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次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探讨

2019-09-05张燕楠

山西水利 2019年5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长效机制饮水

张燕楠

(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榆次区位于太原市东南部,地处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境内地形总体东高西底,主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为主,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2条,主要以潇河为主,潇河是汾河主要支流,潇河在榆次境内长40 km,境内汇入潇河径流面积467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7亿m3。全区共有9个街道、6个镇、4个乡。

为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尤其是让自然村的居民喝上放心水,全区从2005年开始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集中改造,经过十几年的改造,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0多处,其中有两处集中供水工程,分别为东阳集中供水和蔺郊集中供水。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基本全覆盖,近两年接近尾声,基本上解决了辖区内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

100多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想发挥好其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这一根本作用,不光要“建得好”,最重要的是要“管得好”。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方面,乡(镇)集中供水由乡(镇)水管站或者乡(镇)政府管理,村级供水工程由村委会管理,负责对供水工程进行日常管护,所有工程均由区水利局监管,负责对供水工程进行维修及升级改造。各处工程根据要求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责任人。

近年来,已建工程正常运转,为保障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受水源条件,居住分布、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全区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供水设施比较多,管网面积都比较大,分散式管理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100多处工程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没有标准的学习和管理内容,管理水平及能力亟待加强;二是管理模式粗陋,管理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日常工作记录台账,跟不上新时期治水思路;三是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做好层层落实,没有明确岗位人员分工;四是工程安全存在隐患,没有进一步规范工程巡查、监测、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影响着水利工程的长效发展,不符合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3 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探讨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以来提出建立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标准化管理,就是为这100多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实现工程管理的“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通过“定岗、定员、定责、定标、保障经费”,实现散落式水利工程“有人管理、有钱管理、依标管理”,有效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

3.1 落实责任主体,完善管理责任机制

按照“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各个工程的责任主体,明确工程的管理部门,以文件或者台账的形式记录在册。各管理部门要克服人员短缺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队伍,制定《岗位人员对应表》,明确工程管理各岗位环节的职责和要求,印发管理制度手册、操作手册。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可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

3.2 提高专业水平,确保运行维护机制

提高专业化运行维护水平,克服农村水利工程日常运行及维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探索新的运行维护模式,对区内符合统一管理的农村供水设施,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委托运行等方式落实工程维护部门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不具备统一管理的村落,可聘请第三方专业化运行维护公司,村委会负责对第三方进行监督考核,探讨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

3.3 强化信息监管,加强行政监管机制

信息化管理是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和特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针对区内100多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争取在2020年建立起一套信息化监管平台。一是从监管主体入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区水利局作为监管主体,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确保资金的投入,建立同一套数字监管平台,在工程信息、管理责任、工程检查、设备养护、维修管理、应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二是提供技术支持,可开发易于操作的手机APP,实行动态监管。每个工程管理人员可将日常水源巡查、管线巡查、水质检测、设备养护及维修等记录在APP上,监管部门接收信息后,可更好地进行监管,对未按时进行工程管理的部门进行提醒。同时可将动态监管数字的完整率和准确率作为量化考核的依据。

3.4 合理计量水费,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是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资金补助政策,拓宽资金渠道,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合理计量农村水价,收缴的水费部分用于工程的维护。科学合理测算供水成本,根据用水性质制定供水价格,并进行公示,完善供水收费机制,提高水费收缴率。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经济不发达、水域较少、农村技术力量薄弱的的榆次区来说,任重道远。虽然也正在逐步推广实施,但是离信息化全覆盖、智能化全操作的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攻坚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破除旧观念,改革创新新思路,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因地制宜,建立一套高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做好新时期新条件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村镇农水安全保障格局的目标,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长效机制饮水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饮水
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建设需求分析研究——基于满足率/缺口率分析方法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