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阅读题到真实阅读的感悟和思考

2019-09-08叶晓梅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诗意古诗词诗词

叶晓梅

长期以来,我们为应付语文的阅读考试,归纳出一个又一个的实用解题套路。但随着高考语文对核心素养考查的提升,这些套路日渐式微。深得套路益处的高考“古代诗词阅读”部分,得分率一落千丈即是明证。究其根源,是学生在阅读鉴赏上的模糊性的判断。此所谓的“虚假”阅读,即学生靠揣测答题。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李贺《野歌》的阅读理解,其中“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表面上看,贫穷且积极向上,似乎很符合精神至上的价值观。但此诗“男儿屈穷心不穷”是指“理想困窘,不得志”,而不是生活贫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这就是浅表性阅读的单一解读引出的“虚假”理解。我们通常把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称作“虚假阅读”。反之,把充分理解、照应领悟以及评价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称之为“真实阅读”。以下就结合“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这三方面来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真实阅读”。

一、积累整合,夯实“真实阅读”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完成了对字词意义的积累,常见意象、典故和手法技巧的积累,完成对诗人生平经历与历史环境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算扫清了“真实阅读”的第一道障碍。

当学生读苏轼词“一蓑烟雨任平生”,知其借景抒情的手法,而不知其蘊含的失意与洒脱,更不能理解洒脱中的无奈与落魄;读陆游诗“家祭无忘告乃翁”,知其爱国,而不知其一生颠沛,求而不得的坚持与渴望。当学生把对李白诗的印象固守于雄奇奔放,对杜甫诗的印象固守于沉郁悲凉时……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认知诗词的水平能力囿于粗浅的积累。由此可见,要想在实际阅读中不固执于浅识,理解到诗句诗文背后所蕴含的诗情诗意,要积累足够丰富的古诗词文化知识。拥有足够丰富的古诗词文化知识,才能正确了解诗词中相关字词意象的含义、透彻理解表达技巧、准确认知不同种类诗歌的语言风格、熟练把握常见诗歌的情感种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依赖于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有结合具体情境的灵活整合运用。如阅读鉴赏《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一诗时,若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就无法结合具体情境灵活地理解“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中的“‘自惭是一种自谦的说法”,便容易在相应选项上做出错误的判断。是以,在扎实的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将相关基础知识、鉴赏技巧等与具体情境灵活整合,融会贯通,真正地脱离“模式”,进行真正的阅读——“真实阅读”。

二、感受鉴赏,置设“真实阅读”的情境

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除了需要学生对基本的字词的理解、对常见的手法与典故等的掌握外,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本展开联想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而进入诗词情境,真正完成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文学作品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只可思而得之”,即接受者只有凭借作品所提供的直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把它再现出来。因此善于发挥联想与想象,是学生进入诗词情境、进行诗歌鉴赏的最根本途径。如《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一诗,当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进入诗句“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情境,便自然浮想出宽阔考场中案桌整齐排列、香气盘旋萦绕的肃穆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又看到诗中用“群英”一词写考生,再联想到诗人作为“阅进士就试”的考官身份,一个完整的情境便出现了,便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人那“赞美欣慰与喜悦”之情了。

多重联想,置身诗境,以身入景,以心入情。学生借助联想与想象,调动起自身的知识积累,将诗人浓缩在诗句中的丰富内容膨化开,再造为自己头脑中的具体形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过程,才能让学生进入诗词情境,对诗词进行具体化的鉴赏,对诗词做细致入微的品读和体悟。这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完善,既是一种熏陶默化过程,又是一种强化过程,也就是“真实阅读”的过程。

三、思考领悟,提高“真实阅读”的语感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有了丰富的基础知识积累,能够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意境之后,学生就能够较为清晰地理解诗意、鉴赏诗歌所运用的技巧与手法了。

但是在实际阅读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学生读懂字面上的诗意、走入了诗歌营造的意境,却无法真正体会诗人所处境遇,造成其理解过程中的模糊或差错,不能够得到精确的、肯定的答案,使得他们已经正确地阅读了诗歌,在作答时又容易受到干扰选项的误导。仍然以《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阅读题为例,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在“焚香”、“广庭”、“无哗”等关键词的提示下想象出了考生在考场上认真作答的肃穆画面,但在面对阅读选项“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时却产生了疑虑,再回头阅读诗歌时又难以快速找出“喜悦心情”的佐证,此时“战士衔枚勇”在字面上的干扰作用显现出来,学生在其误导下容易错误理解诗意诗情。

要想消除这种理解上的模糊和不确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要注重联系相关诗句,联系诗词的标题、作者、写作背景和题材内容等作深入的思考、合理地推导,反思阅读鉴赏过程中无法精准理解诗意的深层原因,从而有效避免片面理解、主观臆断甚至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贬低诗词中思想感情的情况发生,有效地提高阅读古诗词的整体语感,实现“真实阅读”,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唯有通过自主而深入的学习,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艺术真实是事真、情真、理真的三位一体。阅读的真实也应从事、情、理入手,环环相扣。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倡导“真实阅读”,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阅读”过程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达成,才能真正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和提升文化素养,才能真正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

猜你喜欢

诗意古诗词诗词
诗意地栖居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被耽搁的诗意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