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

2019-09-09孙剑光杨亚丽宗宁

医学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医科大学辅导员

孙剑光 杨亚丽 宗宁

摘要:结合医科大学自身特点,分析现阶段医科大学协同育人机制现状,找出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问题与不足,提高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联合网络思想教育互动平台,创建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交流协会,建立协同育人保障奖励机制,将育人、政治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充分相结合,将育人贯穿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优秀合格的医科大学生。

关键词: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5.00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5-0022-03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medical colleges,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impro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and builds a joint Network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eractive platform, establish a medical college professional class teacher and counselor exchange association, establish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combine educatio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learning, social practice, and educate people through the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 study, psycholog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a correct world view,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train outstanding qualified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Medical university;Professional teacher;Counselor;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醫科大学教育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行为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作为医科大学学生不仅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将二者结合,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结合新时代下医科大学学生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拟构建新型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1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现状及特点

1.1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及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  作为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大多数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需要管理患者、查房、写病历、下医嘱,而外科医生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在手术室。许多专业课老师在进入课堂前有高校教师培训,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意义、如何实施、如何言传身教等知之甚少,教案中无体现,教学中无展示,很大一部分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培养任务,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加之学校教学工作组没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专业课老师对其育人的理念更加模糊。殊不知“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2]。

由于医科大学辅导员学历背景、阅历不同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存在差异性。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意义认识不足,对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学育人的目的认识不足,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认识不足,认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学生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任务,在平时宿舍查房、师生互动、班会、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正是这种不足,使得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1.2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及形式缺乏协同机制  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在于课堂教授专业知识,言传身教,在第一课堂发挥专业课老师个人的魅力,将自身的经历、阅历、人生经验、人生感悟、临床案例穿插在教学中,实际上许多专业课老师在实习带教的过程中不认识所带教班级辅导员、不知道班级学生姓名,更谈不上与辅导员的沟通。专业课老师带教过程中缺乏生动性、多样性、灵活性,更多的是机械性教育,无互动、无反馈、无活力。而作为辅导员,其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放在学生日常生活、课程的完成,奖学金评比、实习任务、班会、就业等方面。有些辅导员不知道专业课老师在哪个医院,是哪位,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都是各自完成着自己的任务,沟通上的不足使得新时代医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3]。

2结合医科大学自身特点探索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他们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继承者的重要指标,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政治思想教育,通过传播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医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政治信仰。2018年5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了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从医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身心健康发展、职业生涯发展、早期社会化形成等极为重要的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科大学生以后服务的对象是患者,这不仅要求医学生具有高、精、尖的理论专业技能,更要求医学人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其医德医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医科大学的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同时肩负着重要的教育使命。所谓协同作用,指的是诸多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或同步的联合作用[4]。协同育人机制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影响或制约其成效的单位或资源的集体优势,促使各要素深度融合,以此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国外较早开展协同育人的研究,并实证研究证明了协同育人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5]。

3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

3.1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监督管理机制建立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一新生面对离开繁重的高中生活,可能对大学生活的迷茫;大三大四的学生面对实习就业考研,存在选择上的困惑。协同育人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对育人效果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建立医科大学党政管理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工、政治辅导员队伍及学生群体,建立校长负责制,组建协同育人小组,由分管校长担任组长,学校各部门领导人、专业课老师及辅导员为组成员,由校长下达协同育人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协同各部分工作,保证协同育人工作的统一性、顺利性、时效性,切实的将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起来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定期进行小组讨论、考察和考核。及时反馈医科大学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建方案。

3.2提高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及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每位老师都有高校教师证,有着岗前培训,但可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缺乏系统的学习。建议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让辅导员提前进入学生生活,去调研医学生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在岗前培训中加入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讲座,建立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平台,促使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及学习。对于专业课老师,建议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同学校思想政治部对专业课老师进行培训,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内容设计和方法设计,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6],强化第二课堂即医院临床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渗入。

3.3强化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医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每个医学生都认识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而很多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之间却沟通较少。搭建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沟通平台,重在维护、回复、互动、反馈,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协同经营有了这个平台,輔导员可以将学生的思想问题告知专业课老师,专业课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在课堂传授思政内容,专业课老师在第一课堂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的反馈给予辅导员,双方互动,同心同力,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微信群,充分发挥网络力量,利用课下时间沟通交流,班长担任群主,监督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实施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碰头会”“互动会”,对学生生活及学习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集中解决;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充分建立以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为版主、班长及学生代表为管理员的校园论坛,定期回复学生生活学习、考研就业方面问题;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的沟通合作,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文艺比赛中,专业课老师联合辅导员组成联盟,共同为学生参赛保驾护航。

3.4建立医科大学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评价及奖励保证机制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原动力才能让其有更长的生命力,学校党委领导应该加强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评比及奖励制度,鼓励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开展教案评比比赛,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优秀的专业课老师或辅导员,在进职称、评先进时给予特殊通道,充分调动协同育人积极性,化被动育人为主动育人,发挥专业课老师与辅导员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机制创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6-1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3]刘军涛,赵纲.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高地,吴桐.美国“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若干前沿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49-54.

[5]Miranda SD,Janwillem S,Ellen S,et al.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lecturers' practices and beliefs[J].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2015,30(2):1-16.

[6]钱嫦萍,杨晶,戎思淼,等.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1):103-108.

收稿日期:2019-5-8;修回日期:2019-5-20

编辑/杜帆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医科大学辅导员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医科大学总医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