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率冲击对我国贸易出口价格影响研究

2019-09-08张睿雯朱海龙

价值工程 2019年21期
关键词:汇率

张睿雯 朱海龙

摘要:文章根据厂商的依市定价行为理论,在垄断竞争市场下建立了汇率冲击对出口价格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出结论:汇率变动、生产成本、竞争者价格和目标国家的总需求是影响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将其理论应用于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与出口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可知我国汇率传递效应系数为0.32014,即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传递,并对其他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汇率及出口产品为我国政府和厂商提出了相关建议。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ricing-to-marke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shock on export prices in th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 and arrival at a conclusion: exchange rate changes, production costs, competitor prices and total demand of target countrie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export prices.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VAR model to apply its theory to the empiric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hange rate and export price, and we can know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exchange rate effect of China is 0.32014, that is,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on export price is not completely transmitted, but also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manufacturers on the exchange rate and export products from both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关键词:汇率;出口价格;依市定价;VAR

Key words: exchange rate;export price;pricing-to-market;VAR

中图分类号:F0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1-0291-05

0  引言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355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27.8万亿元,增幅高达783倍,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在我国出口贸易、甚至在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中,汇率的变动一直都备受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规模的高速增长引起了诸多猜忌和指责:欧美国家政府要求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等等。这均表明了汇率研究的重要性。而在汇率研究中,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能否准确评价汇率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重要路径之一。

1  文献回顾

汇率冲击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研究最早来源于国外文献。Krugman[1]和Dornbusch[2]于1987年提出汇率的价格传递理论,即依市定价理论(PTM),又称差别定价。Bacchetta[3]指出当外国企业利用生产国家的货币对中间产品进行定价时,会造成汇率价格传递系数降低。Dohner[4]认为企业会根据汇率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其出口价格。Taylor[5]和Bussiere[6]认为出口国家的经济状态也会影响汇率变化与出口价格。Klitgaard[7]分产业研究了日本出口厂商对汇率冲击的反映,结果表明其影响结果具有异质性。Hellerstein[8]则以啤酒市场为例分析汇率变化与福利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内厂商可以通过更高的加成来应对汇率变化。Haldane[9]研究认为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滞后性。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于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之间的研究比较晚,这是由于我国在1978年才开始改革开放。毕玉江和朱钟棣[10-11]在先后根据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定价模型研究了中国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项后军[12]则是从汇率传递的视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鞠荣华和李小云[13]指出汇率变动与农产品出口价格之间具有传递效应,但是其传递系数值较低。肖文、潘家棟[14]从供需关系的角度验证了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从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不论是从总体而言,还是分行业甚至是在某个具体的市场上,学者们都认为汇率冲击对出口价格是具有传递效应的,但是其传递系数的大小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并且大多数文献结论都是基于实证数据得到的,缺乏理论模型的推导。因此本文将理论模型推导与实证检验相结合,验证人民币汇率冲击对我国贸易出口价格影响研究。

2  模型推导

根据P. Krugman在1986年提出的依市定价(PTM)理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建立理论模型。假设出口国家是本国(D),一个竞争者国家(V),其余国家为出口目标国家(F),并且对于不同的目标国家存在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影响出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出口相对价格,即本国出口价格和竞争者出口价格之比,则该产品的出口需求函数Qi,t为:

其中,?兹i,t是出口目标国家的对价格的需求弹性值, 表示出口厂商的边际成本,从(4)式可以看出出口价格是基于MCi,t基础上的一个加成,将其加成表示为MPi,t,故其公式为:

对(5)式进行取对数后求导得到(6)式的。从(6)式可知,汇率的冲击通过成本变动来影响出口价格。为了更加直观简洁的刻画,对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简单假设:

其中, 表示出口国家与竞争国家之间的实际汇率。将(7)代入(5)式,经化简可得:

若假定出口价格与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那么其关系表达式为:

通过模型推导可知出口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出口相对价格上升时,商品需求会下降,当国际需求变高,出口价格会随之上升,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出口价格也会随之上升,而对于汇率变动来说,大多学者视其为是一种风险。这是因为汇率是在贸易合同时商定的,如果汇率的变化变得不可预测,这就会产生利润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国际贸易的利益。但是Grauwe[17]强调,收入效应对替代效应的支配可导致贸易与汇率波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3  实证研究

在理论模型推导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最后基于VAR模型來分析在汇率波动和出口价格短期和长期形式下的均衡关系。一般VAR模型的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Yt为k阶内生向量经过差分后的形式,?茁i为k*k阶估计系数矩阵,其中i为滞后阶数且i=1,2,…,n,?酌为k*d阶估计系数矩阵,ut为d阶外生向量,?着t为干扰矩阵。

出口价格(P)用出口价格指数来表示,汇率变动(R)利用中国实际汇率来表示,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竞争国家价格水平(WP)由国际价格水平替代表示,目标国家的总需求(WQ)根据新出口订单数来表示。本文以2005年1月至2018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为了保证数据量纲的一致性,将上述变量均转化以人民币为同一价格。防止序列的季节效应,利用X-12法,最后为了防止异方差的干扰,对所有变量取对数。

3.1 单位根(ADF)检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构建VAR模型的先决条件,而ADF检验是常用于检验数据平稳性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1的ADF单位根检验接管可以看出,lnWP在1%,5%,10%的置信水平下,都拒绝原假设,即lnWP序列平稳;lnC和lnWQ在5%,10%的置信水平下,也是序列平稳,而lnP、lnR这两个变量的ADF检验没有通过假设检验,因此lnP、lnR为非平稳序列,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

D(lnP)、D(lnR)序列平稳。

3.2 Johansen协整检验

为了确定lnWP、lnC、lnWQ、lnP、lnR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的方法。通过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当Johansen协整检验的原假设为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时,迹统计量值远大于临界值,并且p值为零,说明拒绝原假设,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又因为在原假设为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时,p>0.05,说明无法拒绝原假设,即变量间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因此综上所述,通过迹统计量的检验方法可以判断出lnWP、lnC、lnWQ、lnP、lnR之间只有一个协整关系。通过表3结果,利用VEC模型得到经过Johansen检验后的协整方程:

3.3 滞后阶数的确定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于VAR模型来说,滞后阶数的确定是其模型估计的重要一环,并且不同的滞后期的选择,也会使得模型的估计结果显著不同。具体结果见表4。其检验结果表示最优的滞后阶数为二阶。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检验lnWP、lnC、lnWQ、lnR对lnP的预测能力。从表5可以看出,lnWP、lnC、lnWQ、lnR在总体上对于lnP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此时p值为0,拒绝原假设。分别来看时,lnC、lnWQ分别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其他则无法拒绝,这也表明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即部分传递。从表5可以判断出VAR模型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即VAR模型是稳定,并且实数根和复数根并存。

3.4 脉冲响应

在通过上述检验之后,利用脉冲响应图来分析,出口价格在受到出口成本,国际市场竞争者的价格,世界需求,汇率的变动冲击时产生的影响。从图1的脉冲响应图来看,由于汇率传递效益存在时滞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冲击在第一期没有反映,这可能是从第二期中期开始出口价格有了负向影响,在此之后的八期中,商品出口价格开始伴随有效汇率的负向冲击,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直至第十期达到最小值,因此从短期来看,来自汇率变动的冲击会引起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从长期的走势可以看出,汇率的负向冲击对出口价格有正向作用。当竞争者价格受到正向冲击时,出口价格会在短期内出现波动:前两期厂商会提高出口价格,但是在第三期时,出口价格会出现短期回落,但在这之后,出口价格有开始缓慢回升,直至第十期左右又缓慢下降。从长期来看,竞争者价格的冲击对出口价格依然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国外需求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冲击在第一期为负向,使得出口价格在第一期开始下降,但从第二期开始,出口价格开始上升,直至上升至第十期最高处。随后出口价格便会开始缓慢下降直至均衡状态。但从长期来看,国外需求对出口价格具有正向冲击作用。当生产成本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成本的增加会传递到出口价格上,使得出口价格上升,到第八期到达最大值。在第八期后出口价格缓慢下降,并最终到达均衡状态。但从长期来看,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3.5 方差分解

为了进一步准确评价长期情况下竞争者价格水平,国外需求及生产成本冲击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程度,故而进行方差分解。从表6的方差分解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变量的影响效应均逐渐加深,但是可以看出直至第20期之前,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并没有变化。而从第20期开始,出口成本与国外需求的排序发生了变化,但是汇率的影响地位却依然没有变化。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从1978年对外改革开放正式开始,我国经济便逐渐转向出口经济。但是汇率冲击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危机来源于欧美国家的不断施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汇率机制还未完善,使得我国汇率风险加剧。而汇率作为影响出口价格的稳定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也有着深远影响。通过本文的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从理论上模型可知:出口成本、国外需求、汇率、竞争者价格都是出口价格的影响因素,而从实证可以看出,汇率虽然不是影响出口价格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却是稳定并逐渐加深的。②从实证可知,汇率影响因素的参数为0.32014,这也就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系数小于1,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即出口价格的上涨比例远小于汇率的变动幅度。③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可以看出,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有着较强的影响。④从实证检验可以看出,除了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外,出口价格主要是受出口成本和国际需求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变化其影响地位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关,也说明我国产品的可替代性较高。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两点建议:

①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应当在考虑到国内到厂商实际情况下,完善我国的外汇机制,重点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得出口交易可直接通过人民币结算,这有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降低和防范汇率风险,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汇率冲击带来的风险,甚至交易成本也可能会降低,这都会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并且政府在宏观调控汇率变动是应注意我国厂商对汇率风险的传递能力,从实证研究中知道,由于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低,这说明汇率冲击带来的风险很难实现转移,只能自我承擔这会使得压缩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就可能会导致部分微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降低。

②从厂商自身的微观角度出发,应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技术创新。从理论模型可知,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质上是对边际成本之上的一个加成。从汇率传递的影响系数可知,我国目前的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低,可替代性较高,缺少技术创新。因此加强企业产品创新成为企业应对汇率冲击的另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Krugman P R. 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J]. 1986.

[2]Dornbusch R. 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J]. 1985.

[3]Bacchetta P, Wincoop E V. A theory of 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2, 67(2):295-319.

[4]Dohner R S. Export pricing,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divergence in the prices of traded good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4, 16(1):79-101.

[5]Taylor J B . Low inflation, pass-through, and the pricing power of firm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4, 44(7):1389-1408.

[6]Bussiere,M. and T.Peltonon,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the Global Economy:The Role of Emerging Economies,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No.951,2008.

[7]Klitgaard T. Exchange Rates and Profit Margins: The Case of Japanese Exporter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99, 5(Apr):41-54.

[8]Hellerstein R. Who Bears the Cost of a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The Case of Imported Beer[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4(179).

[9]Cunningham, A., and A. Haldane. "Evolution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the UK." Central Bank of Chile, Third Annual Conference on 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Santiago, September. 1999.

[10]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32(7):53-62.

[11]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一个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7(1).

[12]潘锡泉,项后军.人民币升值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吗?——基于内生结构突变协整方法的汇率传递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0(12):13-20.

[13]鞠荣华,李小云.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06(2):16-23.

[14]肖文,潘家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浙江学刊,2013(2):167-174.

[15]Goldberg P K, Knetter M M. Good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What Have We Learned?[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 35(3):1243-1272.

[16]Obstfeld M. Exchange Rates and Adjustment: Perspectives from 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J]. Cepr Discussion Papers, 2002, 20(S1):23-46.

[17]De Grauwe P. Exchange rate theories and near-rational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s, 1988, 137(1):1-32.

猜你喜欢

汇率
政策背景下的汇率避险选择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新兴市场汇率风险再聚焦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