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三元协同式”管乐教学模式的实施方略

2019-09-08李炳帅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李炳帅

摘要:“三元协同式”管乐教学改革模式,是对当代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保守和诸多弊端进行的针对性改革。为保障这一改革设想的顺利实施,必须在软硬件条件和实施方法中认真思考,做出准确的布局。在硬件设计方面,需要对各种教学辅助系统进行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软件方面,利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保障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保障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希望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使管乐教学改革惠及每一位学子。

关键词:“三元协同式”教学模式;改革方略;教改意义;教学软硬件协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艺术领域的日新月异,西方古典音乐的高雅气质逐渐为中国大众所接受与喜爱。在各种音乐会和表演活动中活跃着精彩纷呈的交响乐内容,其中,管乐凭借着独特的音色获得观众的青睐。在高校教学领域,近年来的专业人才培养与日俱增。面对市场对于管乐表演和教育越来越多的期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必须做出适时地调整与改变。延续了多年的传统教学系统似乎在当代教学环境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舒服了管乐高精尖人才的涌现。为此,我们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式,以“三元协同式”管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促进教学与实践层面的密切关联,并形成高效且充满活力的教学系统。

一、“三元协同式”管乐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意义

围绕管乐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了面向当代审美发展趋势的“三元协同式”改革方案。所谓“三元”,指的是:以符合當代社会大众审美情趣和最新艺术潮流风尚的管乐教学“时尚化”改革;以复合中国民族管乐审美传统,用管乐的表现形式思考民族管乐内涵的结合与回归的“民族化”改革;以西洋交响乐整体审美构思考虑管乐表演方式和乐队地位构建的“交响化”改革。三者分别着眼于传统、西洋、时尚三个分属领域,在古今和中西协同与结合方面找到教学的立足点和一系列着眼见地的改革措施。从教学方法、教材配置、考核系统、应用系统、保障系统等不同层面形成研究观察,进而形成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重新布局高校管乐教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其一,根据艺术实践领域的审美新变化,尝试设计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措施。随着当代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公众对于音乐艺术审美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以管乐为代表的古典器乐教学和表演领域,对欣赏审美的转变必然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已获得传播与接受之间的平衡。管乐教学领域所提出的“三元协同式”教学改革,正是着眼于艺术欣赏领域对民族化、时尚怀、交响化与日俱增的期待和渴望,在基础性的专业教学领域进行专项改革措施,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也为管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前景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其二,充分调动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管乐教学在长久以来,始终秉承着相对保守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以西方古典音乐的标准和陈旧的教材为依托,并未形成有效的与时俱进改革。这无形中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师的教学态度产生了一定的敷衍性。针对社会应用领域的审美偏好所进行的改革措施,是对旧的教学系统所提出的挑战,也使应对文化发展的有效改革措施。针对中国大众当下的审美观念进行的改革,可以扭转日常教学中的散漫与沉闷,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效果。

其三,从深层剖析管乐教学存在的瓶颈,增强教学领域的与时俱进。管乐系统乐器作为一套外来的器乐种类,在中国的教学领域中大多拘泥于古典音乐的范畴中,这严重束缚了教学与表演的创造力,也使管乐与中国大众之间始终有着距离隔阂。“三元协同式”教学改革方案正是着眼于消除屏障,消解矛盾的初衷,用民族化、时尚化和交响化的教学改革思路,拓宽管乐的应用范畴,从而实现管乐与中国民众的进一步审美融合。

其四,反向思考教学改革,找到管乐教学可持续化推进的最佳途径。管乐教学领域存在的“闭门造车”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古典音乐范畴与当代文化发展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教学本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研究希望能够使教学得到无限拓展,将教学的源头与终点进行倒置或换位思考,以更有时效性的社会需求引领教学领域的自主变化。这也促使教学主体的教师们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避免“一叶障目”的严重问题出现。

二、“三元协同式”管乐教学模式的硬性条件构成

我们所提出的“三元协同式”教学模式并非是心血来潮的一蹴而就,而是在对当代音乐发展和管乐自身特征变化进行周密考量之后的审慎思考。无论是在保持古典音乐特色的交响化方面,或是兼顾民族性和时尚特点的与时俱进,均需要在教学范畴内精耕细作,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全新运行态势。在教学理论构建和准备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硬件部分设置各种先决条件,保障“三元协同式”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运转。

首先,在教材更新方面需要作出重大调整。长久以来,管乐教学的滞后和保守主要是受制于教材的牵绊。管乐器组的各种乐器均来源于西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分门别类的严格划分,并在训练教材方面自成一派。中国高校在管乐教学的起始阶段沿用这些教材的内容,在练习曲的晋级和乐曲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管乐教学在中国各级高等院校进展了几十年之后,伴随着社会音乐审美从古典化向现代化发生巨大转变的时间节点,这些教材显然更适宜在基础教学阶段采用,并十分渴求出现系统化的新教材模板,针对新的音乐观念做出适时调整。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管乐的原创作品领域不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新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到不同层次和风格,除了独奏乐曲,也有重奏、室内乐、协奏曲和交响乐等门类。在“三元协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将这些优秀作品吸纳进教学系统中,补充现有教材过于陈旧的问题。新的教材不仅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可以使学生掌握管乐与中国作品风格之间的关联,还有大量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即便是模仿古典音乐的创作方式,也在旋律线、节奏、复调对位、调式调性等方面有着全新的尝试。将这些新近作品纳入到教材体系,是保障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

其次,对于师资力量的岗内学习和观念更新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管乐师资人才,主要是来源于音乐学院的科班出身。他们曾经所受到的专业教育就是那些陈旧的传统教材和训练方式,因此,在当代新环境中的教学转变,首先要从教师层面进行调整。通过学习和进修,使管乐教师队伍产生年轻化和创新性的改变,并促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发生质变,这是教学领域更新的先决条件。对于教育者因素的重视,是教学构成中一个重要的硬件条件准备,只有教师的意识观念得到提高,并在技术技巧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阅历,才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展开。

此外,高校管乐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还有赖于制度建设、教学系统建设、保障系统建设、实践系统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协调配合。只有重视各个领域的相互搭配,从细节入手,才能够保障高质量的教学运转顺利起航。

三、“三元协同式”管乐教学模式的软性教学方式选择

由于新的教学改革模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各个风格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巧不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将某一重点领域作为目标,在其他领域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为达到高效和优质的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达成。

一方面,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型教学平台构建是“三元协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管乐教学多是以一对一或小组化的教学为主,虽然增进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信息掌握和视野开阔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借用现代化多媒体的优质平台,将微课、慕课、远程资源等元素引入到教学中,可使学生及时了解管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演奏学习中取长补短,集百家精华于一身。教师不仅是教学主体,也是学习方式的创作者和学习思路的引导者。借助网络平台强大的资源获取与分享能力,使教學视野更为开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被点燃。

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必须形成交错式的因材施教保障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为此,特别需要引入小组式的教学模式。在小组范围内,教师可以设置相同的学习目标,使小组学员之间产生竞争性。与此同时,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规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别规划为“交响小组”、“民族小组”、“现代小组”,专攻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发展错层。

“三元协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形成井井有条的布局规划,还需要对实施过程中“人”的因素把控的当,使教育理想渗透到关键教学环节中。面对当代艺术审美要求的与日俱增,管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是自我升级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0-192.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3-66.

[3]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38.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