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在起跑线怎么办

2019-09-09徐英瑾

意林绘阅读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段论糖葫芦起跑线

徐英瑾

青山说: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起跑线,但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赛程。我们只管全力奔跑,剩下的交给时光。

最近关于美国招生骗局的事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涉事者还包括几位好莱坞明星。可见,“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的教育思维,如今已深入人心。其实又何止是大学,教育路上每个阶段的那条“起跑线”,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场场激烈的竞赛。

在证明“起跑线”理论错误之前,必须先介绍两个逻辑推理上的概念:假言三段论与滑坡谬误。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妨把“假言三段论”比作一串糖葫芦,葫芦串上的每颗糖葫芦都是一句“如果……那么……”葫芦串里哪怕有一千颗糖葫芦,只要有一颗坏了,信息沟通的作用就被堵塞了,最后一颗也得不到它应该得到的信息,所以检查是必要且必须很仔细的。而滑坡论证的意思是:在一个论证里面,没有检查推理当中每一个环节是否真正起到了信息传递作用,就武断地得出结论。滑坡论证有一个特点,用中国的大白话来说便是“见风就是雨”,看到一点点的倾向,就大惊小怪,认为以后所有的这些倾向都会跟着它走。

现在有很多影视剧都在反映“虎爸虎妈”现象,逼着自己的孩子拼命在起跑线上竞争的故事,这些父母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形成一个有问题的“假言三段论”,再进行一次“滑坡论证”:如果孩子输在了幼儿园的环节上,那么下个环节小学他/她就会输;如果输在了小学,那么下个环节中学就会输;如果输在了中学,那么下个环节大学就会输;如果大学环节输了,那么孩子就会输掉整个人生。

这里的“滑坡”,就相当于一条衡量人生成功指数的赛道,所谓的“输在幼儿园”,是指在这样一条坐标曲线上,一开始的指标就是一个比较惨的数值,所以父母就会预言,他会一步步惨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用“滑坡”这样一个隐喻,来表述“虎爸虎妈”的思维方式。这个论证把人生的赛道类比成跑步的赛道,总觉得前面落下一段距离,接下来肯定也赶不上人家了。然而,跑步的规则和输赢,是非常清楚的,而人生的赛道,却要复杂得多。

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商人,他们的评价标准一样吗?人生的赛道非常多样化,而且允许你闯出一条条新赛道。现在有一些行业,比如以前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电玩,不但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业,而且有竞技,可以拿到巨额奖金。所以人生赛道有非常丰富的竞争方式,怎么能凭成绩单一地评价所有小孩子的输赢?虽然在幼儿园里还没有职业的区分,但当孩子长大了,他们的赛道就会渐渐区分开,游戏规则也变得不一样,谁输谁赢,根本就分不出来。更重要的是,正因为人生的竞赛很长,所以真正优秀的赛手,要考虑后劲的问题。

我们的应试教育开展得太残酷、太激烈,使得广大学子对于学习这件事过早地消磨掉了热情,以至于等到大学生和研究生阶段要发力搞科研的时候,已经没办法从应试教育的思維里面跳出来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整个国家的科研创新力。

很多人都被“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推理误导了,如果所有的人都往一条道上拼,往一条道上挤,自然会真的觉得人生就像赛道一样,所有人都在赶。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传统的这种东亚科举式考试范围内,天下的英才除了考试之外,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被社会承认的道路了。这种氛围正在逼着我们往这个方向去想。相反,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氛围里面,人生任何时刻都可以是新起点,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研究纯粹的哲学问题,研究纯粹的天文学问题,甚至像法布尔一样去研究昆虫,像达尔文一样坐着巡洋舰。

在这种氛围里,赛道这个比喻就会显得非常荒谬,我可以随意开创我所需要的赛道,开创一个新的行业,我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座独木桥上挤呢?人生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是你的起点,任何一个时刻你都可以开出一条新的赛道,你的输赢可以按照你的内心来进行界定。

王传生摘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

猜你喜欢

三段论糖葫芦起跑线
你可能有所耳闻的三段论
如何根据AAA-1三段论推导出其余23个有效三段论
糖葫芦
浅谈亚氏三段论与传统三段论的区别
Tang' Roulou,la marque chinoise d’un duo de designers français
智慧社区三段论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