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09-09王庆文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快速性普罗小剂量

王庆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症作为小儿最为常见的临床性疾病,根本原因是受其心脏活动以及传导受到限制性影响,进而引发,对窦房的外侧以及窦房结都会出现异常的波动现象,使心脏节律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此种疾病受酸碱度、电解质失衡等症状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不仅要对原发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还要将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结合实际的症状通过抗心律时常药物治疗,如心房颤抖、心动过快等症需要借助地高辛、胺碘酮药物等展开治疗,传导受阻则需要利用阿托品的治疗方法[1-3]。一直以来,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小儿型疾病,临床主要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药物进行治疗与控制,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治疗[4]。现如今,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有关研究发现,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小儿性疾病利用小剂量方法采取胺碘酮展开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5,6]。为此,本文主要以快速性心律失常小儿型病症展开分析,进而对比小剂量的胺碘酮治疗方法与盐酸普罗帕酮片的临床效果,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小儿型患者,一共72例,经过科学的诊断检测,此72例患儿均符合心动过速症状,进而满足有关诊断要求;去除归入研究之前6周之内接受有关抗心律失常质量并伴有心力衰竭重症患者,避免使本研究结果受其影响[1]。患儿家属在知情本次研究的基础上,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抽签法分别对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展开研究。其中参照组女性患儿为20例,男性患儿为16例,年龄均为2岁-10岁,平均(4.89±1.24)岁;生病时长最少2个月,最多6年,平均(1.35±0.51)年;疾病类别可以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药物中毒、其他病症,数量为7例、10例、5例、14例;而实验组的女性与男性患儿分别为22例与14例,年龄均为2岁-10岁不等,平均(4.94±1.32)岁;生病时长最少4个月,最多6年,平均(1.41±0.56)年;疾病类别与上述一致,但数量为9例、8例、6例、13例。参照组与实验组的年龄、性别、生病时长以及疾病类别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形式有可比性特征。

1.2 方法 参照组主要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盐酸普罗帕酮片,国药准字H33020778,初次每日口服3次,剂量为15 mg/(kg·d);待到病情出现好转时,每日口服1次或2次,计量为5 mg/(kg·d)。实验以服用小剂量的胺碘酮为主,其药品来源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国药准字H19993154,1 d-7 d每日口服2次,用药剂量为15 mg;8 d-14 d每日口服2次,用药计量为10 mg;15 d-21 d每日口服1次,用药5 mg;随即保持小剂量治疗为主。参照组与实验组均持续治疗周期为90 d。

1.3 效果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比标准主要根据90 d治疗周期疗效为基准,当患儿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全部消除后,一日动态心电图均显示出期前收缩次数降低90%之上则为显效;而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一日动态心电图均显示出期前收缩次数降低为60%-90%之间为好转;其心悸、胸闷等症状没有显著恢复,当一日动态心电图所显示的前期收缩次数不超过60%为无效。即得出:整体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对比治疗前期与后期参照组与实验组甲状腺激素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相关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的甲状腺激素程度数据行t检验方式,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儿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以及心悸、胸闷等症状情况行χ2检验,采用(%)表示。对比差异性高于(P<0.05),本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有关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实验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好转,二者差异明显(P<0.05)。

2.2 实验组与参照组甲状腺激素程度对比 治疗前期实验组与参照组血清程度相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期实验组与参照组血清程度相比,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2所示。

2.3 实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情况如表3所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3.89%,与参照组相比25.00%,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Mean±SD)

表3 实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胺碘酮作为第三代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胺碘酮可以与非竞争性肾上腺素的受体产生影响作用,通过电位不应期的有效延伸,可以起到抑制心肌以及心房钠离子内流的作用效果,控制电位传导的速率,使窦房的结自律效果得到明显的降低,以至于满足治疗心律失常的最终目的。据相关研究说明,口服剂量为15 mg/(kg·d)的胺碘酮可以治疗甲状腺激素突发异样的,有效地保护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故此,此次主要的研究对象为胺碘酮,通过小剂量的使用,分析对比参照组,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7.22%相比参照组83.33%较高,由此可见,利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症,有利于使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并对参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小剂量的应用胺碘酮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快速性心律失常小儿型病症,有效地抑制甲状腺激素水平。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相比于盐酸普罗帕酮片,小剂量的使用胺碘酮对于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抑制甲状腺激素水平。

猜你喜欢

快速性普罗小剂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