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名变更背后的历史风云

2019-09-09吴限

共产党员·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东奉天辽东

吴限

90年前的3月1日,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并且沿用至今。90年里,辽宁省经历了王朝更迭、东北易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行政区划也随之历经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东北易帜掀开的全新篇章

1929年,民国十八年。对于东北而言,意味着全新的开始。这种全新并非仅仅指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更是因为在前一年的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南京,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这片土地从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辽宁”。

在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着一份由当时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签署的改奉天省为辽宁省的原始公文,上面有他亲笔书写的“辽宁”二字。这份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签发的公文原件有近半米长,泛黄的公文上记录着该文件名称为“司令长官咨为本省改辽宁二字”。正文写着:“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为咨复事,案准政府咨开查本省改名辽宁业经通令布告在案。”落款是张学良。从这份原始文件可知,辽宁作为省的名称的由来,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

这份档案是1929年奉天省改辽宁省后,张学良为规范“辽宁”二字写法的咨文。开头便将“辽宁”二字的正确和错误写法都书写出来,并标注“辽宁”二字应该如何书写。同年,东三省官银号首次发行了加印“辽宁”字样的辅币,面值是一角、二角、五角。著名民族资本企业肇新窑业公司也率先在宣传品中使用新省名。同样是在1929年,辽宁还诞生了《辽宁建设月刊》《辽宁教育月刊》《新辽宁与新沈阳》等以“辽宁”命名的刊物。

翻开1929年第一天的《盛京时报》,易帜之后的改变扑面而来。头版新闻标题为《东北军民职员之新任命》,其中列出了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副司令为张作相和万福麟。翟文选、张作相、汤玉麟和常荫槐分别任奉天、吉林、热河、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在这一天的新闻中,有关奉天省改名的问题也被提出,新闻称“中央拟取消奉天省名”,就是为奉天省改换一个新的名称,原因是南京中央政府认为奉天省的“奉天”二字含有浓厚的君主色彩,同古代皇帝诏书中开头的“奉天承运”相同,早已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把奉天这个名字改掉!

随后,奉天省改名列出了辽东省、沈阳省、安奉省、关东省、辽宁省五个候选名称。至于候选的名称最后采用哪一个,则需要等待政务会议来决定。1929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盛京时报》报道了改名一事的进展,《奉省改名案一说确定辽宁省,一说还传安奉省》。新闻中说:“据官场得消息,关于三省名称变更,其中奉天省中央方面拟改为关东省……奉方以关东省名仍属不适特再请中央将关东省名打消改为辽宁省。”也就是说,“关东省”曾经作为候选,但是已经被“辽宁省”踢出局。

同时,这则消息中首次介绍了“辽宁省”的含义:“请改辽宁二字,盖取辽河之东为辽东流域,辽河之西为宁远河流域之意义。”

两天之后,也就是1929年2月5日,農历腊月二十六,国民政府173号决议通过,将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第二天出版的《盛京时报》以大字标题《奉天决改辽宁》报道了这一消息。其中称“关于奉天省名改称一案,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汉卿接到王树常电报,谓奉天改称案……决定改称‘辽宁,日内即可明令公布”。

1929年2月28日,张学良在大帅府的大清楼主持召开了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南京政府派代表出席,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宣布第二天即3月1日将奉天改名辽宁省,同时将奉天市改为沈阳市。

据史书记载,辽宁地区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行政区划设置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燕国在辽河流域设置辽东、辽西郡,郡下设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右北平郡。

辽宁地区首次设省于元朝时,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设置辽阳行省,为辽宁地区设省之始。明朝时设辽东都指挥使司,辖东北全境。永乐年间(1411)改设奴儿干都司,辖区为“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清初,设辽东将军,到了康熙年间改称为奉天将军;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1929年间,辽宁省被称为奉天省。

在古代,辽宁曾有过多种称谓:辽东、辽海、辽左、关东等。不管叫什么,中间都使用了一个“辽”字作为这一地区的政区名,这是因为辽河流域是这一地区的中心,辽河对这一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清朝称辽宁省为“奉天省”,是因为辽河流域是清朝的发祥地,取“奉天承运”之意。

90年里数次更名

翻看1929年版的辽宁省地图,会发现当时的地域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在1929年时,通辽、通化都划归辽宁,而阜新、朝阳则归属当时的热河省。

从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又从辽宁省改回奉天省,在过去的90年里,辽宁省名和地域经历了无数次变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辽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同年11月份辽宁省名被改回奉天省。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尽为日军所占,尔后日本在此扶植的伪满洲国所谓的“国土”,管辖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的范围。伪满时期大规模增加省份,东北地区破碎不堪,最多时省份多达19个。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围绕战略要地——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随着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各自设立行政区划,国统区和解放区两套“班子”同时并存,不断“变脸”。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4月前,在辽宁境内曾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辽宁省、安东省、辽南行署区、辽北省、辽吉行署区、热河省、辽东省和辽西省等8个省、区,还设有东北行政委员会派出机构——辽东办事处和冀热辽办事处,变动的区域涉及现辽宁全境和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辽东省省会在丹东,辽西省省会在锦州。设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统称辽宁省,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等5个大区直辖市也划归辽宁省,改为省辖市。沈阳成为辽宁的省会。1956年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6个县划归辽宁。

猜你喜欢

关东奉天辽东
关东春早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奉天设计师沙龙
心向辽东
张桐 作品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关东农家
明末辽东沿海一带的“海上势力”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