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9-09-09程真陈贵月郭家斌杨晓春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状面腰段椎弓

程真,陈贵月,郭家斌,杨晓春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骨科,山西 长治 046000)

临床骨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则为脊柱骨折手术,人体胸腰段为骨折高发部位,易损伤脊髓神经,甚至截瘫[1]。现临床治疗此疾病多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近年来,因医学界微创技术逐步在各疾病诊治中得到应用和认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优势日益突出,存在替代开放式固定术的可能。现纳入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组讨论微创内固定术和开放式固定术治疗差异。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均无需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②无神经损伤症状;③患者均接受MRI、CT、X线片检查得到确诊,且存在剧烈性疼痛,满足此次手术指征;④患者与其家属均同意此次治疗方式。排除标准:①过度肥胖者;②严重骨质疏松者;③无法明确定位伤椎者;④合并内科疾病者;⑤椎弓根影透视模糊者;⑥中途转其他方式治疗者。对照组:骨折类型: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压缩性骨折;受伤原因:9例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19例车祸伤;病程时间1.2 d-6.8 d,平均为(2.3±0.4)d,年龄20岁-56岁,平均为(29.6±1.6)岁,女性19例,男性21例;研究组:骨折类型: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压缩性骨折;受伤原因:8例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21例车祸伤;病程时间1.3 d-7 d,平均为(2.5±0.5)d,年龄20岁-57岁,平均为(29.8±1.4)岁,女性20例,男性20例。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

1.2 方法 患者均术前均接受MRI、三维重建、CT平扫病椎和附近椎体状况。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X线片定位病椎,从病椎中心后正中部位做切口,顺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沿棘突两旁剥离椎旁肌,给予电凝止血,暴露横突基底和上关节突。将椎弓根钉置入到伤椎和上下邻近椎体,良好固定后。置入连接棒,用撑开器进行复位操作,术中C臂机透视确认伤椎椎体恢复后凸角度、前缘高度后,将皮肤逐层缝合。

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用UPASS系统支持。气管插管全麻,俯卧,悬空腹部,X线片协助,明确病椎位置,标记椎弓根外侧缘与椎体两侧椎弓根中点交界位置,从此部位外大约1 cm-1.5 cm部位穿刺。完成消毒铺巾后,顺着标记做纵向切口,切口长大约1.5 cm,穿入穿刺针到横突和上关节突交界位置,针尖达到椎弓根外上缘部位,再平行终板让针尖到椎弓根内缘部位,将针内芯取出,置入导针、丝攻保护套筒,攻丝处理椎弓根,完成攻丝后,将保护套筒和丝攻移除,X线片透视下,将特殊长尾螺钉置入椎弓根,并将导针取出。同法置入另5枚椎弓根螺钉。确认固定良好后,置入连接棒到椎弓根顶U型槽中,妥善固定后,用撑开器进行复位操作,确认恢复后凸角度、前缘高度后,将皮肤逐层缝合。

1.3 指标判定 记录其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周时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测定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Cobb's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Cobb's角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围术期指标(Mean±SD)

2.2 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Cobb's角治疗前影像学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对照组,Cobb's角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人体脊柱活动的主要部位之一为胸腰椎段[2],属能量交换区域,若受伤后未得到及时有效诊治,脊柱易丢失生理曲度致长期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甚至截瘫。以往多采用开放式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利用手术器械复位伤椎,让伤椎恢复生理曲度和高度,可缓解腰背部疼痛和脊髓前方压迫问题。但行开放手术治疗,则需剥离椎旁肌,暴露手术视野,术中需弯曲固定棒,利用撑开器协助解决压缩畸形和后凸畸形问题,手术创伤性较大,出血多,不利于术后恢复[3]。此外,开放手术术中为确保手术视野,则需剥离椎旁肌,此类干预均易损伤神经,特别是高张力状况下,脊神经侧支和后支易出现肌肉疼痛和肌力降低的问题,疾病预后不良。

表2 比较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Cobb's角(Mean±SD)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疗效优于开放式固定术,其原因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在安全性、创伤性方面优势较为突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中,需利用术前CT结果和术中透视状况,计算椎弓根钉角度[4]。此外,术中避损伤软组织及肌群,降低手术出血量,且术中对软组织有保护作用,术后疼痛得到缓解,满足微创手术原则。赵漓波等学者[5]也在研究中证实了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的优势,且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比开放式固定术更优,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Cobb's角得到更好改善。

猜你喜欢

状面腰段椎弓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请您诊断
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青年女性矢状面轮廓曲线提取与拟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