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研究

2019-09-09陈晓东唐苗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陈晓东,唐苗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就实际情况而言,尿常规检验一般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检测法、尿细胞学检验等[1]。其中干化学法、尿沉渣检测法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深入分析可发现,单一的检验方式应用效果不足,无法保障检验结果的精准性,联合应用才可保障临床诊断价值[2]。观察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检测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参照抽签形式,将其划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患者,男女占比为20:20,年龄16岁-87岁,平均(65.89±8.79)岁;对照组40例患者,男女占比15:25,年龄17岁-86岁,平均(66.78±8.4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研究方式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选择单一干化学法检验方式,受检验者清晨空腹,取10 mL晨尿,将采集尿液放置在试管内,将试管放入到自动干化学检测仪器上,仪器可自动进行检测,人员统计检验结果即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选择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检测方式,干化学法检测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尿沉渣检测方式:受检验者清晨空腹,取10 mL晨尿,充分混合均匀后,取定量标本放置在试管内,放入尿沉渣检测仪器上检测,统计检验结果。接着进行干化学法检验,统计检验结果。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检验错误率,包括:误诊、漏诊,统计错误率。对比两组患者定量红细胞与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组间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验错误率对比 不管是在误诊还是漏诊上,观察组人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组患者检验错误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对比就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人体的多种病变均会导致自身尿液产生改变,开展尿常规检验可判断病变[3],常见的包括:血液疾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等,对医生疾病临床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说干化学法、尿沉渣检测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通过深入分析可发现,单一的检验方式应用效果不足,无法保障检验结果的精准性,联合应用才可保障临床诊断价值。本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单一干化学法检验方式,观察组选择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检测方式。就检查结果对比,不管是在误诊还是漏诊上,观察组人数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就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化学法+尿沉渣联合检测方式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疾病诊断精准性[4]。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阶段,就患者尿常规检验,选择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检测方式,可保障检测精准性,提升定量红细胞阳性与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用尿沉渣分析仪对混浊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的效果分析
尿液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显微镜复检的比较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验的作用分析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