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建筑的中央神经系统

2019-09-06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7期
关键词:隔间智能建筑英特尔

很多人都喜欢落地大窗,开发商也就投其所好,盖起一栋又一栋有落地大窗的高楼大厦。殊不知,这种建筑方式浪费了大量能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目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3%,可以折算成11亿吨标准煤。 美国同样也有类似问题:超过五百万座的商业建筑,每年浪费的能源占总能源的30%。欧洲有大约75%的建筑不满足节能标准要求。

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我们亟需找到有效的方式,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同时需要提升运营效率,怎么破?

在建筑中融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几项技术,加以结合,打造智能建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英特尔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修建了第一栋支持物联网的办公大楼,让人们从中看到了智能建筑的希望,不仅提升了节能性、运营效率,同时还让建筑中的人们感觉更舒适。

9000个传感器的中央神经系统既节能又省钱

用物联网做中央神经系统,智能建筑不仅能节能。

英特尔过去的办公大楼中,用的是静态建筑管理系统,缺乏智能控制水电等相关系统的能力。虽然系统生成了海量数据,但由于使用大量特定厂商的独立专用接口,所以无法共享所有数据,难以全面分析建筑性能;同时这些方案主要基于硬件,比起侧重软件的方案,改造起来很难,因为部署、升级更加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

2016年,使用物联网技术,英特尔在印度班加罗尔建起办公大楼,它一共有10层,建筑面积大约63,000平方米。整栋大楼部署了9000个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既涵盖局部细节,又能做整体分析,暖通空调(HVAC)、供水、发电、占用情况统计和电气等各种建筑系统,都可以覆盖。大楼的智能照明系统基于以太网供电(PoE),灯具中的传感器可以监控楼宇使用情况、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

整栋大楼的“中央神经系统”,是基于英特尔® 处理器的物联网网关,安全连接各种监控建筑系统,同时确保系统间的数据不间断传输。为整个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提供互操作性和数据集成,同时为网络、建筑系统和数据提供端到端安全保护。

面向智能建筑的物联网架构

到目前为止,整栋智能建筑已经实施了40个使用案例。在节能、节水方面,每年节省的成本为645,000美元,不到4年就能达成投资回报。而在会议室的 HVAC 控制上更加出色:使用物联网技术控制变风量( VAV)箱,可降低4%的总 HVAC成本,不到两年就能实现解决方案的投资回报;同时,每平方英尺的实际照明功耗降至0.39瓦,远低于1.08瓦的英特尔基准设计。

在电力运行效率上,英特尔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可以控制四个电力来源:柴油、太阳能、燃料电池和电网。支持设施团队远程可以监测和控制能耗与发电,比如在超过 90% 的允许负荷阈值时自动降低能耗,还促进高效使用可再生能源。

物联网+智能建筑=诗意的栖居

英特尔智能建筑的40个案例中,55%属于前面提到的提升节能性和运行效率的范畴。其余的45%,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在写字楼中上班的人,常常会吐槽室内温度的变化,要么太冷、要么太热。英特尔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实施了机器学习算法,确保各个建筑区域保持恒温,让工作场所更加舒适,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研究显示:这样做可以让员工的满意度提高83%。

对于相对灵活的移动隔间式办公来说,工位难找也是一个麻烦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工位,或者需要搬来搬去,不但影响心情,更降低了工作效率。英特尔智能建筑中实施的移动隔间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员工查看、预订可使用的房间,从而将建筑可容纳的员工数量提升了30%。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数百万美元运营费用。

▲移动隔间预订使用案例的系统用户界面

相比节能性和运行效率提升带来的盈利改善,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更可以为公司发展带来更多增长。此外还有额外的好处:智能建筑还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形象,帮助企业吸引人才。

总而言之,建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人使用。一栋建筑再美观、再宏大,如果不适宜人类在其中工作、居住、生活,那它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以英特尔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作为智能建筑的中央神经系统,让人真真正正成为建筑的主人,可以在其中诗意地栖居。

猜你喜欢

隔间智能建筑英特尔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
公厕里哪个隔间最干净
英特尔召回
公厕哪个隔间最干净
厕所恶搞行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