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

2019-09-09李常明翁世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泵入尿激酶肝素

李常明,翁世廉

(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对不同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特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所有患者资料按以下标准录入:下肢静脉血栓(症状持续<15 d);年龄<5岁;B超检查证实或下肢CTV检查明确诊断。常规对溶栓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所有患者入院时提供我院所有的治疗方案被患者及家属选择,排除保守单纯抗凝治疗患者,对溶栓患者提供A、B方案可供选择,溶栓及手术风险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签订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书。根据患者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以及尿激酶进行治疗,自患者患肢泵入;B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以及尿激酶进行治疗,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以及导管溶栓泵入。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抬高双下肢15°-30°,以减轻下肢肿胀。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包括七叶皂苷钠、血栓通、呋塞米以及低分子肝素钙。A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自患者足背静脉泵入40万U尿激酶,12 h/次,在泵入过程之中,采用血压计袖带于患者膝关节下方给予压力30 mmHg-40 mmHg,间断放气与加压交替使用。B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入手术室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溶栓导管溶栓术,经溶栓导管泵入尿激酶40万U,泵入持续12 h/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资料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B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下肢肿胀消肿天数、下肢周径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发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牙龈出血3例,血尿1例,咳血痰2例。B组在牙龈出血6例,血尿、便血各1例,皮肤瘀斑2例,溶栓导管渗血1例。均无重要脏器出血发生,无死亡病例。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比较(Mean±SD)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置管溶栓治疗组在消肿、住院时间、周径差方面均优于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单从患者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来看,仍然有效,效果虽不及置管溶栓好,但与置管溶栓相比治疗费用明显低,农村患者更容易接受,在基层医院相对更容易操作,无需手术,无需担心放射引起的辐射损害,在并发症方面两组并无明显差异,再复发方面置管溶栓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可能与患者随访的时间半年过短有一定的关系。系统溶栓与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具有相同的作用溶解血栓,都有出血风险CDT溶栓可以减少溶栓药物总量、提高溶栓效率,降低PTS的发生率[1]。目前CDT作为一线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推荐[2,3]。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有效,对于农村基层医院、患者经济较差及置管溶栓及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患者不适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对治疗效果要求较高的仍建议置管溶栓治疗。

猜你喜欢

泵入尿激酶肝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