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脊柱骨折中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9-09-09狄秀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弓脊柱

狄秀梅

(公主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5)

胸腰段脊柱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骨折疾病,主要致病原因为该部位活动范围较大且承受大外力,进而引发损伤。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但此种治疗方式愈合较慢且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选择其他治疗方式。有分析认为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1]。为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下治疗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9例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患者,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22岁-61岁,平均年龄(52.16±2.16)岁,住院时间0.52 h-30 h,平均住院时间(6.43±0.34)h;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岁-61岁,平均年龄(52.24±2.20)岁,住院时间0.64 h-31 h,平均住院时间(6.51±0.39)h,患者基础性数据并无差异。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均配合治疗,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排除非外源性损伤患者,排除无法手术治疗患者,排除病历数据不全患者。

1.3 方法 (1)对照组患者主要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主要为全麻,叮嘱患者取俯卧躺位。胸腰椎为中心,且以正中入路式,依据不同状况进行减压治疗。充分暴露椎管两侧,同时保留椎板,采用特定螺钉进行固定,也可采用影像学技术协助其进行固定。(2)观察组患者则为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治疗。患者也采用全面,体位为俯卧躺位。确定好受伤椎体位置之后,取适当位置做4 cm切口,逐层打开筋膜和皮肤,确保浅竖肌充分暴露。采用电刀进行关节外侧充分暴露,之后置入椎弓根钉,整个治疗过程中防止关节囊受损,同时通过安置弯棒进行复位。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其中主要分析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一级为对行走并无严重影响且无神经根症状;二级为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但可正常走路;三级为不仅活动受限同时无法自行行走;四级则为需拐杖帮助方可行走;五级为行动功能丧失。患者达到一、二级时为恢复效果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整体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主要为外部刺激所引发,由于脊柱骨折继而引发脊髓损伤,因此治疗时需进行减压,降低压迫程度,同时也需通过有效方式提升恢复效果。现阶段对此种疾病,多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此种治疗方式常会使得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受损,继而影响行走能力[2]。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治疗时主要特点为完全保留患者脊柱运动单元,因此患者治疗后椎体可保持良好活动性,同时也可对纵韧带形成保护,对后柱结构也可最大程度保留。同时也有分析认为,此种治疗方式无需剥离肌肉,因此可有效保留肌群和肌肉功能,继而可有效方式患者创伤过大[3,4]。同时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为患者进行非融合术,患者整体恢复效果良好,整体良好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采用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时可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学者分析认为此种治疗方式和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自身痛苦,降低大出血几率,整体效果良好[5]。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大出血状况,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弓脊柱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