算依赖资源共享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具体优势是为计算能力、数据库储存、应用程序和其它IT资源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处理平台,使用户无须自己搭建平台即可享受云服务,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数据库的特性,其透明性、安全性、高效率的特点,可以作为技术引擎支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2017年,中国银行与西藏地方政府合作,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扶贫资金支持保障系统”,将扶贫资金审批使用全流程上链,实现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

数字普惠金融时代,客户期待随时随地以最佳方式(更为便利、高效且低成本)消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客户需求从以往单独割裂的阶段演变成高度联通的状态,推动银行进行变革开放;与此同时,大量长尾客户需要合适的金融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借助开放银行API与商业生态圈内的大量合作伙伴建立联系。

首先,坚持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原则。商业可持续原则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做好政策研究和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提供“融资+融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及非金融服务,增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农户和创新创业者的造血能力,进而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风险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可得性。

再次,继续完善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开放银行”监管政策框架。在现有央行征信系统基础上,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和共享,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的建设。

最后,提高普惠金融客群金融素养。国内外经验表明,公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信用文化状况等方面的金融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金融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受众群体的金融素养相对较低,今后可进一步促进金融教育方式多元化,着重加强风险认知能力,提高普惠金融对象的金融素养。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数字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答数字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