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经贸争端升级将殃及两岸经贸关系吗

2019-09-07谢楠

世界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台商经贸争端

谢楠

2017年5月18日,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交会)在福州开幕。本届海交会坚持海峡特色,同时凸显“海丝”元素,31家“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商协会举行了“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商协会合作签约仪式。

一个时期以来,中美经贸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大陆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直接冲击中国大陆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台商长期在大陆对美出口中扮演重要角色,“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国”的三角贸易模式是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美经贸争端使得原本已存在诸多困难的两岸经贸合作面临更为严峻的风险与挑战。但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可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继续向前发展。

中美经贸争端升级加大两岸经济关系“脱钩”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据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8年,大陆与台湾地区进出口商品总值超过22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大陆出口台湾商品总值48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大陆自台湾进口商品总值达177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大陆长期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总体而言,两岸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得益于两岸间生产要素禀赋高度互补和全球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大陆低廉的劳工、土地成本与台湾的资本、技术、管理优势高度互补,台湾制造业梯次向大陆转移(先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后为电子信息产业),进而带动两岸贸易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欧美跨国公司的带动下,台商、特别是从事欧美代工生产的台湾企业,纷纷西进大陆发展,形成典型的“三角贸易模式”——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日市场。据岛内经济部门统计,2018年台湾外贸接单5118.2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订单合计2739.6亿美元,来自大陆及香港的为1302.3亿美元。台湾所接外贸订单超过半数在岛外生产,尤其是集中在大陆生产再出口。这种“三角贸易模式”成为拉动两岸经贸、特别是加工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这种“三角贸易模式”近些年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是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生产成本的不断提升,使得两岸要素禀赋互补性下降,产业竞合性不断上升;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趋于疲软,外需相对减少使得“三角贸易模式”增长动能减弱;三是两岸关系趋冷,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进程停滞。大陆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客观上对两岸产业布局与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由于有“九二共识”作为共同的政治基础,双方可以建立“产业搭桥”等各类产业合作机制,努力探索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但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进程被迫停摆,致使两岸产业竞合态势更趋复杂。四是蔡当局强推“经济去中”的“台独型”经济政策。蔡当局上台后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新模式”,公开喊出“别和中国绑在一起”,推动台湾创新产业靠向欧美,同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新南向政策”,近期又推出“台商回流专项计划”,试图打造排除大陆的“非红产业链”,其政策意图在于强化台湾经济对大陆的“离心力”,降低对大陆经济的依赖。

客观而言,当前中美经贸争端的升级使两岸经济关系外部环境面临更大挑战:其一,美国对中国大陆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直接冲击在陆代工出口台企的正常经营活动。事实上,在中美经贸争端开启前,此类台企自身已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等多重困境,整体利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利润率仅为3%~4%)。美国将2000亿美元中国大陆输美商品的关税提升至25%,这直接使得相关台企无利可图甚至难以生存,只能关门或者转移到境外。其二,中美经贸争端升级直接影响台企在大陆发展信心。当前美国对中国大陆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范围尚不包括手机等电子通信类产品(在陆代工台企主要生产领域),但从目前看,中美经贸争端并非简单的贸易之争,外界已普遍认为中美博弈将呈现长期化、激烈化特征,不能排除美国对中国大陆所有输美产品均加征关税的可能,也难以排除中美经贸争端将蔓延至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可能。台湾有研究者甚至指出,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可能会促使原本紧密的全球产业链发生“断链”危机,这种风险使得台企“避险”意识显著抬头。据媒体报道,不少代工台企,典型如富士康等,已加快在境外布局,台商回流台湾、对台投资金额不断上升。台湾相关部门统计显示,2019年1~5月,台湾对大陆投资19.05亿美元,同比下降45.99%;台商回台投资金额大幅上涨,目前已突破4000亿元新台币。

两岸经贸合作深化的新动能正在不断累积

诚如上文所述,两岸经贸关系正面临传统动能减弱的结构性困境,而中美经贸争端升级又给两岸经贸合作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对两岸经贸合作前景过于悲观,两岸经贸合作深化的新動能正在不断累积。

首先,大陆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两岸服务业合作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选择西进大陆、深耕大陆内需市场,以抓住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红利。当前大陆经济产业结构正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两岸服务业合作、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合作正成为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重点。以金融保险行业为例,2011~2017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金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2015年投资额度超过27亿美元。2016年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受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停滞影响,金融保险业占台商对大陆投资比重开始下降,但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投资比重上升,其中,2017、2018年批发零售业在陆投资均超过10亿美元。此外,随着大陆移动互联网等新经济业态的不断成长,台企与大陆企业合作还呈现出新的特点。台湾著名金融机构国泰金控与大陆金融科技企业蚂蚁金服深度合作,结合大数据推出一系列互联网保险产品,市场反响积极热烈,成为两岸服务业合作的典范。

其次,大陆新经济发展使得两岸产业合作创新驱动不断累积。近年来,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大陆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发展,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新动能。有研究者指出,当前两岸经济关系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一是大陆新经济发展直接拉动台湾半导体、机械产品大量出口到大陆。据大陆海关统计,2017年大陆进口台湾半导体产品8480.7亿元,占自台进口商品总额的52.1%。同时,因大陆新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虽然台商在陆投资整体趋缓,但台湾半导体产业在陆投资却逆势大幅增长,已成为台商对大陆投资第一大产业。近些年,台商对大陆大规模投资案几乎都集中在半导体领域,典型如台积电在南京投资30亿美元兴建芯片制造工厂。二是两岸产业链逐步呈现融合势头。在传统“三角贸易模式”下,台商企业更多将大陆视为生产基地,主要利用大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在陆台企自身与大陆市场和产业链关联不深,处于一种“飞地”状态。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华为等知名品牌的崛起,引导台湾相关高科技企业逐步“嵌入”大陆市场与产业链,呈现出一种难以割裂、密不可分的状态。近期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台湾厂商有十家,仅次于美国、中国大陆和日本。在美国制裁华为事件中,台积电、日月光等台知名半导体大厂均表现谨慎,拒绝随美国起舞,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华为已是台半导体产业重要客户,贸然向华为断供必然使台企自身遭遇重创。随着大陆知名品牌企业对产业链掌控力的不断提升,台湾高科技企业“在地化”比重必将进一步提升,两岸产业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

第三,大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促成更多台商台胞愿意扎根大陆发展。近些年,大陆营商环境进步明显,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排名纵向对比大幅提升,位列46位,成为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经济体。台湾电电公会发布的《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产业发展调查报告》,也充分肯定大陆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尤其对江苏苏州、昆山等地营商环境给予高度评价。笔者参与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多数台商均认可大陆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政府行政效率、透明度大幅提升,可以部分抵消劳动力、土地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台湾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大陆营商环境优越的华东地区对台商的吸引力最大,其中江苏省长期成为吸引台资最多的地区。1991~2019年5月共吸引台资超过560亿美元,占台湾对大陆总投资的近1/3。

两岸融合发展可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发改委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各地纷纷出台各项具体落地实施细则,有力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今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整体布局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精细的论述与安排,是未来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会后各地进一步出台了各类惠台政策措施,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

2017年2月13日,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科技园招募新员工。

事实上,“提升两岸经贸合作畅通”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地惠台政策支持的重点。以福建省2019年5月29日出台的《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简称42条)为例,大量政策内容直面两岸经贸合作深化所遇到的各类“痛点”问题:如提出“对重大龙头类、示范类台资项目优先给予用地指标保障”,以解决在闽台企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快对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推进两岸合资证券项目,探索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清算结算”等,意图解决在闽台企发展所遇到的融资难等金融障碍;提出“推动在莆田妈祖健康城建设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在闽投资的台资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按大陆同类企业标准执行,享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则希望能够有效深化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吸引台湾具有优势的生技医疗产业、养老服务产业西进发展。可以乐观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惠台政策陆续出台,可为两岸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岸社会融合的持续进步也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更坚实社会基础。两岸社会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內容,关键在于落实台胞在大陆同等待遇,逐步消融台胞与大陆同胞身份认同隔阂。从实践上看,台胞在大陆同等待遇的落细落深,如台胞能享受到更均等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就业权益保障,将有助于吸纳更多台胞西进大陆发展,也有助于更好激发台胞在大陆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使两岸经贸合作获得更好的外溢效应与更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整体而言,中美经贸争端的持续升级为两岸经贸合作增加了更多风险与不确定性,但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大陆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强大支撑:广袤的内需市场可吸引更多台企、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企业深耕大陆,迅猛发展的新经济可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强劲创新驱动力,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品牌企业可推动两岸产业链、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链深度融合,以融合发展为核心的惠台政策则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台商经贸争端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那些感動的聲音……
经贸促进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