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部门联合发文:中国未来如何养老

2019-09-06

新传奇 2019年9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养老金

从政府公开资料看,大致安排是这样的: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未来拿什么养老?

说三件近期跟养老密切相关的大事。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份文件《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其中,32次提到“养老”。最令人关注的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2月18日,填补中国空白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标”发布。自此,中国养老机构有了自己的标准。

再往前数几天,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将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该服务的重点对象是,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此外,民政部2019年1号文件重点强调了“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养老”一词越来越成为政府文件中的“常客”。

居家为基础、医养相结合

过去十年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近1亿人,占人口比重从11.6%提高至17.9%;65岁以上人口增加了6022万人,占人口比重从8.1%提升至11.9%。

这么多人,如何养老?

从政府公开资料看,大致安排是这样的: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除了整体规划外,还有一些细节表述: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稳步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推动50%的乡镇建有1所农村养老服务机构。

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吴瑛描述了中国社会养老的一个基本现状。

按照有关规定,“十三五”时期,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但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只有11.6张。

人人公益联合创始人何雪峰主张,从细节处入手,家庭对老人要有更多的包容性,比如对老人居住的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调整桌椅高度、盥洗室设计、增加手扶把手等,部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支持境内外资本投资举办养老机构

面对中国巨大的养老市场,国外机构也纷纷试水掘金。

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田兰宁说,中国从“十二五”时期已经向国外养老机构伸出橄榄枝,目前已经有不少合资或独资的项目在中国开展。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已经明确支持境内外资本投资举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

目前,国外养老机构在中国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且主要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

比如,在南京,欧洲最大养老机构欧葆庭独资开设了一家颐养中心;在北京,由美国投资的凯健国际与远洋地产合作开发了养老项目椿萱茂;在上海,中日合资养老院——上海礼爱颐养院已经运营多年。

“中国可以从国外养老机构中学习到很多,但中国的养老还是需要中国本土的企业、服务商,形成自己的模式。”田兰宁说。

多地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养老最终要解决的是钱从哪来的问题。

媒体曾在《退休后多少钱才够养老?钱从哪里来?》中介绍,在中国,32%的人认为养老收入来自于政府养老金,26%的人认为现金储蓄是养老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收益年金、退休后兼职工作、租金收入是部分人养老收入的来源。

在国际上,比如日本,其养老体系的一大特点是“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主要由中央、地方、个人三方来筹资。

田兰宁介绍,日本的养老非常好,好就好在其制度上的保障。养老照护保险在所有养老服务的制度上,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撐,使得日本在养老服务的程度、广泛性和质量上,有重要保障。

关于中国养老金的最新消息是,多地上调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比如江苏将省定最低标准从135元/人/月提高到了148元/人/月;宁夏将连续3年每年调增基础养老金5元;河南提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虽然人们要过上一个无忧的晚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离这个目标已越来越近。

(中新社2019.2.20)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养老金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日本逾10万人被漏发养老金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