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假”字演变谈“假寐”释义

2019-09-08赵丹琪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太平广记大字典大词典

赵丹琪

摘要:“假寐”在多版本古代汉语中的释义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从“假”的字源讨论入手,通过对比古今字“叚”与“假”之关系,得出“假寐”可理解为“暂寐”,并从CCL语料库中选取合适例子,对“假寐”的核心语义“暂寐”的概括为五种类引申意義。

关键词:叚;假;假寐;暂时休息

《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描述生动的一篇精品文选。“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中的“假寐”在王力第三版的《古代汉语》注释为“不脱衣冠而睡”,朱振家的第三版《古代汉语》也解释为“和衣而睡”,随后周及徐的《新编古代汉语》虽理解为“打瞌睡”,但是前面也加上了“不解衣冠”几字。而从“假”字源来看,这些解读却不太恰当。

一、“假”与“叚”关系

用来表示“jiǎ”音的初始汉字为“叚”其甲骨文未见[1](季旭升,2010),故考察其金文字形为一个人借给另一个人从岩石上锤击下来的石块[2]。(徐山,2005)故而《说文·又部》:“叚,借也。”其声韵调为古疋切,上馬见,魚部。表达的语义为两个,一人为上是“借出”,如《帝京景物略·首善書院》:“試看先辈赫赫者,大叚窮人”;一人为下为“借入”,如《说文儗雅序》:“《爾雅》不盡用字之本誼,専取叚借,故六書之本義不明”。后来,为了明晰两个含义的方向,在“叚”的左边加上了“人”部,其声韵调借用“叚”依然为“jiǎ”,古人阅读由右至左,借的物品到达人的手中所以语义为“借入”,字形“假”诞生。随后,用“jiǎ”的“叚”表示“借出”,用“jiǎ”的“假”表示“借入”,古人有时也会误用,为了符合经济性的原则,便都使用“假”表达“借出”与“借入”的含义。“叚”便不常用了,此时“假”依然符合古疋切,上馬见,魚部。

二、“假”的语义演变

“假”的借出意义有“癸巳,诏以鸿池假与贫民”(《后汉书·孝安帝纪》);由借出物品引申为“租赁”,如汉代租给贫民垦殖的土地叫“假田”;随后租赁好物也可以引申为“授予”,如《逸周书·史记》中:“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最后“假”的借出意义朝着指称化演变,可以理解为“向公家借点时间”,即今天理解的“假日”,为了区分语义的分化,用去声“jià”来表示,此时的表示“假期”的“假”也变为古雅切。

“假”的借入意义使用范围比较广,引申义较多。如最开始的“借入”:“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借来之物可作为自己的助力,即“借助”,由“借助”引申为“凭借”、“依靠”,如《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来的东西是暂时拥有,所以可以引申为“暂时拥有”或者“代理”,《吕氏春秋·審分》中“假乃理事也”;代理事物与“真”相对,故《说文·人部》段玉裁注解记载:“‘假,非真也。”在白居易的诗中“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更为明显;由“暂时拥有”还可以引申出“权且、暂时”(《汉语大字典》第七义项[3]),故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中的义项为主,把“假寐”定义为“暂时休息”。“假”的引申路径可概括为:借入——依托、凭借——暂时拥有——暂时[4]。(陈祝琴,2008)

三、“假寐”释义质疑及演变

反观《汉语大词典》中“假寐”是“不脱衣服小睡”。[5]虽然“不脱衣服”也确实符合“假”的引申义“短暂”,因时长短故而不脱衣帽也属常情,但是前有“盛服将朝”的语境,所以该情景下理解赵盾没脱衣服是合理的,却不能当成“假寐”这个词的本义。如《五代史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一夕已经三鼓,词觉有倦意,和衣假寐,正要朦胧睡去,忽闻栅外有鼓噪声。”假寐前有“和衣”的背景;有时“假寐”前的穿着也会交代清楚,民国的小说《明代宫闱史》中:“那四个亲随去后,徐达又各营瞧了一转,才回帐带甲假寐。”所以,《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有待斟酌。汪启明等人的《古代汉语读本》则把“假寐”理解成“不脱衣冠坐着打瞌睡”,对“假寐”这个词略显意译过多,“坐”与“不坐”其实也和上下文有关,如《二十五史·元史》:“集之将生,文仲晨起,衣冠坐而假寐,梦一道士至前。”;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一日者,坐书室假寐,忽传言某总督来。”此二处因前文有“坐”,所以可以按照“坐着瞌睡”理解。但是古汉课本和词典理应对文选中的词做出本义解释,引申含义建议用括号呈现,才不致使读者混淆。

“假寐”的本义即为“短暂休息”,但是笔者检索北大CCL语料库中357条结果后发现,这种短暂休憩的状态在不同语境下也有差异,下面举出五种常见的类型:

第一单纯是本义表示“短暂休息”,例子如下:

1)假寐永叹,维忧用老。(《诗·小雅·小弁》)

2)母傅氏,假寐之时,须臾得梦。(《唐文拾遗》)

3)贤弟从容慢饮,我令异人来陪贤弟,我略假寐一时,便来相陪。(《周朝秘史》)

例1中“假”与“永”对举,对比时间的长短;例2里的“须臾”表示出时间的短暂;例3的“一时”和“片时”可说明“假寐”的本义是“短暂休息”。

第二是“依托某物暂歇”。《王力古代汉语字典》中“假寐”与“坐寐”意义相同,但是从其他语境中可知“假寐”的方式不止“坐着”。(陈祝琴,2008)例子如下:

1)主人罢入。生惧图己,乃持刀门外,倚薪假寐。(《太平广记》)

2)即据案假寐,及寤,已在县。(《太平广记》)

3)琼英一夕,偶尔伏几假寐,猛听的一阵风过,便觉异香扑鼻。(《水浒全传》)

由上述例子可知,“假寐”的方式可以多样,有倚着东西站着睡觉的,如例子1;有依托某物摆出各种姿势的,如“案”、“几”等。

第三是“暂时睡着”。例子如下:

1)母顾氏,尝书假寐,梦一梵僧谓之曰:“吾显为阿{弥女}之子。”(《唐文拾遗》)

2)既已疲怠,便欲假寐,未及伏枕,遂证罗汉。(《大唐西域记》)

“假寐”虽然是暂时入睡,但是有时也表示睡着。如上述例子中都有“睡着至梦”的含义,例2虽然没有明指睡着,但是也必须入梦才方证罗汉。

第四是“闭目养神”或者“暂时闭目”,表示没睡着。

1)年春,其夫人亭午于堂前假寐次,见申锡从中门入,不觉惊起。(《太平广记》)

2)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太平广记》)

3)余方假寐,闻之,不及着靴趋出。(《啸亭杂录》)

4)忽假寐,见群鸭飞鸣座前,似若乞恩者然。(《庸闲斋笔记》)

此处的“假寐”在上文语境中,都可以看见某些事物,如例1与例4的“见”,例2的“观”,例3的“闻”。所以此处应该理解成只是闭目暂歇,所以“闭目养神”更为贴切。

最后一个常用表达是“假装闭目”,如清代蒲松龄的《狼三则》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很多教材中都解读为“假装睡觉”,笔者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首先体现不出“假寐”的短时性,其次,狼并没有睡的这一状态,所以解读为“假闭目”更能体现出狼的狡黠。

参考文献:

[1]季旭昇.説文新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211.

[2]徐山.释“叚”[J].安康师专学报,2005,2:50.

[3]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第2版)[Z].武汉: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197.

[4]陈祝琴.“假寐”释义辨析[J].语文建设,2008,11:51.

[5]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全新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496.

猜你喜欢

太平广记大字典大词典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字典·广部》疑难字考释
浅谈古代志怪文学中狐形象的发展演进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明高承埏稽古堂刻本《玄怪录》重新校勘—— 以与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的对照为中心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