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域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2019-09-02韩艳萍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全域

摘要:旅游业是林区重要的转型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林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林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必须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推进林区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林区资源大兴安岭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国有林区改革的大背景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发展。面对当前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共享共建发展全域旅游,是林区发展旅游产业,推进林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必然之举。

一、林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使这里成为我国北方森林旅游的重要区域。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全面改革和转型发展阶段。森林旅游业作为林区重要的转型产业,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由此,改变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是顺应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做大做强林区旅游经济,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大幅提高旅游经济收入,带动林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高林區百姓生活水平,推动林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二、林区旅游的资源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林区旅游的资源情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内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839%。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有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原始林共计94万公顷,生态价值十分巨大。林区有18000多座山峰耸立,境内大小河流7146条,总长34938公里,其中一、二级河流984条,100多个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湿地面积120万公顷。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野生植物1848种,其中国家、自治区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3种;野生动物39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72种。林区地貌独特。有大面积的火山地貌,如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石塘林、高山湖泊、玫瑰峰、不冻河、冰上森林、奥克里堆雪山等独特的地形地貌。林区还有极富魅力的冰雪资源。林区冬季寒冷且漫长,加上雪域山林特有的魅力,是冰雪旅游的圣地;“冷极村”零下55度的气温,更有北极体验。除此之外,林区还有瑰丽多彩的历史和民族文化遗迹,保留着北魏拓跋鲜卑族祖先的遗址、辽代城堡遗址等古代文化遗产。这里还是我国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发祥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些少数民族的风情和习俗。总之,林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潜力十分巨大。

(二)林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且发展十分缓慢。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随着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林区旅游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推进。近年来,林区旅游人数明显增多,旅游收入明显增加。但由于管理体制、资金投入、运行机制、政企联动、统筹规划等方面原因,作为一项产业,尤其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林区旅游业还有太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林区旅游业发展各自为战,缺少科学的整合规划。长期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所属各林业局依靠自身财力独立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由于缺少科学的整合规划,从地域管理到景观设计安排,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造成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景观规模小,沿途缺少规划串联,致使旅游发展难以上规模、上档次。

2产业投资少,旅游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在交通方面,林区地处偏远山区,长期以来通往林区各地的交通十分不便,航空上缺少客运支线建设,铁路客运没有高铁支持,公路交通缺少高速来衔接,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林区旅游发展。在内部设施建设方面,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景区内旅游项目、餐饮、住宿、交通、通讯、休闲娱乐等服务管理设施建设十分短缺,景区内部和景区之间更缺少一体化管理,不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3产业融合非常少,旅游内容单一。截至目前,林区旅游还仅仅是简单的森林游、风光游,缺少产业链延伸设计和安排,内容简单且缺少连贯性,现代服务管理方式在这里也很少体现,还处于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

4人文景观少,缺少文化挖掘和主题旅游。林区旅游目前还停留在观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品味林区特色美食方面;人文景观少,更缺少文化内涵的支撑,就连本地区特有的森工文化、珍贵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体现得也非常少。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科普和生态教育的作用几乎没有得到体现。

5管理封闭僵化,职工群众参与少。林区旅游遵循传统行政化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很少体现。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林业职工有意参与却难以参与,更难以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林区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部门化特征。

三、发展全域旅游林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依据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把林区旅游分区划片,合成几个大的旅游区。以不同旅游区内旅游主体资源为核心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做到突出主题、交相映衬、多层次展现,既整合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此同时,做好旅游区之间以及同一旅游区内交通、食宿、特色景观、产品展示和服务的连接设计安排,形成整体规模优势。

(二)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充分利用和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旅游发展政策资金,加快林区旅游在内外交通、通讯、旅游产品服务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一方面解决林区与旅游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空、高铁和高速的交通问题,破除外地游客到林区旅游的交通障碍;另一方面就是在林区主要旅游区之间开通铁路和公路的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行,也符合林区旅游的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同时,加快旅游产品设施建设,增加旅游项目,注重文化内涵体现,让林区旅游成为服务周到,出行方便,精神愉悦的文化体验和价值感受,较好地体现旅游的服务性和文化性特点。

(三)推进“旅游+”模式,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林区旅游资源优势,以融合的理念、开拓创新的方法积极推进“旅游+”模式。在為游客提供行吃住游购娱等方面一体化、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以旅游业为主体推动旅游与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康养、教育、特色文化,特色餐饮、园林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按照“以养促旅、养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林区康养基地培育建设,努力把林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康养圣地。总之,通过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游客满意,企业发展、林区职工群众得到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和旅游发展红利,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和人才培养

引进或聘请旅游专家,在认真研究林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高质量高品位开发设计林区旅游产品,体现林区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多项产业融合设计和发展,丰富旅游方式,增强特色体验,充分体现旅游的综合性特点,提升旅游档次,打造林区生态旅游品牌。另外,注重选拔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林区全域旅游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五)加快林区旅游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科学研究和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旅游产业及相关政策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定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让更多的林区人能够参与到林区旅游发展中去,宣传旅游、参与旅游,在旅游发展中获益。通过旅游发展,推动林区社会和谐发展。

(六)加大林区旅游的宣传和合作,推进林区旅游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各种网络媒体和宣传平台,做好林区旅游的内外宣传和推介工作,通过内部宣传让更多的林区人了解林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外宣传主要是提升林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到林区旅游,同时广泛吸引社会投资,解决旅游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另外,注重和加强与属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范围、宽幅度打破林地划分和利益局限,立足地区发展大局,紧密配合,协商共建,推进林区旅游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3/22/content_5276447htm,2018-3-22

[2]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007)

[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局志(2000-2011)[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2

[4]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志[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韩艳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校)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区全域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