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月河的雷锋情

2019-09-06陶克

雷锋 2019年1期
关键词:二月河学雷锋雷锋

2018年12月15日早晨,一个电话犹如晴天霹雳,简直要把我打蒙了,“二月河凌晨去世了。”这怎么可能?上个周日,我去解放军总院内科看望他,那时他患了肺炎,据说不严重,过几日就好……怎么这么快就发生了逆转?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一个宽厚睿智、笑眯眯的面容,浮现在眼前……

听不够的“厚德”评论

许多人津津乐道他的“帝王系列”,而在当今他赢得读者称颂的不仅仅是“落霞三部曲”,更有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精彩的议政和同中央领导的对话。比如,说到大学教育要重视“厚德”,他说,“我们眼下的现状是文凭在提高,国民素质在下降”“岳飞的妈只识几个字,却教育出一个英雄岳飞”“秦桧是个状元,拿到最高文凭,却成了一个最大的卖国贼”;再比如,讲到“廉政”,他说,“低薪一定不养廉,高薪未必能养廉”“中国历史上薪金最高的是宋代,却把人们一个个逼上了梁山”;还有,他讲到“有钱的人不买书,想买书的人没有钱,怎么办”时,他说,“把书价减下来,作家可以免税,把免去的税钱补贴到书价里”。二月河每每出声,反响总是不同一般,他那犀利的眼光、锐利的观点、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人听得过瘾,眼前一亮,因为他知人民之冷热。我们还想听他的评论啊,他怎么会走了呢?

二月河的雷锋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研究帝王之道的大作家,对普通的士兵雷锋有着特别深的感情。2012年,我的新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出版前,陕西人民出版社想请一位文学大家作个点评,施军编辑问我“能不能请到二月河先生?”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拨通了他的电话。因为心情有点紧张,话说得不顺溜,二月河老师亲切地说:“为雷锋写书好啊,我们就是学雷锋成长起来的,你把书发来我看看吧。”不久,老师的评语发来:“长期以来,在我笔下活跃的是人们熟知的帝王将相,但在实际生活中,我最为心仪的是朴素务实的平民英雄。今天陶克将军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记录的是一个鲜活而又真实的普通战士,亲切感人。雷锋用无数的平凡写就了道德的光华,成为人类历史的永恒,以德化人,以德立国,无论政者还是平民皆可受益。”我捧读再三,为老师的崇高境界和人品而感动。

2013年,我又一本新书《编外雷锋团》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二月河老师欣然为这本书作序《我的家乡雷锋多》。他深情地写道:

“知道我二月河是个作家的或许很多,但知道我曾经当过兵的人或许很少。十年军旅,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要问在这段难忘的岁月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会告诉你,这个人就是雷锋。

“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这些‘红歌走进军营的。所接受的‘第一课就是学雷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雷锋给我的人生带来的正能量,也永远不会否认‘雷锋精神对我人生观最初的形成所起到的无形而又无限的滋养。意志的锻炼、体魄的强健、知识的积累,都來自军队这所大学校。因此,雷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英雄的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我们是雷锋不折不扣的‘粉丝。只是相对来说,我的人生要比雷锋幸运得多。

“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这是一种社会规律,也是一种历史规律。雷锋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但同时我也坚信雷锋又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因为雷锋是一个跨时代的英雄,是一个跨越时空、信仰、种族、性别、年龄的英雄。他短暂的人生,其实并不轰轰烈烈,也没有惊天动地;他是普通一兵,做好人,做好事,不招人,不吭声,平平淡淡,水滴石穿。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精神,所代表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品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参加党的十八大期间,我在会议间隙去北京307医院看望了白血病患者吴英。她才22岁,是一位军属,来自我们家乡邓州。当得知她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后,邓州‘编外雷锋团伸出了援手,组织多次爱心募捐,并最终促成她进京接受专家治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看望时,提起家乡的‘编外雷锋团,吴英由衷地称赞说:‘俺碰到的雷锋数不清!她的这句心里话,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我的家乡雷锋多!

“《编外雷锋团》这本书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可谓为‘编外雷锋团做了一项树碑立传的工作。我缺少写报告文学的经验,报告文学写的是现实,我写的都是历史。写现实也好,写历史也罢,我曾经说过:‘就我所对历史人生的理解,无论人性善恶,演化衍化万千,我心里牵挂弱势人群的心理渴望与需求期盼是不变的。因此,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境似乎又回到了当兵的岁月,仿佛有点像当年的指导员给连队战士讲课,其中夹杂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是的,时代变迁了,大家都在忙着打拼生活、竞争生存、养家糊口、教育子女,但看了这本《编外雷锋团》,不禁勾起了自己对青春军旅岁月的美好回忆,勾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人之常情,那份幸福那份温馨那份自豪有点‘不足为外人道的受用。”

老师在序言的末尾,还用风趣的语言给这本书作了个大大的广告。“我的家乡雷锋多,不要问我二月河。请看陶克将军和蒋永武同志的《编外雷锋团》一书就是了。”

真正“顾问”,对《雷锋》杂志情有独钟

2015年年初,正在筹备出版的《雷锋》杂志准备试刊,二月河老师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欣然同意担任顾问,并为试刊号撰写了文章《雷锋精神生活化与日常化》,文中既讲了自己学雷锋的经历,又集古今中外之变,浓重地写出了人生感悟:“好好学雷锋,是从根上讲的要老老实实做个好人,一辈子不违初衷。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是做人,身正则安啊!”几个月后,二月河老师在装甲兵工程学院的一个精彩演讲《二月河论厚道》,经他修正后发表在《雷锋》杂志试刊第五期上,在读者中反响强烈,给杂志增色很多。

2015年7月,《雷锋》杂志正式出版后,二月河老师又主动对我说:“我的文章《雷锋》杂志想用可随时发表”。于是,一个二月河的散文专栏在杂志开办。

二月河多次在《雷锋》杂志发表文章,从不领取稿费,一再强调我给《雷锋》写文章不能收稿费。

2017年,二月河老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这是他连任五届党代会的代表了,知名度之高,追着他采访的记者之多,使他应接不暇,但他还是挤时间接受了《雷锋》杂志特派记者杨祖荣的专访。一见面,他就风趣地对我说,“老弟,学雷锋的事我一概支持,《雷锋》杂志的宣传,我绝不推辞!”2017年,《雷锋》杂志第12期发表的《凝铸起民族复兴之魂——访党的十九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一文,受到读者好评。有的同行羡慕地问:你们怎么能采访到二月河这样的大家?其实,不是我们本事大,是得益于老师深深的雷锋情和对传播雷锋文化大业的执着追求。“看透朝政更换史,唯有树人筑基业。”从一个描写帝王的大师,到钟情于为小人物雷锋树碑立传,正是二月河从历史长河中悟出的真谛!

今天,又一次翻开这期杂志,看到二月河老师接受采访时那亲切的照片,仿佛就在昨天。他一生学雷锋,又在他文学的巅峰扶持雷锋文化,实质上是在研究打造“人生之舟”。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 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还说,“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中。13亿中国人、8900万党员、400万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雷锋文化是厚重的,又是年轻的,《雷锋》杂志更是起步的“娃娃”,多么需要二月河这样的大师携手助跑,可天公无情,老师离开了我们……

我们怀念二月河,追思二月河,就是要把二月河的理想和信仰永远记在心上,把二月河未竟的事业继续干下去,始终保持初心,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弘扬雷锋精神,真正办一本受党和人民欢迎的《雷锋》杂志。

猜你喜欢

二月河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二月河自修止谤
自修止谤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二月河拒做官
二月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