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特文学介入理论研究综述

2019-09-08张鑫松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萨特研究现状不足

张鑫松

摘要:“介入文学”是上个世纪法国的重要文学现象之一,在二战期间由萨特正式提出,在其《什么是文学》中详细阐述。历史上对萨特文学介入理论持反对观点的著名文学家有加缪、巴塔耶、巴特等。国内外对于萨特文学介入理论的研究十分丰富,但也存在些许不足。

关键词:萨特;介入文学;研究现状;反对;不足

一、绪论

(一)选题原因

文学与现实、审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向来是文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则偏向于文学服务社会、作家介入政治的理论阵营。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物质与心灵越发不平衡,人类“异化”严重,关于文学的功用、文学与现实以及文学介入理论的研究,在中西方文学理论界又重新提上日程。

(二)研究思路

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本文的选题原因、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后三部分为正文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对介入文学的界定及文学介入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中心部分,为20世纪以来中外对萨特文学介入理论的研究综述,分为五个角度:历史上关于文学介入理论的著名反对观点、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诠释、对《什么是文学》的详细论述、从萨特的哲学思想出发阐释、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介入理论。第三部分笔者对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三)研究意义

通过学习“介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梳理并对比20世纪以来理论家们对萨特文学介入理论的研究,将学术界对文学介入理论的研究作了大体归纳与分类,并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完善意见,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借鉴。

二、界定及主要内容

广义的介入文学指的是宣扬普世价值观、目的是为社会与政治服务的文学,狭义的介入文学指的是由萨特提出,通过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推动,在二战后的十年中发展至顶峰,60年代后逐渐衰弱的法国文学现象。本文探讨的介入文学是狭义的介入文学,即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萨特的“介入”首次出现于1943年的《存在与虚无》中,后在《什么是文学》中系统加以论述。他认为文学要为社会“行动”,文学服务于社会,“单独一个作家可以限于以批判为务,但是我们的文学作为整体首先应该是建设……在这个宿命论的时代我们需要在每一具体场合向读者显示能力,简单说就是他的行动能力。”[1]他也认为作者是一定要介入作品并通过揭示介入社会的,借用波伏娃的话概括便是“作者完全在场”。萨特还探讨了语言的功利主义,他更推崇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语言传达思想从而介入社会的文学、散文;而詩歌、绘画、雕塑、音乐等把文字等符号本身当做意义与追求,只是一种美学形式。

三、研究综述

截至2019年5月,中国知网上以萨特为主题的论文有近3000篇,其中硕博论文共170余篇。国外对萨特介入理论的研究一经萨特提出便开始,历史上许多理论家对其提出反对观点,如加缪、巴塔耶、阿多诺、巴特、格里耶;国内外对萨特介入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角度:一是结合具体作品(《苍蝇》)诠释介入文学,二是予以《什么是文学》详细论述,三是从萨特的一生和整体哲学思想出发阐释介入文学,四是把萨特和加缪、巴特等人的文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萨特的介入理论。本文主要选取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进行梳理、对比与研究。

(一)历史上的反对观点

加缪:反对文学介入政治

加缪是萨特的同事兼好友,二人在文学观点上有相似之处,但后来二者的不同也导致了他们的决裂。关于“文学介入生活”加缪并不反对。在《战斗报》上,他匿名发文大力号召群众加入抵抗运动,在其长篇小说《鼠疫》中也传达了“集体行动”的“介入”思想。[2]加缪赞同文学介入生活,但不赞同萨特的“文学应介入政治”。他质疑、批评了暴力革命论,认为革命追求也不应该威胁人的生命、限制人的自由、践踏人的尊严,如戏剧《正义者》中相信“美存在,快乐也存在”[3]的卡利亚耶夫,因年幼的侄子侄女在车上而放弃向车上扔炸弹,最终达到了革命与人道的统一并付出了生命。他还认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并非文学单向反映、揭露现实,而是复杂多变的。

巴塔耶:耗费行为

法国的乔治·巴塔耶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在理性、主体等方面的思考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明确反对文学介入理论,其反对主要针对“语言功利主义”与“作者完全在场”两个方面。萨特、巴塔耶对于介入文学的不同态度源于二人对“人”的不同理解。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通过理性的自由选择赋予存在意义。而巴塔耶认为人除了理性部分,还有“被诅咒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人并不想要积累知识、获取信息,也不试图为存在创造价值与意义,而只满足于纯粹的耗费活动,这种耗费不会给他带来理性与认知上的满足,但是会让他达到某种极限体验,从而感受非知,感受那种被巴塔耶称为“神圣(sacre)的领域”。[4]因此,巴塔耶的文学是更加独立自主的文学场域。他还认为人类世界中的一部分反抗语言与意义,形成了不可交流与传递的部分,也即“非知”,而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对语言无意义的“耗费”来体验它,文学便是试图接触这种“极限体验”的耗费行为。巴塔耶也认为作家是游离于“生产—积累—消费”的产业链的,是更加脱离、孤僻的消极性的存在。

阿多诺:自主文学

阿多诺在其1962年3月的广播演讲中便发表《介入》批评萨特,其后他的《否定的辩证法》和《美学原理》中也反复提到并不断深化。阿多诺反对萨特以文学内容直接介入政治,他提出不介入的介入,认为“对现实的否定是所有艺术都奉行的原则,……这一点客观上意味着非政治的政治参与(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unpolitical)”[5]他的理论是一种否定性的介入,他认为实践是艺术固有的品性,是内在的,而不应是萨特认为的实践是通过“主观意图的引导外显化”,阿多诺也认为艺术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应该被否定。他认为艺术是自律性的,它通过巧妙的形式实现其社会性,反对萨特“智力弱化”的将自己的文学作品与政治主张机械地拼贴在一起,认为文学、艺术应是自主的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化在作品内部,在引起观赏者情感共鸣、知识进步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达到效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传达而非强制性的政治宣传。

巴特:零度写作与作者之死

罗兰·巴特对介入文学的反思是从文学理论层面展开的,他反对萨特以文学内容介入社会,主张以文学形式介入社会,并创作《写作的零度》来回应萨特的《什么是文学》。相对于萨特的介入是作家面对社会根据自我意志产生的自由选择,巴特则认为语言是历史遗传,认为我们是无法自由地选择语言和风格的。但相对于受限制的语言与风格,巴特提出了第三种概念:写作。他说:“一切形式也都是一种价值,所以在语言结构和风格之间存在着表示另一个形式性限制的地盘,这就是写作。”[6]这里的写作等同于形式。在作者观上,巴特反对萨特的“作者完全在场”,认为作品本身具有互文性,文本的意义并非作者本人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读者自己发生的,因此得出“作者死了”的结论,巴特更关注的是读者的重要性,认为读者通过自己的选择,主动地阅读实现再创造,文学介入的最终意义集中于读者身上。

格里耶:物本主义与零度叙述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罗伯·格里耶与萨特介入理论的关系较复杂,他既发表《我们是<恶心>的继承者》,自称是萨特的继承者,但在写作上又与萨特的主张完全相反。继承体现在格里耶在社会认知上赞同萨特《恶心》中的观点,认为世界是荒谬无意义的,但这种继承是一种偏激式的继承:《恶心》中萨特认为荒谬、无意义的是资产阶级,而以格里耶为代表的新小说派则否定、怀疑一切,认为整个人类和社会的意义是荒谬而不可知的。在写作理论上,格里耶则与萨特相反。格里耶用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客观的被描写的事物与作家,“事物就是事物,人只不过是人”[7]作者应站在被描写的人、物的对立面客观的描写,与人本主义相比更是一种“物本主义”。作者要想达到真实、客观地描写物,就绝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带入到写作中,作家应“零度”叙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就只是纯粹的描写。

(二)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诠释

国内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诠释萨特文学介入理论的主要是对萨特戏剧《苍蝇》进行分析。代表论文有谷启珍《一部关于奴隶和为了奴隶的悲剧》[8]和辛筱倩、徐国华的《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苍蝇>》[9]。谷启珍在其文章中结合大战初期、二次大战等具体的社会历史状况分析了萨特的心路历程,对《群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群蝇》被存在主义文学家萨特赋予了尖锐的反希特勒暴虐的政治内涵,“存在主义戏剧的精神信仰是:一个人在解决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這个哲学命题的同时,也确定了自己在日常斗争中的地位这个政治问题”。辛筱倩、徐国华在论文中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境遇剧理论和英雄唤醒民众这三个角度分析了《苍蝇》取材于《俄瑞斯武斯》中俄瑞斯武斯归国复仇的情节的原因,并得出用神话情节唤起人们“类经验”的结论。两篇论文均通过对萨特戏剧《苍蝇》的解读分析了文学介入理论,并对积极介入社会与政治的萨特持高度肯定与赞赏态度。

(三)对《什么是文学》详细论述

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是在《什么是文学》中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的,因此许多国内学者们也以《什么是文学》为重点研究文学介入理论,代表学者有杨昌龙、魏金声、罗国祥。杨昌龙在《论萨特的文学主张》[10]中从为什么写作、什么是“创作”、什么是“阅读”、创作召唤论、读者的自由、作品的三个审美层次、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七个方面对萨特介入文学进行探讨。魏金声在《萨特的“介入文学”与存在主义》中[11],首先从何为写作、为何写作、为谁写作简要介绍了萨特介入理论的主要观点,之后按照萨特的存在主义将其作品分为三类:“从本体论上描写‘人的存在状态”、“描写自由和自由选择”、“反映社会政治观点”,最后介绍了萨特介入文学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罗国祥在《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12]中,研究了《苍蝇》和《禁闭》两部境遇剧,认为“萨特‘境遇剧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和萨特存在主义“自由”的命定性和无奈性,即自由选择的形上无限性和形下有限性。”以上几人的理论论证主要来源于萨特的《什么是文学》,并结合作品分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四)从萨特一生和整体哲学思想出发

在从萨特的整个人生和哲学思想出发阐释介入文学的研究方面,外国学者的研究极为丰富,如美国著名萨特研究专家罗纳德·阿隆森的《加缪和萨特》,[13]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亨利·列维的《萨特的世纪》[14]。国内学者陈祥明在其《萨特美学思想述评》[15]中从萨特的存在、自由等哲学思想入手研究介入的文学理论,并对萨特美学思想作出评价。赵天舒在其《西方文论关键词 介入文学》中从“介入”的语义演变与萨特的阐释、介入文学诞生的背景、介入文学的特征、介入文学的问题及其反对者、巴特的反思几个层次为我们简述了萨特的介入理论。2005年是萨特诞辰100周年,国内外掀起纪念萨特的热潮,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编辑的《法兰西思想评论》(第2卷)收集了该所2005年6月举办的“哲学与政治·纪念阿隆和萨特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诸多发言稿和学术论文。[16]

(五)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

许多学者将萨特与加缪、巴特、格里耶等对萨特理论提出质疑的文学理论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似与矛盾、继承与发展关系。杨深在其《时间性·介入·政治有效性萨特与加缪的一场世纪争论的启示》[17]中将萨特的介入政治与加缪的反对介入政治作了比较,分析各自原因并结合作品具体阐释。孟建伟在《在“介入”和“零度”的结合中认识写作》[18]中比较了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与加缪的零度写作,详细研究了各自写作观中的不同。赵天舒在其《西方文论关键词 介入文学》中则简要分析了反对介入文学的理论家们与观点:对极端政治倾向的反抗的加缪、对文学功利主义的反思的巴塔耶、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的阿多诺和写作的零度的巴特。通过比较,分析了各自不同的文学理论主张,还探讨了作为根本原因的各自不同的哲学主张,在比较中更明确地突出不同文学理论的内容特点,研究更为辩证和全面。

四、不足之处

关于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以往学者的研究丰富且深入,但仍存在些许不足。

首先,国内对萨特及介入理论的研究目光相对集中,多专注于萨特个人或与萨特关系紧密、产生直接论争的加缪、阿多诺、巴塔耶、格里耶、巴特等人,而忽视了间接受到启发的文学家和理论家们,如发展了阿多诺理论的雅克·朗西埃,潜移默化受巴塔耶影响的拉康等,一定程度上导致理论上过于集中和狭窄,在文学脉络的传承上有所断裂。其次,一些学者在研究时仍不可避免地受二元对立思想影响,认为对于萨特的介入理论,可对立分为赞同与反对观点。但理论家们的思想是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着的;且许多文学家自己的理论观点与文学创作实践也可能相悖。如阿多诺认为美学是超越性的,但他也指出艺术是通过审美超越这一方式,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在此意义上审美也具有介入性。我們在研究时,除了关注主流观点,也不应忽略看似“边缘”的观点,要注重思想的继承性;对于同一人的观点内部,也应注意思想内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避免二元对立思想。

五、结语

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曾一度引起关注,即使20世纪60年代后热度减退,但对萨特及其理论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本文从对介入文学的界定及文学介入理论的主要内容、研究综述和研究的不足之处三方面梳理了文学介入理论的发展过程及研究脉络。文学与现实、审美与政治的关系是文学研究中永恒的重要主题,介入文学深邃的理论思想与珍贵的学术价值也待后世学者继续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萨特.萨特文学论文集[M].施康强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3]加缪.加缪全集[M].柳鸣九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05.

[4][5]赵天舒.西方文论关键词 介入文学[J].外国文学,2018(5).

[6]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7]罗伯·格里耶.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见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谷启珍.一部关于奴隶和为了奴隶的悲剧—论萨特的《群蝇》[J].外国文学研究,1986.04.

[9]辛筱倩,徐国华.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苍蝇》[J].戏剧文学,2010(06).

[10]杨昌龙.论萨特的文学主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1).

[11]魏金声.萨特的“介入文学”与存在主义[J].教学与研究,1995(04).

[12]罗国祥.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J].外国文学研究,2001(02).

[13]罗纳德·阿隆森.加缪和萨特[M].章乐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4.

[14]贝尔纳·亨利·列维.萨特的世纪[M].闫素伟.商务印书馆,2005.

[15]陈祥明.萨特美学思想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2).

[16]王倩.萨特“介入”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7.

[17]杨深.时间性·介入·政治有效性萨特与加缪的一场世纪争论的启示[J].哲学研究,2011(03).

[18]孟建伟.在“介入”和“零度”的结合中认识写作[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猜你喜欢

萨特研究现状不足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