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醒时分

2019-09-08杨婷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心态

杨婷

摘要:《枕中记》以玄宗统治时期为写作背景,描写了山东地区没落士族代表卢生对现实生活所寄予的种种需求。本文透过卢生枕窍世界中的所有遭遇,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分析诸多际遇反映了卢生何种现世需要,并以此管窥中唐士子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需要;枕中记;心态

“艺术作品是某一时期集体的梦,若我们有目能睹,自能在此清楚地探求到这个时代的特征。”(1)显然,作家创作时实要受时代、社会和民族等多因素的影响。沈既济有意将开元七年作为写作背景。卢生在镜面翻转的枕窍中实现了“人生自适”的所有愿望:举士登科,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家族富庶,人丁兴旺皆有才器,儿子皆与天下望族婚姌,宦海沉浮功成身退,耄耋之年与世长辞。这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与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当卢生在枕窍世界中薨逝复归现实,梦醒时分后的卢生参悟了对于人生之道,荣辱之理的追求要把握一个“适”度,好高骛远地追求不如脚踏实地地活好当下。

一、生存安全与爱的归属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促进人发展和完善的原始动力。卢生在与吕翁交谈时,表露出渴望先立业后成家的现世需求,其后吕翁采取与催眠颇为相似地语言暗示让卢生就枕入窍,在枕窍中卢生所见所闻,所历所感都源于其潜意识里最深层的需求与担忧。

(一)娶崔氏妇

沈既济将本文的发生地点定在邯郸道,也就是今天山东境内。山东士族的盛况延续了整个唐朝。唐朝统治者都采取过手段压制山东士族势力,但都收效甚微。加之唐时以“婚、宦”作为品评人物的标准。在“崔、卢、李、郑”四姓当中崔氏排第一,“盖自六朝、元魏时,已为甲族,其盛遂与唐始终。”(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卢生发迹第一步便是娶了清河崔氏女。穿短褐,骑青驹,躬耕于野的卢生当他进入枕窍世界后,其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与容貌艳丽、家资丰厚的清河崔氏结为夫妻。其次,穿的衣服和骑的坐骑不再是“短褐青驹”,也毋需在田间耕作,出门排场日盛,跻身入了士族的生活。最后,考取功名,出世成功。卢生科举及第后,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路升迁,直至被封为燕国公,这一路上实现了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人生需要,展示了自己的治世韬略。虽两次遭谗,但都能逢凶化吉。与崔氏婚姌提供了生存保障,繁育的五个儿子身居要职且皆与名门望族婚姌,并留有孙子十余人。

(二)進士及第

人作为生命个体具有安全需要,健全的体制、合理的秩序、完备的法律保、和谐包容的文化环境等等都能让人们获得安全。只有满足个体生命的安全需要才能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开元七年时“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3)海内富庶,繁华安定的政治环境,形成了以追求富贵繁华为时代新风尚的世风。而通过科举考试无疑是实现梦想的捷径。卢生从报录比远大于1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就相当于是拿到了铁饭碗,职业保障满足了卢生对于安全的需求。在唐代有三大经济文化集中的地域,一是山东地区,二是关陇地区,最后是江淮地区。山东地区的人,性温厚,以事农桑为业,尚儒重侠,“其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4)卢生自己成才并且五个儿子皆被他教育成有为国效力之人,可见其延续了山东士族的儒教以及家风传统。

(三)爱与归属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该属性加快了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发展,人需要社交、组建家庭、养育后代。人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能够被认同、被肯定、被需要,从而满足个体生命对爱和归属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唐朝国力强盛、生产力迅速发展。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与丰富,同时和谐丰富的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自然界各个物种的智慧一般靠两种方式流传,一是拉长生命线,二是靠繁衍将智慧传承下去。积极投身事业、维系家庭、养育后代都能带来强烈的满足感。虽在现实愿望中,卢生未强调要婚娶,但是当一个男人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渴望获得爱和归属感。建立家庭是最理想的方式。当“衰迈病垂”的卢生看到自己五个儿子都拥有体面的工作、和睦的家庭、聪明可爱的孙子们时,他终于实现了“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的愿望,人生得以完满落幕。

二、自尊和自我实现

排除极少数个体之外,大多数人都渴望获得持久稳定的赞誉和肯定,这种需求的满足包括外因和内因。人们渴望从外部世界获得权利、自由、荣誉、重视等,从而获得精神内核的自信、自强、自得。当满足以上种种需要时,人们能以更加高昂的激情和热情投入工作和生活,使个体生命价值得到完全发挥。

(一)加官晋爵——自尊需要

唐时士人皆以“进士擢第、娶五姓女、修国史”作为生平三愿。人人都想成为“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5)的郭子仪。可见,富贵繁华与自尊、自我需要在唐朝社会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卢生在仕途平顺时,积极地投身事业,主动请命治理洪涝灾害,在帝王渴求将帅之才时,他又主动请命,保国安民得到百姓的立碑铭记和皇帝的信任时。卢生通过具体的事件印证了自己具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是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的体现。但当他被当朝宰相进谗、被同列污蔑其与边勾结时,只能发出“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这样自我否定的声音,甚至要以自刎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弱小、无助的消极情感。卢生这一际遇也是作者“坐贬州司户参军”时的真实心理写照。

(二)梦醒自适——自我实现与认知

了解事物的实质发展过程远比得知具体答案更有吸引力。但对未知的领域、尚不能达到的境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卢生现实生活中许下的诸多愿望,在枕窍中皆得实现,窍中他不再是只为自己奋斗的躬耕陇亩的粗布少年,而是关心集体利益的人,他曾梦寐以求的生活实实在在地经历过,实现了自我超越以及为国奋斗的目标。梦醒之后,他言道“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诚然我们可知卢生在入梦复醒后准确且充分地认清了现实,梦境所经历的事情是臆想,但是情感往往是真实的。在枕窍世界中“生世不谐”的卢生凭借真才实学踏上仕进之路达到人生富贵的巅峰,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完满实现自己的潜能,满足了自我实现与认知需求。

三、结语

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在于寻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构建完美人格,使人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通过运用该理论对卢生愿望的解读,使我们能够在《枕中记》篇中看到更加真实的中唐文人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情感价值需求。卢生在镜面翻转后的枕窍世界中,满足了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当梦醒后似乎找到了平衡生存之道与追名逐利之间的度,得到了未入梦之前所强调要追求人生之“适”的答案。这也告诫世人在追求富贵的路上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走极端,在受挫之时也能以平常心对待。

注释:

龚鹏程著.唐代思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97.

(明)胡应麟著.诗薮外编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74.

(宋)欧阳修,(宋)宋祁 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46

(唐)魏徵等 撰,汪绍楹,阴法鲁 点校.隋书卷三〇 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859.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67.

参考文献:

[1]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美)马斯洛(Maslow, A.H.)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0”心态,“1”状态
好心态帮您度过手术期
余男:女主角就是一种心态
还是“看掐架”心态
真正的挑战是心态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