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的“情采”含义与关系

2019-09-08张姝涓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文质

张姝涓

摘要: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第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系统讨论了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章风格论等很多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情采》篇是其中重要的一篇,一直备受文论家们的重视,也引发了很多争议。《情采》篇阐述的“情采”关系,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在孔子“文质”说的基础上,扩展了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关键词:情采;文质;为情而造文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文心雕龙》结构紧密、论述详细、体系庞大。在《情采》篇中,针对当时的文风,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表明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强调“为情而造文”。

一、误读与辨疑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情”与“采”两个字贯穿始终。长期以来,关于“情”与“采”的含义与关系始终有争议。“情”与“采”通常会被误读成文章的“內容”与“形式”。如郭绍虞、王文生《文心雕龙再议》中将内容与形式比为水与波纹、树木与花朵,阐明内容与形式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提出了特殊的形式受其特定的内容决定。(1)构成事物的内在诸多要素是“内容”,内在诸多要素的外在结构、表现形式是“形式”。而在文学作品论中,文学作品呈现的内容是对象的形象、所处的情境、人物的思想流动以及性格、故事的情节等,这些内容依靠的表达方式就是其形式。而对于“情”与“采”来说,这不是关于文学的作品论,不是作品的内在结构或内在联系,而是属于作家创作论。所以用内容——形式来理解“情”与“采”就过于简单化、表面化。

随着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有些学者发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再简单只将“情”与“采”理解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譬如童庆炳认为,由“情”到“采”是一种运动变化的过程,即“情”生而“采”至。他提出人的自然的感情经过两度转变而化为作品的文学创作机制。有的学者认为,“情”应该解释为“诚”,即人的切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

二、“情采”的溯源

作为一个美学上的概念,“情采”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被最先提出,但在这之前,先秦以来的各种著述中就有关于“情”与“采”的特定含义的解释。

从字源角度来说,“情”从心,青声。原本的意思是指情感、情绪。“《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2)从内心由内而外抒发的叫做“情”,“情”由感情引申为本性、欲望、意愿、私情、常情、实情等义,又由实情引申为情况、情形等。

《论衡》:“须任耳目以定情实”,一切言论要经过经验和效果来判断是否真实。《韩非子·主道》:“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将个人的主观偏见刨除,才可以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保持心情冷静平稳,才可以知道接下来的做法、方式。《鬼谷子·捭阖》:“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对对手采取放松的政策,是为了便于侦测他的真实情况;将对手封闭起来,是为了使他的诚意更加坚定。这些语句中的“情”指的是事物真实状态、事情的真实状况。“情”的反义就是“伪”。“伪”,从人,为声。“本义指用假象欺诈。《说文》:‘伪,诈也。《广雅·释诂二》:‘伪,欺也。《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引申为非真。”(3)《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做人行为端正行事谨慎就会心境通达,做人欺骗虚假心境就不会灵通。在对事物的真伪判断上,“情”表示自然真实,“伪”表示虚伪作假。以上关于“情”的含义,都可以释为“诚”,是指事件真实或人内心真诚。

“情”不光表示事件真实性或人内心的真诚,在先秦诸子以来的哲学思想中,“情”在人性论中也有体现。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这是要求个人修身要:外表上做到毕恭毕敬、心里要做到忠心不二、行为举止上要遵守礼仪标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遵照礼仪,不会耍个人情性,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样才能达到圣人应该有的标准。《鬼谷子·权篇》:“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希望自己说话有人能倾听,希望办的事情能顺利办好,这是人之常情。邵雍《渔樵问答》:“利害见乎情,体用隐乎性。一性一情,圣人能成子之薪。”这是在说水和火都有自己的用处,各有其性情,一明一暗,动静相生、水火相息。以水火喻世间万物,这里指的是性情。《淮南子·天文训》:“人主之情,上通于天。”为人君王,是联系天与人的中介,君主的一言一行会反映在天象上:君王多杀戮,则天灾横行、哀鸿遍野;君王仁爱,则风调雨顺。这不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反映了古代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庄子·山木》中提出的“人与天一也”。

“情”在此被提升到了“道”的本原意义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情”的范畴也是在真诚、性情这一意义上加以阐述的。《明诗篇》讲人有七情六欲,因为外物感受到某种感情,引发自己的感受,由自身的感受写出来诗作,这是自然的恩赐与表达。《体性篇》谈到,“情动而言形”,感情生发到一定程度会显现在形态和行动上,这是从内心往外显现,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符合自身的性格、脾气、情感的。《风骨篇》又说作者表达情感,首先就看作品的气质和风貌,情感中包含个人风气和风骨的,表情达意就更加彰显,文章就更加具有感染力。《情采篇》中说,男子如果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兰花独特的幽香,那是由于没有细腻的情感。在这些语句中,“情”是指情感、情理,从作家创作者角度来说,是创作心境。纪晓岚解释《情采篇》题目道:“因情以敷采,故曰情采。”

从字源上说,“采”从爪,从枼,会采摘树叶之意。“本义是摘取。《说文》:‘采,捋取也。《诗·唐风·采苓》:‘苓采苓,首阳之巅。由此便引申为采用。《玉篇·木部》:‘采,色也。这是“彩色”的“彩”之义。引申指彩色的丝织品。颜师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4)

猜你喜欢

文质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早期儒家的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
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质思想
通变与时中:《文心雕龙》“情采”篇的文质观*
浅谈儒家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文质相合 淡泊自守——張世刚书品小议
道器互补,文质合一
——梧州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复质与广大:《论语》和《诗经》的诗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