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野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听力命题的题旨分析

2019-09-07喻文龙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蔡桓公扁鹊命题

◇喻文龙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着眼于把“听、说、读、写”一一落实到位。 从一线教学来看,小学语文老师普遍关注了学生的读、写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略了传授学生有效倾听的方法,淡化了倾听习惯的养成。

基于此,我们在期末测评试卷中设计了“听力测试”这个环节,以期引起一线教师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听”的训练,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面以一份六年级听力测试题为例来呈现一个原生态的听力考查文本。

第一部分:听力测试录音脚本

听力测试现在开始。请同学们看答题卡上的“听力测试”部分。 测试开始之前你有90 秒时间阅读听力测试的题目要求,并记住要重点听的内容。

下面,请认真倾听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听的时候,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在答题卡上完成答题。 (停顿2 秒)

扁鹊治病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一天,他去拜见齐国的国君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停顿2 秒)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 这次听,要特别注意前面没有听清楚的地方。

(停顿2 秒)本次听力测试到此结束。

第二部分:听力测试的题型设计与命题意图

1.听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

【命题意图】命题者给出了文章中表示时间先后的短语,意在提醒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意识地摄取这些时间节点信息,然后通过“病在何处”与“治疗方式”两个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听故事,按故事中的顺序排列词语(只填序号)。

扁鹊四次指出蔡桓(huán)公的病情,蔡桓公的态度依次是( )——( )——( )——( )。

A.满脸不高兴 B.没有理睬

C.派人去请 D.毫不在意

【命题意图】如果把前面的时间顺序理解为解构文章的第一种顺序,那么扁鹊治病过程中另外一位主人公蔡桓公的情感变化过程便是这个寓言故事中的一条暗线,学生很容易忽视。 所以我们试图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在听第二遍的时候关注人物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为后面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做好铺垫。

3.下面哪些成语和这个寓言故事要说明的道理相关?请画上“√”。并用一句话写出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防微杜渐( )养虎为患( )

讳疾忌医( )艺高胆大( )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这个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故事的内容,第一问的设计主要是考查六年级的学生平时是否积累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成语,并大致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第二问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文章蕴含的道理,做到跳出文本,读出自己的见解。

猜你喜欢

蔡桓公扁鹊命题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讳疾忌医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讳疾忌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