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新“同城”协调发展研究

2019-09-09蔡慧敏

决策探索 2019年16期
关键词:同城新乡郑州

蔡慧敏

自2003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提出,郑州要实施“东移北扩、跨河发展”的思路,从此新乡开启了长达14年的郑新融合和“同城”协调发展之路,但时至今日,郑新融合与同城化发展进度难以达到预期。在各省辖市“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今天,多维度全方位分析和研究郑新两市融合和“同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以郑州为核心的“1+4”郑州大都市区范围。2017年12月,郑州市发布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明确提出郑州要向北跨越黄河,与新乡联动发展。郑新融合与“同城”发展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区域一体化就是以地缘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为依托,以区域整合优势为目标,力求实现区域内资本、技术、产品、人才的自由流动及整合优势的发挥。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形势,仅仅依靠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自身资源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城市发展形成了“大城市病”,客观上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这在西方经典理论中都有所论证。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提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在该理论中,斯密将一个国家中不同职业中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各个国家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按照其对市场经济的阐述,要素会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最后使得各种要素收益实现平均化,继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地区间的经济实现平衡增长。其绝对优势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特别强调了市场和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分工越细,技术进步越快;技术进步越快,财富的增长越快;增加的财富反过来又扩大市场规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因此,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国内外新一轮经济竞争,已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逐渐演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城市同城化己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必然的手段和务实的选择。

二、郑新融合与“同城”协调发展中新乡的比较优势

(一)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是建设郑州组合型大都市区的战略选择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指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 。同时将两个区域中心城市提升一个档次。纵观当前城市竞争格局,四个一类城市群的席位已经初步确定,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各据一方,而中部地区一直悬而未决,国家批复了两个国家级城市群,但就区域发展而言,中部地区最多只能容纳1.5个一类城市群,即1个一类城市群和1个二类城市群,因此,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最终只有一个城市群能成为一类城市群,另一个就只能屈居二类城市群,由此可知,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两者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城市之间的角逐历经“宁杭之争”“成渝双星”,今天迎来了武汉与郑州的竞争,两座省会城市一座在长江边,一座在黄河岸,一个是一城顶三城,一个是背靠上亿人的大省。从城市定位看,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从交通区位看,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铁路局曾被称为中国铁路心脏,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铁路局,公、铁、航、港齐头并进;而郑州则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先天不足,但全国首条高铁——武广高铁通车武汉,铁路客运量比肩北上广,2013年郑州建起第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试验区,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米”字型高铁的陆续开通,使郑州在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占据两纵一横,而武汉仅占一纵一横。

貌似不相上下,但经济数据显示武汉比郑州略高一筹。2018年,总人口1089万、面积8494平方公里的武汉市GDP是1.48万亿元,增速8.0%;总人口1014万、面积7446平方公里的郑州市GDP是1.14万亿元,增速8.1%。

按照当前武汉发展势头粗略计算,郑州每年的GDP增速必须高于武汉2.5個百分点,才能赶在2035年前超越武汉。历史留给郑州的时间只有17年,如果郑州不能在这17年内崛起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那么郑州终究只能是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可以说,这是郑州的发展机遇,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郑州就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另外,武汉GDP占湖北省的37.7%,而郑州占河南的仅为20.2%,也就是说,郑州的问题在于实力不足,武汉的问题则是一城独大。郑州的亮点不及武汉,但周围亮点比武汉多,如果竞争升级,郑州必然带领中原城市群“出征”,因此在2016年中共河南省委第十次党代会中提出,要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

(二)新乡比较优势分析

一是区位交通。新乡是“米”字型高速铁路的节点城市,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是豫北地区最重要的客货运中转枢纽,中欧班列(新乡号)成功开通运营。公路交通方面,截至2017年,新乡全市公路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以市城区为中心,京港澳、大广、济东高速为主轴“九纵九横”的交通公路网。二是产业优势。新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创下了我国首个以强筋小麦为登记内容、首个以地市为登记范围的小麦产品两项“全国第一”。农业科研力量雄厚,形成了立体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在新乡建有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是科技创新优势。新乡创新资源丰富,拥有国际高新技术企业83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6家,9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各类研发中心592家,其中省级以上247家。四是大旅游大健康资源优势。新乡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形成了以万仙山、八里沟、关山、百泉为代表的南太行自然风光,以比干庙、潞王陵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沿黄生态走廊。新乡属北温带气候,拥有天然生长中药材的独特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盛产柴胡、山楂和连翘等中药材,百泉药都商品展销会是国内四大药交会之一,生物医药产值占全省1/4强。五是先进英模群体优势。新乡形成了特有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有优秀共产党人史来贺、乡镇党委书记好榜样吴金印、全国十大女杰刘志华、全国劳模范海涛、最美村官裴春亮等。

三、郑新融合与“同城”协调发展的战略设想

(一)指导思想

郑新融合以“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为指导思想,以载体建设为平台,以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二)规划引领

“无规矩不成方圆。”郑新融合的相关规划必须突出“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深度达到空间层次,范围覆盖新乡全域”的要求,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推进。郑新融合的战略规划已委托给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目前已通过评审。根据河南省正在编制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新乡也要抓紧时间编制郑新融合的战略规划,包括郑新融合空间、交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等,将陆陆续续形成一个规划体系。通过规划的编制、实施、落实,让郑新融合进入有序推进的轨道。

(三)交通先行

交通是城市发展之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大都市区具有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通行时间、经济成本、便捷度形成了大都市区内时间和空间特殊转换关系,成为通勤人口、土地价格、就业市场等大都市区深度发育的基础条件。交通先行就是要紧紧抓住制约郑新两市连通的“牛鼻子”工程,通过高速铁路、城际快速、高速公路等各类交通方式,尽快构建连通兩地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解决好新乡市内部微循环,全面提升整体交通水平。

(四)产业协同

要突出新乡功能优势,放大优势,做强优势,以新之长补郑之短,以郑之长助新发展。通过联合发展、互补发展、转移发展、借力发展等多种模式,推进郑新产业互动发展,为新乡发展提升竞争力,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如在生物、电池及延伸产业等新兴产业方面采用联合发展模式,在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撑产业方面采用链式发展或互补发展,强化双方协同优势。积极承接郑州食品、家居、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壮大新乡产业规模。

(五)功能互补

郑新融合的实质是推进郑州与新乡从形态向功能的有机化演进。郑新全域深度融合,要通过两地功能互补,创造巨大的要素配置空间和效率提升空间,为两市发展赋能提级。如利用南太行、沿黄生态景观带与郑州“零距离”的优势,发挥好新乡生态休闲功能;利用米字形铁路上半部在新乡交汇和新乡要素成本优势,发挥好新乡物流枢纽功能;利用新乡创新发展的人才竞争力,发挥好新乡智力功能支撑;利用新乡农业科研、技术资源丰富,发挥好新乡“菜篮子”“大厨房”功能。

(六)节点突破

抓住各领域、各方面的制约发展的关键点,实现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如优先解决郑新两地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新乡中心城区、平原示范区、原阳县、新乡县作为郑新融合前沿重点区域,率先实现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与区域建设协调机制,推进形成具有高度一体化、认同感的区域社会环境等。

(七)统筹推进

坚持统筹近期与远期,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统筹重点区域与全面推进,统筹市、县(区)、镇三级。

【本文系2018年度新乡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郑新融合发展与郑新‘同城协调发展研究”(2018XSK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同城新乡郑州
新乡医学院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同城异郁:新冠疫情下的性别、阶层与心理健康差异
出征新乡,武汉石化拼了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同城生鲜电商发展方式的研究
同城生鲜电商发展方式的研究
浙江全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同城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