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群像性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9-09-08孙丽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井上靖群像人物形象

孙丽

摘要:井上靖在其历史小说中塑造的群像性的人物,不仅个体鲜明,而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共性审美。本文即以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群像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井上靖历史小说之所以引人注目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井上靖;历史小说;群像;人物形象

井上靖作为日本著名的作家,其历史小说非常引人注目。正如学者郑春所说:“优秀的历史小说是衡量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杠杆。”井上靖在其历史小说中塑造的群像性的人物,不仅个体鲜明,而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共性审美。这些人物形象展现出作家井上靖穿过生活表层深入到人类生命认知的深度,也体现出作家本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悲天悯人。因此,本文即以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群像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井上靖历史小说之所以引人注目的深层原因。

一、井上靖历史小说概述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创造周期较长,从1949年到1989年,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内井上靖创造了几十部历史小说,这些历史小说按照题材可分为中国历史小说、日本历史小说和亚洲其它国家历史小说。其中,井上靖的中国历史小说尤显瞩目。这些小说不仅想象奇特而夸张,而且井上靖塑造的人物之命运通常给人以“人渺小若斯,仅为历史一瞬”的无常观,体现出井上靖历史小说中蕴含的深邃情感。如其前期作品《异域之人》,这部小说灵感来源于我国的《史记》,井上靖在这部小说中虚构了班超一心记挂西域汉化这一事件,在30多年后回到洛陽后被洛阳的孩子叫“胡人”的故事,情节虚实结合表现出班超一生心血付诸东流的悲剧,体现出井上靖个人的无常观点——“在历史潮流面前,个人努力无济于事”。

可以说,井上靖历史小说之所以给人恒久的魅力感,正由于这些小说中人物群像所展现出的作家本人无常的特质。而这些恰恰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当然,本文在论述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时,并不仅局限于其中国历史小说,这是因为井上靖任何题材的历史小说在结构、人物塑造、作品风格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共同性,都体现出井上靖作家本人的整体特质。

二、井上靖历史小说中体现的人物群像

(一)“脱落者”群像

井上靖在《异域之人》、《俄罗斯国醉梦谭》等历史小说中不但表现出班超、大黑屋光大夫等具有光辉形象的“积极行动派”,也在《敦煌》、《僧行贺的泪》等历史小说中呈现出一群脱离日常生活轨迹,为了寻梦而孤独追求的“脱落者”人物群像。

《天平之薨》、《僧行贺的泪》两部作品描述的都是盛唐时中日文化交流的故事,这两部作品表现出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孝谦两位天皇推行对外文化政策,积极吸收和融合唐文化的努力。事实上,很多历史闻名的中国遣唐使如鉴真、法进都是这个时期引渡到日本,并对当时奈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井上靖在两部小说中描述的主人公戒融、仙云却在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两位作为第九次、第十次遣唐的留学僧并没有像其他留学僧那样潜心研究佛法、经书,而是很快被异域文化所吸引而成为独自追逐文化的“脱落者”。

井上靖在描述这两位“脱落者”形象时,首先两人自视甚高,“神态倨傲”,他们最初对学习唐国经典充满了热情,但不久仙云“便放弃了留学僧的资格,从寺院出走云游四方而去”。而且,戒融在游历了一段时间后放弃归国而坚持行走在路上,仙云在旁人眼中也成为“一个正在丧失故国之心的人”。这两个人最终的目的宏大而理想化“想去看看释尊的故乡,看看佛教发祥和兴盛的那个国度”。

可以看到,井上靖笔下的“脱落者”群像与当时社会人士积极热衷追求的、前途光明的留学僧身份并不同,他们放弃了待遇良好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费心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们的“脱落”更像是文化层面上的自我放逐,这种放逐中的追寻、孤独中的游走也体现出其对自身人生意义的证明和满足。

那么,井上靖为什么要塑造“脱落者”的群像呢?这与井上靖的个人经历有关。在《我的成长史》中井上靖回忆自己进入每日新闻社的感受:“报社中有两种人,一种极具有竞争意识,而另一种则是弃合出局者,放弃了竞争意识,我……无可奈何地沦为第二类人。”可以看到,“脱落者”体现地是旁观者的心态,其置身于社会感情之外,把生命重心放在追逐自我人性上,也体现出井上靖对人类孤独踟蹰的思考。

(二)“边缘人”群像

1951年,井上靖在小说《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中塑造了一个模仿名画并贩卖的画家原芳泉的故事,这是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第一个“边缘人”的形象。随后,井上靖又在小说《澄贤坊觉书》中讲述了青年僧人澄贤学习佛经,后因破除色戒被驱逐离寺一生坎坷的故事,当他晚年再次回到其年轻时寄身的寺庙,遇到昔日僧友宏荣时渴望畅谈却发现两人之间产生深深隔阂。于是,澄贤在失望之余又释怀了,在写下了《般若理趣经俗诠》后死在了寺林小路上。

井上靖在这两部小说中都以冷酷的笔法描摹了遭受人生艰苦的“边缘人”群像,通过多层次描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对其人生命运无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正如《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中写原芳泉的人生“他同赫赫有名的画家桂岳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本是一样的……”小说中对原芳泉、澄贤的描写大多通过他人之口,但在群言堆砌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慢慢清晰而完整。虽然,两位主人公的人生灰暗而凄凉,但井上靖想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边缘人”身上的失意和悲剧命运,还想表现他们身上隐藏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和生存信念。如澄贤尽管因破色戒被逐出寺庙仍日常坚持穿僧衣,耗费20多年的心血著述《波若理趣经俗诠》。而原芳泉虽然一辈子以模仿名画为生,临死前却依然端正的坐在桌前铺开画纸,想用仅剩二个指头的右手画出临终之作。这些细节表现出“边缘人”虽经历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但仍执着追求的信念。

正如井上靖对画家荒井宽方评价的那样:“人应该将全部身心投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这种行为本身便已具有价值。”井上靖笔下的“边缘人”群像挣扎在历史的漩涡中,他们游走在社会边缘、历史的阴暗之地,但他们仍然坚持着自我认可的生活方式,即便知道这没有回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井上靖从“脱落者”到“边缘人”人物群像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群奔波在生命之路上的小人物,他们对前途难料、对命运无法把握,却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可以看到,井上靖历史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群像体现出作家本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始终关注现实,把目光投身于个体的命运上,而从对个体命运的关怀表现出其本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怀,这正是井上靖历史小说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的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王金林.遣唐使的使命[J].日本研究,1998(3):67.

[2]郑春.试论当代历史小说的创新努力[J].2000(1):17.

[3]张体勇.小人物的群像——井上靖历史小说人物分析[J].理论界,2018(6):64-72.

[4]张士立,雷迪.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6(11).

猜你喜欢

井上靖群像人物形象
从地方理论看井上靖的中国丝路游记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井上靖的新疆旅行与新疆游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日本作家井上靖对战争的文学反省
群像
群像扫描
晚清民国人物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