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能量的“美好”

2019-09-09老李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好蒙克精神疾病

老李

You may not hear of Edvard Munch, but you must have seen his work The Scream. It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orks in world art history. That screaming little person with a horrified face tried to block the world away by two hands, and that painful struggle and madness seemed to be able to contaminate the air between the paint and the audience.

Edvard Munch had a troubled soul. Unfortunate memory about an unrest childhood and frail health clouded his entire life. His works were full of gloom, desperation and death. They boldly cut out any cover and revealed Munchs soul and an endless swamp it was trapped in. They were the monologue of Munch, and also a revelation of the suffering of the entire human kind.

或许你没有听说过爱德华·蒙克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看过其名为《呐喊》的作品。作为世界艺术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画中那个表情恐怖、失声尖叫的人物不仅被载入教科书,还被“再创作”成了各种表情包,在全球广为流传。虽为古老的平面艺术,但《呐喊》的表现力并非止于“看”的层面,置身画前,那声声呐喊仿佛冲破画板,刺进每个观赏者的耳朵里。

在很多人的经验中,蒙克的《呐喊》每次看都不一样。事实上,这是因为致力于“呐喊”的蒙克共创作了多达100余幅名为“呐喊”且构图类似的作品。但蒙克可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且多次改变绘画的手法和风格,尽管其大部分作品的主题和内核始终未离开抑郁、悲观的成分。

蒙克就如同《呐喊》中那个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彷徨不安中度过。他的父亲和妹妹都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在他5岁时去世,14岁时姐姐又因肺结核被夺去生命。父亲始终不能接受妻子离去的事实,而这种精神上的压力自然无可避免地转嫁到蒙克身上。童年家庭的不幸经历犹如蒙克生命中的阴霾,一生都在他的灵魂深处驻留。而蒙克本人的身体也一直受疾病折磨,甚至一度无法完成学业。因为精神疾病的家族性,蒙克十分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走上父亲和妹妹的道路,这种焦虑始终困扰着他,给他本就敏感脆弱的心理增添了宿命的负担。或许是在家族基因和心理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蒙克的精神世界終于崩溃,中年以后,他不得不因精神疾病、酗酒问题多次进入疗养院休养。

了解了蒙克的人生,再去欣赏他的作品,便不难理解其中充斥的阴郁、痛苦、挣扎甚至绝望与死亡。

观赏蒙克的作品,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经验。很少人会从技巧层面对其进行分析,而艺术家的状态和情绪才是创作与欣赏的最重要元素。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是其内心世界的折射。他将自己的灵魂赋予笔端,并传递到创作对象的身上,让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灵性与感情。他的画笔往往显得粗粝而潦草,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如喷发的火山,充满令人沉浸的吸引力甚至魅惑力。这种毫无遮掩、忠于自我的表达,让蒙克的灵魂仿佛赤裸裸地呈现在观者面前,其带来的无比震撼体验让人达到人类表现力与感知力的顶端。

毫无疑问,蒙克的人生和创作是消极的,满满的负能量如同灵魂世界的泥淖。但这些作品同样是美好的。它们是人与艺术相融的杰作,是蒙克个人的心灵独白,也是对困扰全人类的苦难与死亡的阐释。

猜你喜欢

美好蒙克精神疾病
蒙克与《呐喊》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蒙克的《呐喊》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以诚信立身以友善待人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