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监测贵阳地区斜纹夜蛾动态规律

2019-09-02乐俊明陈鹰邓仁菊丁海滨杨航曾宪浩蔡璐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贵阳

乐俊明 陈鹰 邓仁菊 丁海滨 杨航 曾宪浩 蔡璐

摘要:为摸清贵阳地区斜纹夜蛾流行发生规律、减少其对薯类等农作物的危害,以斜纹夜蛾昆虫性信息素作诱芯,通过电子测报系统进行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全年斜纹夜蛾共发生7~8代,3月中下旬第1代开始出现,5月中旬左右达到第1个小高峰。根据斜纹夜蛾的生命周期,整个监测期出现了多个小高峰,7—8月达到最高峰,11月以后斜纹夜蛾逐渐消失。不同时间点监测结果表明,每天06:00—17:00没有斜纹夜蛾出现,17:00—20:00其数量逐渐增加并出现小高峰,02:00左右诱蛾量达到顶峰值。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斜纹夜蛾;虫量监测;动态规律;贵阳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5-0075-03

收稿日期:2018-08-09

基金项目:贵州省第五批创新人才基地建设项目(编号:黔人领发[2016]22号);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16]255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编号:黔农科院院专项[2015]09号)。

作者简介:乐俊明(1963—),男,浙江镇海人,副研究员,从事薯类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控等研究。E-mail:1497734775@qq.com。

通信作者:邓仁菊,博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育种及栽培等研究。E-mail:xiaoju63@163.com。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具有杂食性、暴食性、喜温性等特点,寄主植物多达99科290多种作物[1-3]。其中,薯类作物是斜纹夜蛾喜食的作物之一,直接危害造成甘薯类块根块茎大面积减产。贵州作为全国的马铃薯、甘薯种植大省,粗略估算每年被危害的面积大概在20万hm2以上,叶片被害率在20%~80%,个别田块薯叶几乎被全部食成窗纱状,造成减产10%~30%,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另外,随着耕作制度和方式的不断变化,设施农业及大棚机种不断增加,为斜纹夜蛾的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造成其危害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为配合国家提出的“双减”计划,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及面源污染。2015—2017年,笔者以高效、无毒、选择性高、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的昆虫性信息素作诱芯,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观察,旨在充分掌握斜纹夜蛾在贵州省贵阳地区周边农田发生流行规律,为当地斜纹夜蛾地理种群、昆虫性信息素诱芯配方种类筛选和防治薯类作物斜纹夜蛾害虫田间性诱剂安装配套技术的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毛细管)、昆虫性诱测报工具及其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均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电子自动计数和无线GPRS发射系统型号为SHW-NMT-04/SPT-N-01。

1.2 试验地点

贵阳市观山湖区观山湖公园斜纹夜蛾测报点,海拔 1 108 m,地处106.656°E、26.503°N。不同月份平均温度见表1。

1.3 试验时间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3年采用自动昆虫性诱剂测报系统诱蛾。测报系统设置在视野开阔处,诱捕器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4~1.6 m,每月更换1次诱芯。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阳地区斜纹夜蛾全年总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电子测报系统连续3年监测了贵阳地区斜纹夜蛾全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见图1、图2和图3。从测报结果和图1~图3中可以看出,每年的3月中下旬前年越冬代的斜纹夜蛾开始羽化。2015年出现在3月19日,诱捕到1头斜纹夜蛾。2016年出現在3月15日,诱捕到1头斜纹夜蛾。2017年出现在3月24日,诱捕到2头斜纹夜蛾;4月下旬至5月上旬诱蛾数量逐渐增多;5月中旬左右达到高峰;5月下旬至6月底诱蛾数量逐渐减少;7月初诱蛾数量又开始逐渐增多,达到小高峰持续10 d左右又逐步下降;到8月初诱蛾量大幅增加,一直持续超过20 d,平均诱蛾量达14头/d;11月中下旬以后,诱蛾数量越来越少,月底几乎没有斜纹夜蛾再出现。从

诱蛾数量来看,2015年的最高峰出现在10月27日,诱蛾数量99头/d;2016年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16日,诱蛾数量66头/d;2017年的最高峰出现在10月2日,诱蛾数量 96头/d。

2.2 贵阳地区斜纹夜蛾月动态变化规律

从图4可以看出,同年不同月份以及同月不同年份之间诱蛾数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的来讲都呈“升—降—升— 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当年的气候条件影响斜纹夜蛾交配行为节律和交配行为反应等有关,从而影响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率,进而影响斜纹夜蛾的诱捕数量。同一测报点不同年份的诱蛾总数均在2 000头/年以上,除2015年的测报数据相对较低外,2016、2017年的测报数据没有显著差别。这可能与2015年5月底至7月初,测报系统出现问题未统计到这一段的数据导致数据偏低。另外从各月的诱蛾数量来看,全年的1、2、12月没有出现斜纹夜蛾,诱蛾数量最少的月份均在3月,为1~2头/月。2015、2016年的最高峰均出现在8月,诱蛾数量分别为605、699头/月;2017年的最高峰出现在9月,诱蛾数量达774头/月。

2.3 贵阳地区斜纹夜蛾不同时间点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统计1年以来同一时间点的诱蛾数量表明,不同时间点诱捕到的斜纹夜蛾数量差距较大(图5)。每天06:00—17:00前没有斜纹夜蛾出现,17:00—20:00诱蛾量逐渐增加并且出现小高峰,21:00—22:00诱蛾量显著减少,2个时间点趋于平衡;22:00以后诱蛾量逐渐增加,在02:00左右诱蛾量达到顶峰,然后诱蛾量慢慢回落。从全年总诱蛾量来讲,每天16:00—17:00斜纹夜蛾开始活动,20:00左右诱蛾量达到1个小高峰,约140头;从21:00至次日06:00,诱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2:00达到1 d的最高峰,为332头;06:00 以后诱蛾量急剧减少,几乎接近为0。

2.4 贵阳地区斜纹夜蛾各代发生时间

从表2可以看出,贵阳地区全年斜纹夜蛾共发生7代左右,3月中下旬第1代开始出现,5月中旬左右达到第1个小高峰,11月中下旬出现全年最后一代。2015、2016年斜纹夜蛾各代发生时间比较接近,而2017年从第3代开始时间较前2年都有所提前,这可能与当年当季的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导致幼虫发育速度有关。

3 讨论与结论

斜纹夜蛾是一种分布较广、取食性杂、危害性较大的植食性害虫[4]。在广东、福建等热量丰富地区,1年发生8~9代,世代重叠,可全年危害农作物[5]。每年7—9月是斜纹夜蛾发生的高峰期,而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导致该虫对多种农药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防治成本显著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从而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威胁[6]。而昆虫性信息素具有高效、无毒、选择性高、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控中。目前我国已利用多种昆虫性信息素监测斜纹夜蛾、金纹细蛾、烟青虫、棉铃虫、玉米螟、小地老虎等害虫,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7]。本研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贵阳地区斜纹夜蛾的监测结果表明,每年3月中下旬斜纹夜蛾开始活动,5月中旬左右达到第1个小高峰,而后诱捕量逐渐降低,间隔一定时间后又开始出现小高峰,全年共发生7代左右,这与斜纹夜蛾的野外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并吻合。因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尽管斜纹夜蛾存在世代重叠,但越冬代在经历低温后逐渐开始发育,到适温阶段大部分越冬虫发育至蛹后集中羽化,因此在诱捕监测中就呈现每月的小高峰[8]。另外从月动态变化表明,贵阳地区斜纹夜蛾的高峰期发生在每年的7—10月,一般在7月或8月达到顶峰值,这与其他研究结果高峰期发生在6—9月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气候和环境条件存在较大的关系。贵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每年7—8月的平均温度在全年最高,为23 ℃左右,最高气温30 ℃左右,降水量较为丰富,十分利于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在诱捕监测中,根据斜纹夜蛾日动态变化及重复出现小高峰这个规律,可在小高峰前20 d左右,即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高发期,结合使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显著[9]。由于每年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可根据斜纹夜蛾实际发生情况,每年5—9月每月中下旬集中进行药剂防治斜纹夜蛾幼虫,成虫再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诱杀达到综合防治、减少斜纹夜蛾对农作物危害损失的目的。

參考文献:

[1]王桂花,易克贤,吕宝乾,等. 斜纹夜蛾对植物挥发物及其与性信息素组合的触角电位反应[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3):524-528.

[2]姚文辉. 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J].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 (2):122-127.

[3]邹永辉,张 华. 斜纹夜蛾性诱剂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9(8):129-130.

[4]王方晓,杨可辉,张秀衢,等. 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J]. 昆虫知识,2008,45(2):300-302.

[5]刘志才. 广东佛山地区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23-24.

[6]黄水金. 斜纹夜蛾的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3-18.

[7]刘 路,周 琼.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其应用[J]. 华中昆虫研究,2013(2):323-329.

[8]周艳波,李克华,关 鑫,等. 嵩明县斜纹夜蛾夏季高发期发生规律调查[J]. 云南农业,2015(4):35-36.

[9]蔬菜斜纹夜蛾调查测报技术规范:DB 36/T 880—2015[S].张真建,向贵生,陈 敏,等. 月季黑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78-84.

猜你喜欢

贵阳
贵阳台农种养殖有限公司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贵阳分店
贵阳2018年建成通组公路五千余公里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在贵阳召开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丰收愿景——贵阳高坡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