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流程概念的数字影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9-08杨征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数字影像影视流程

杨征

摘要:在当前影视制作环节中,特效制作与前期拍摄分属两个部门,两个工作流程。但是由于两个部门的工作步骤不统一,前后衔接不顺畅造成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低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最终的影像效果。为此,根据当前行业中的痛点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希望能够对实际的工作模式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流程;教学模式探索

一、依据行业“痛点”产生的教学思考

以电影为代表的影视制作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言更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与保障,更加需要一个完整团队的配合与协调。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电影的艺术创作拓展出了新的舞台,都推动了影视艺术创作观念的极大进步。纵观电影的发展历史,就是技术进步与艺术创作观念革新的历史。

数字影像的发展和进步几乎使得电影特效变得无所不能,近十几年来由于电影数字化浪潮为特效行业所带来的变革几乎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一个世纪。“数字影像”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创作内容或题材上,更多的体现在影像制作观念和制作流程上。而这样的变革又为当前的制作带来诸多问题,看似无所不能的后期技术使得“后期再改”的创作观念甚是盛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就是摄影师和合成师是完全两个部门,摄影师认为“后期有人能处理好”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对于现场拍摄不是必需但对于后期却十分关键的要点,之后合成师却在为拍摄得不够好的抠像元素而苦恼。这样的拍摄虽然节约了前期时间却使得后期损失了更多的人力物力,甚至有可能拍摄出了根本无法使用的素材。前后期流程的脱节与不协调,已经成为了制约影像制作水准提高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行业中的痛点,其实也是目前教学中的空白点。

二、有针对性地教学改革实验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制作专业《影视照明》《特效合成》两门课为例:《影视照明》是摄影方向专业课,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影视照明的概念,掌握摄影与照明的关系,熟悉光线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常用影视照明器材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及影视摄影中外景、内景和实景光线处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掌握影视照明用光与影像风格的关系。《特效合成》是后期特效方向专业课,课程主要让学生熟练使用NUKE完成常规的抠像与合成。从授课内容看,两门课程彼此独立,没有任何交集。然而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合格的抠像与合成素材能大大提高特效师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是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依然是按照当前行业的习惯,按照工作先后的顺序将两门课机械地分开。行业中的痛点在教学中依然存在。

在近两年的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影视照明》课程中的实景照明训练单元与《特效合成》课程中的抠像基础练习结合起来。让特效班的学生提前设计好抠像合成镜头,并将画面设计传达给摄影班的同学,两个班的同学能够在相互补充,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得到彼此理想的素材。在经过两年的尝试之后,两个班的作业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两个专业同学在创作中默契度越来越高。在这一模式尝试逐渐成熟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了三届数字摄影与特效制作训练营。每一次的训练营均由行业专家与校内导师共同组成,带领两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特效镜头的拍摄与制作为核心内容,依据不同画面要求,特效方向的学生从画面设计与技术参数要求出发,参照摄影造型与光线的需要,两个专业的学生在画面前期概念设计与拍摄技术要求共同协作,让摄影师提前了解特效师的技术需求,让特效师掌握基本的影像造型常识。两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方式,但却同时在为更具“真实感”的影像而努力。

经过有针对性的课程实训内容设计与教学实验,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是对自己上下游的工作流程与需求最够了解,并且能够关注到影像的最终效果,而不是只是将目光局限在自己的工作流程本身。自扫门前雪的这种工作心态与工作意识是一定会拖累最终效果的。因此,在创作的各个部门由被动式接受项目制作转变为主动参与到影像创作的心态改变,才是改变当前“痛点”的核心。

三、由被动式接受制作项目转变为主动参与影像创作是全流程概念的核心

影视作品是各工种之间合作的结果,数字时代的影视作品更是如此,无论基于最终成片的工作方案还是对于每个镜头的解决方案,都需要前期和后期人员协同工作,优化制作流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手段应用到当今的电影拍摄制作中,电影虚拟化制作现场实时交互预演技术可以完成实时合成。实时合成预演技术可以根据摄像机位置,自动计算真实摄影机和虚拟摄影机的空间位置,并完成实时抠像、色彩匹配等。将数字资产导入该系统,进行合成,最后反馈到摄影机和監视器中。传统观念中数字特效作为补充,导演和制片人在观念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数字特效制作的内容与影片实拍内容在视觉效果上脱节。不了解拍摄与特效工作的流程,在数字特效制作中导入项目管理机制。对特效项目进行计划生产、成本质量、团队、风险等管理,并实施动态监督和控制。

全流程概念的建立需要实景拍摄与数字特效两者相辅相成,将影视特效融入整部影视剧的创作和制作中。在开机前应参与前期的创意策划中,制定严格、周密的拍摄计划。由被动式接受制作项目转变为主动参与影片创作。(见图1)

A.规范承接特效制作项目流程

B.将前期策划有效纳入工作流程

影视特效的前期策划的定义:

根据影视剧所要达成的审美趣味和效果,遵循特效制作的技术规范要求,对特效素材的拍摄方法、有效性、艺术观赏性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预构活动。

前期策划遵循的原则:

信息利用原则——了解剧本,参与剧组研讨会

出奇创新,突出创意原则——创造性地设计实拍与特效的结合

可行性原则——规范素材的拍摄,科学论证

前期策划的一般性程序:

明确组织的目标和过程

明确策划的问题和议题

策划的设计和实施

策划方案的风险评估

C.前期拍摄现场工作单(流程单)设计

明确创作内容

绘制特效分镜头

形象化方案的阐述

D.优化后期生产流程设计,实现摄影与特效的深度合作:

挖掘影片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利用后期特效制作,增加视觉感染力

降低制作成本

承担拍摄中不可完成的任务

了解并掌握各个环节可能的工作进展和准备状况,考虑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数(见图2)

E.合理配备人员及人员要求(见图3)

特效总监在现场的工作:(见图4)

特效生产线:(见图5)

后期制作工作内容:(见图6)

四、全流程概念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数字影像标准化制作

影视作品是各工种之间合作的结果,数字时代的影视作品制作更是如此,无论基于最终成片的工作方案还是对于每个镜头的解决方案,都需要前期和后期人员协同工作,优化制作流程。数字化制作为影像的创造提供了无尽可能的同时,数字影像格式多样,制作步骤与要求却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合理规范的流程,极易出现不限兼容甚至整个流程无法继续得不到最终影像的局面。

在影视数字化制作的早期,数字特效被看成是在摄影拍摄完成后的后期制作环节,特效师和合成师通常都是在电脑前处理已经拍摄完成的素材,在缺乏前期对镜头素材的监控下,拍摄的素材不能满足后期制作的技术要求,在影片后期制作过程中无法导入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拍摄设备、制作手段数字化以后,更多的影视制作公司,以服务于影视制片方,生产高水平的影视特效为目的,从特效制作团队或公司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由被动式接受制作项目转变为主动参与影片的创作,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如何对特效项目进行计划生产、成本质量、团队、风险等管理,并实施动态监督和控制,各流程中配备的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基本素质,针对不同项目外包部分的发放文件和回收文件执行什么样的标准等等,都是影视制作团队需要回答的問题,也是从事影视制作行业的人需要了解的内容。

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正影响着影视从业人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手段应用到当今的电影拍摄制作中,电影虚拟化制作现场实时交互预演技术可以完成实时合成。实时合成预演技术可以根据摄像机位置,自动计算真实摄影机和虚拟摄影机的空间位置,并完成实时抠像、色彩匹配等。将数字资产导入该系统,进行合成,最后反馈到摄影机和监视器中,现场的预合成师、调色师可以跟导演和摄影师沟通,考虑从前期调整拍摄方案着手让影片的拍摄制作得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数字影像影视流程
岩画保护,数字影像数据库来帮忙
影视展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浅谈数字影像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