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产业PPP创新融资模式研究

2019-09-02周璟挚王俐文唐元桢郑嘉欣李颜君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证券化养老资产

周璟挚 王俐文 唐元桢 郑嘉欣 李颜君

摘要: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了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背景,对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陈述并提出了“智慧养老”“资产证券化”两种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在互联网上进行融资,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促进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的发展。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养老产业智慧养老资产证券化

一、研究背景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逐渐开始影响我国经济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根据预测,未来20-30年中国GDP增速将下滑,一方面是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下滑,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后劳动力增速的下滑。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有兩个:一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自2002年开始一直在下降,2018年,我国的出生率为1094‰,较上年的1243‰下降了149‰;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数据显示,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一直在上涨,平均每五年以2岁的速度增长,2015年平均寿命已达7634岁。[1]

在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也成了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由于传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普遍都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养老设施不全,资金不足等等问题,这就显示出养老产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由此可见,以PPP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办养老已势在必行,且养老产业未来潜力巨大,养老产业的投入不仅能解决养老问题,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四川省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老龄人口占比高居全国第二位,也是重点推进PPP模式养老项目建设的省份。

二、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2017年年末四川省总人口8302万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1157万人,占总人口的1394%,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95%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同2010年相比,65周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27625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94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97%。[2]2017年,四川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位。由此可见,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大,且比重大。

(二)养老产业资金投入占比低

在2015年8月初,政府投资的项目与社会投入的资本合作在成都举行项目会议(PPP),政府投资项目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包括基础建设、医疗卫生、养老、健康文化教育和体育旅游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共计625个,总投金额98768亿元,其中医疗、卫生、养老类项目仅仅只占有48个,占总数的768%,投资2565亿元,占26%。[3]由此可看出四川省对PPP模式的养老还在探索中,投入资金占比低。

(三)农村老龄化水平远超过城镇

2010年四川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1226%,比城镇高326个百分点;2015年四川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升至1511%,比城镇高460个百分点。5年间四川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提高比城镇增长快了将近134个百分点。在四川省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不仅高于城镇,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反映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比城镇更为严重。[4]

(四)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产生巨大的需求

2018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有183%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将继续增多。四川省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预测,2050年全省身体不健康老年人将达1200万人,其中,失能老年人将达300万人以上。[5]由此可见,以后的养老需要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并且医养产业也会步入发展的黄金阶段。

(五)未来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

根据预测,未来30年虽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减缓,但总体仍呈增加态势。2030年四川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8326万人,比2017年增加62626万人,年均增加4817万人,年均增长306%。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2466万人,比2017年增加96766万人,年均增加2932万人,年均增长186%,其中,2050年较2030年增加3414万人,年均增加171万人,年均增长088%。从占比看,203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将达2011%,2050年将提高至257%,将分别比2017年提高617个、1176个百分点。[6]由于四川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PPP融资模式增加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将政府和社会的资本合理运用,既能改善四川省的民生问题,又能促进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因此探索和创新PPP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

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养老产业服务供给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养老问题不仅仅在供给量上不能满足老年化的需求,而且在供给结构上也存在很多缺陷。主要体现在:第一,城乡差距太大,实际上,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的多数年轻人在外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年纪较大的人群,因此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大量浮现,再加上农村的医疗设施并不完善,很多老人无法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此外,由于在农村偏远地方还存在着经济,交通等问题的落后,无法让这些农村老人得到社会保障。其次,农村地区的信息流通并非像城市那样快捷,有很多养老方面的信息也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性。第二,社会没有对养老服务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对养老服务的投资方面,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就决定了养老服务机构拖延的性质。在PPP融资模式下,许多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养老产业中,认为这是一个投资期漫长的项目,这使得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举步维艰。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考虑他们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单方面追求短期结果和显性政绩的建设,导致政府的短视行为必将带来严重短缺与缓慢的结果。因为要提供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就需要等待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结果。[7]

其次,养老服务融资机制不完善。资金短缺是造成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的另一个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服务融资方式单一。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第二是彩票所获的公益金,第三是社会投资资金,但是仅仅靠这三个方面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投资基金方面,我国对民间资本的支持尚处于起步阶段,优惠政策难以落实,融资门槛较高。据相关数据显示,根据中国公益研究院2015年在北京进行的近200家公共养老机构普查数据,其中1/3由社会化机构运营,只有5家获得了建设补贴。民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落实发展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15)提出了五年1000亿元的融资目标。然而,截至2016年3月底,国开行在社会养老行业的投资和融资仅为14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养老服务在筹融资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国家对养老产业方面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各大企业对养老产业的关注热情也不高,就算有着闲散资金,多数企业也不太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养老产业中,这也使PPP融资模式难以向前发展。

最后,地区的差异也使得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发展艰难。本课题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势原因,泥石流与滑坡等自然灾害在四川省内一些地区频发。因此,养老问题也成为了这些特殊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试设想,若一个经济相对发展较弱的县区频频发生自然灾害,孩子和老人是相对脆弱的群体,因此也易受伤害。可想而知,该地区受灾人民将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灾后重建,养老问题则会一拖再拖。另外,由于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重建,投入到养老的资金则会相应的减少。社会公众大多也就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这些地区,这样的话,PPP融资模式在养老产业的运用将难以在这些地区实行。但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养老产业可能会更得到政府的重视。因此,地区的差异会给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解决方案

在我国诸多由政府与民间合作的PPP项目中,PPP融资模式仍然面临着融资困境。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该模式已形成了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其中项目贷款、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委托贷款、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和PPP基金几种方式。而针对PPP模式下的养老产业来说,则可以针对其产业发展特点,从中选取适合其发展的融资模式。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及专业所学,我们认为将PPP模式下的养老产业进行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当前养老产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随着PPP融资模式的健康发展,PPP融资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渐显,可行性日渐增大[8]。因此,为了积极的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能够在全社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应该更加关注养老产业,充分发挥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的优势。

(一)大力发展“智慧养老”

智能养老是一个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机构的等多个网络系统和信息平台集合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速、高效、低成本、物联网、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是跨界的多个领域,集成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是技术革命的推动力量和养老观念的转变,本质是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行业和社会渗透引起的裂变和重构,其核心是使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把老年人、社会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甚至政府机构紧密相连。首先,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养老产业的融资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运用互联网进行融资成本相对较小,并且可以吸引大量的人群。互联网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观测到信息的更新与变化。例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水滴筹”“轻松筹”等筹资方式,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平台就可以筹到大量的资金。其次,运用互联网进行融资效率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可以运用高度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在互联网上进行融资,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促进养老产业在PPP融资模式下的发展。再次,互联网上涌现出的大量app如“投资界“等,已在广东,厦门,北京,广西,湖北等地展开了有关养老产业的融资,多以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为主。在政策方面,“智慧养老”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各省市出台了“智慧养老”政策。例如,“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实施“互联网+智能养老”行动,山东省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然而,“思维不清晰”“模式不清晰”“经验不能复制”等问题也导致了“智能养老”概念的争议。简单的“新技术+养老”并不构成“智能养老”,我们需要明确“智能养老”的核心价值取向,并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其进步。

(二)采用资产证券化与PPP相结合的融资模式

说到将PPP模式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这种融资模式,我们有必要先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解。资产证券化是现代及金融市场重要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顾名思义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进行证券化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收入的资产出售给特定发行人,通过创设一种以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信用工具或权利凭证,进而将这些不流动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一种融资过程或融资方法。其主要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发起人需要把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信托机构SPV,或SPV机构主动购买资产,SPV将购买资产汇总成一个总金额资金池,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在金融市场发行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的现金流偿付证券,SPV发行的证券在销售后得到的收入支付资产权益,用资产权益证券所持有的现金流向投资者支付,融通资金。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都有所放缓。因此,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资产证券的发展具有新的意义。PPP项目是我国当前最为看重的一个新兴产业,它将推动我们经济逐步发展,若将PPP项目下的养老产业与资产证券化进行结合将主要有以下三个优势:

一是解決养老产业PPP项目资金占用时间长、周转慢、收益低的问题。PPP项目一般投资大、收益低、周期长。占资时间长、投资回收期慢是四川省养老产业PPP融资模式面临融资难困境的主要原因,而实行资产证券化,能实现收益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

二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PPP养老产业项目。PPP模式的养老产业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后可以使政府资金、个人资金、企业资金等社会各种资金参与到整个养老产业链,切实解决养老产业发展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

三是PPP养老产业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更容易在市场出售。由于PPP项目下具有政府背景,所以项目被评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高,其在投资市场上就更容易出售,有效实现资金融通。

若将四川省PPP养老产业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为作为原始权益人的政府和民间企业规避资产风险,使更多的民间资本积极注入养老产业,还能使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内的投资者获得稳定可观的投资收益。最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能够使整个PPP养老产业项目下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获得较大的流动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周转率,解决PPP项目资金占用时间长、周转慢、收益低的问题,最终促使各方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四川省养老产业的发展建设应积极推进PPP模式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模式,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首先,组建资产池,设立PPP养老产业资产特设信托机构SPV。一是由证券商担任资产支持计划的管理人确定证券化的PPP养老产业资产,设立SPV实现资产的权属让渡及风险隔离。二是由管理人将已经经过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后的资产支持证券向合格投资者销售以募集资金。

其次,SPV向PPP项目公司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资产管理人以募集的资金向PPP项目公司购买证券化的PPP养老产业项目资产。但在完成项目购买后,基础资产仍由PPP项目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

第三,资金回流。PPP养老产业项目落成后所产生现金流将定期归集到PPP项目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资金归集账户,然后再划转到管理人在银行开立的托管账户

最后,清偿债券。按照证券发行时的约定,待资产支持证券到期后,由资产池中的PPP养老产业项目所产生的收入在还本付息、支付各项服务费后,若有剩余,按协议规定在PPP项目公司和SPV之间进行分配,整个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即告结束(见图1)。

四川省养老产业的发展采用此种融资模式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所以我们相信这种创新融资模式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与思考

养老产业相关行业的一般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涵盖养老地产、医疗、金融、保险、旅游、娱乐、食品供应、运输、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卫生保健、教育和老年用品消费等。如今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在供求不足的情况下,养老的需求井喷式增长,因此养老产业正处在历史机遇期。PPP模式作为公共事业领域的创新体系,在我国养老产业领域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解决我国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PPP模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采用PPP模式的养老产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投资高、投资运营时间长、利润低、见效慢、运营风险高等不确定因素。但是若能实现资产证券化和PPP模式在养老产业融资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推动智慧型养老产业建设,相信我国养老产业的前景必定会蒸蒸日上。PPP模式发展至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其功能从最初的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解决资金缺口拓宽为激活市场发展潜力,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社会民生、造福民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工程上。

以往只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产业如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对接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激活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巨大能量。具体到某一项目建设上来说,社会资本具有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管理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从而降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此外,通过PPP模式,变相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最合适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竞争。因此,为了我国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养老产业的有效供给,在养老产业中加快融合PPP模式,就成为了我国养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DB/OL]

[2]国家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局四川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

[3]伊然四川省推出625个PPP项目投资近万亿[J]工程机械,2015,(5):60

[4]2018四川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状况分析报告[DB/OL]2018-08-03

[5]2018四川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状况分析报告[DB/OL]2018-08-03

[6]2018四川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状况分析报告[DB/OL]2018-08-03

[7]周迪雯PPP模式应用于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商,2016(7):73

[8]孫汉康浅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71-78

(周璟挚、王俐文、唐元桢、郑嘉欣、李颜君,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证券化养老资产
养老生活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