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

2019-09-07秦亚青

世界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世界秩序现实主义秩序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秦亚青/著 2019年3月出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我十多年研究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一些论文。主要是想从微不足道的个人学术研究视角来纪念中国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对秩序和治理的研究兴趣与改革开放有关,因为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全面地进入了国际社会,并在向世界开放和与世界良性互动的过程中迅速发展,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也使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成为中国的重大关注。

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重点讨论世界范围内的力量消长,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化,国际体系中大国行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二是治理,涉及全球和地区两个层面。在全球层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战,提出新多边主义的主张;在地区层面,通过对欧洲和东亚地区合作的比较研究,提出多元地区治理模式的观点。三是中国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讨论中国全面进入国际社会,作为受益者、维护者、建设者和引领者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实践。

在整理这些论文的时候,有几点突出的感受。

其一,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是迄今最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态。国际关系的历史见证了世界上曾经存在的多种秩序:欧洲的古典多极均势秩序、冷战时期的两极秩序、不列颠治下和平到美利坚治下和平所代表的霸权秩序等,这些都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诚然,对于任何一种国际秩序而言,权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仅仅凭借或是主要依仗強权支撑和维持的秩序从来都无法造就长治久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残杀无数生命的大灾难使人们认识到,具有广泛参与的多边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本保障。国际联盟的成立是多边主义的一次重要探索,但也许是国联矫枉过正,忽视对权力应有的重视,最终没能防止又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联合国是在吸取国联失败经验的基础上重建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宗旨和原则依然是当今国际社会成员的基本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冷战结束以来30多年的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全球性问题,使多边秩序又一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民粹现实主义在不少地方大行其道。所谓的民粹现实主义,是指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现实主义的结合。极端民族主义强调“自民族”至上,极端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实力至上。当然,需要对二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的以霸权为主导的多边主义进行反思与改革,使一种既基于规则,又积极鼓励多元主义、广泛参与、伙伴关系的新多边主义成为国际秩序的牢固基石,为世界打造一个和平合作坚实平台。

其二,全球性问题只能在全球化的推进和发展中得到解决。当今世界出现民粹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性问题在过去30年里基本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全球性问题,包括经济金融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与环境恶化、流行病传播等,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现象,其跨国和全球性质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解决的。只有整个国际社会戮力同心,以命运共同体的思路去考虑和应对,以平等协商的方式确定权利和责任,以负责任的意识和达己达人的心态去引导行为,这类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换言之,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希望通过去全球化和退回到强权政治来解决全球性问题只能使世界陷入乱象丛生、纷争四起的险恶境地。

其三,坚持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崛起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迅速崛起。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两个轮子,互为支撑,缺一不可。也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2001年中国在经历了十五年漫长艰苦的“复关”谈判之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坚定不移地加入国际社会和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的鲜明标志,也是中国义无反顾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宣示。四十年来,我们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加入了几乎全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多边国际条约。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多么不容易。写这几点感想的时候,又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行进是艰难的,前途是光明的”。

(本文为该书自序,本刊有所删节)

猜你喜欢

世界秩序现实主义秩序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秩序与自由
新法律现实主义
孤独与秩序
世界秩序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
多节点世界秩序中的中国未来
王道思想与世界秩序重组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