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经济学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探索

2019-09-02杨峻一杨继涛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院所科技成果科技

杨峻一 杨继涛

摘要: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进行研究,并以中科院驻辽宁机构为研究案例进行数据分析,深刻分析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帕累托最优等几个状态,并提出解决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建议。

關键词:科技成果本地化转移科技创新

一、问题

(一)问题界定

发生在科研领域的“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是指一个地区的科研机构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转移到了本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一个地区虽然具有科技资源优势,却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成果往往都给其他地区做了贡献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的问题。

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墙里开花墙外香”问题存在已久。从知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区的科技管理部门都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例如北京市科委路东虎老师在1993年《学习与研究》上就发表了《科技成果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1],可见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这种现象早已被科技管理部门察觉。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移,现在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最近,我们对中科院驻辽宁的研究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本地化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二)案例调查

我们以中科院驻辽宁院所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从表中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科院驻辽院所在辽宁当地转化项目数量基本上占1/4强到1/3的比例。也就是说,还有2/3以上的项目,都转换到了全国其他地区。这一数据表明,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依然存在。

图1是合同金额的统计分析。依然可以看到,本地化转移的合同金额只占到了总转移金额的1/5左右。再一次验证“墙里开花墙外香”问题的长期存在。

二、问题分析

当地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土地、人员、科研设施

等要素和科技资源,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却转化到了其他地区并实现产业化,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这是大多数的地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科技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本地经济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很多部门都在关注着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墙里开花墙外香”问题的缘由。那么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墙里开花墙外香”问题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工作欠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走访调查、分析汇总。

(一)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复杂的过程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具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R&D),二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中试),三是工程化的科技成果进行商品化改造,四是商品化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从技术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的角度看,一项高新技术只有发展形成一个产业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对经济产生实际的深远的和规模化的影响。在高新技术成果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才能实现顺利转化。经过上述几个阶段,一项技术成果转化才能成为现实商品、进而发展成高新技术产业,见图2所示。

(二)制约优势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问题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在科技成果本地化转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城市产业结构和院所技术创新领域不一致,存在院所技术创新项目方向与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问题。从产业领域上,可以看到,科研机构主要服务领域和城市重点发展领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的,当然,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也是正常。院所研究往往是“术业有专攻”,更多的是发展自己的优势研究领域,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科研成果。而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原因,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领域形成独特的区域经济。二者的不统一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看双方的差异性有多大。

二是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往往需要产业集群支撑,否则难以形成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导致产业承载力不足。产业集群通常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某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大批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2]。

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办法。但对于某个新兴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产业,必然会存在一个逐渐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的过程但在发展初期,面对产业承载力不足,缺少新兴产业集群对科技创新的支撑等问题,急需政府、院所、主要企业和协会等部门,齐心合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本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不足或产业资源不足,导致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向外转移。一方面是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需要转移转化;另一方面是企业急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往往存在着“院所创新方向与企业需求方向不一致”的问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率低仅仅是外在表现,根源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目标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瞄准本地需要。

三、从公共经济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一)市场失灵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企业(社会投入主体)在资金、信息和渠道等方面的制约,不愿意承担科技创新高昂的投入费用和创新风险,没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表现为科技创新低投入或少投入、院所(科技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缓慢迟滞,存在大量“市场失灵”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启动政府干预,这就是目前大量科技管理部门、院所和协会等组织大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动因。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增加成交量,促进社会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二)政府失灵

政府虽然花大力气从资金、人员和组织机构等方面大量投入,以期提高社会科技创新水平,但某些方面或领域还存在大量的“失灵”现象。一方面是政府干预的方式选择不恰当,未能弥补“市场失灵”[4],例如一些科技创新产品的交易会、对接会,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实效性不高;另一方面,政府越位,代行企业“市场选择权或决策权”。一些大项目的上马,往往都是政府主导决策的,因此政府也必须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帕累托最优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政府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家勇于创新,如图3所示。大力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企业家精神建立,推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另外还要建立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认真贯彻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原则[5],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改革牵引,创新机制;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扎实最好技术转移工作。

四、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点落实“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的要求。

(一)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项目产业化

一是继续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保持其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源头的优势。 二是建立院地全面合作机制。设立院地高层会商机制,发挥“智库”作用,加强本地企业与中科院沈阳各所及全国各所合作,推动辽宁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建设。三是推动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优先启动标志性、有影响力的院地合作重大产业化项目,发挥引导示范作用。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成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建立信息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大连市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信息平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减少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发挥科技成果共享转化服务平台作用[6],打通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缩短“资金—技术—市场”和“研发—制造—应用”之间的距离,形成“需求侧—供给侧”的良性互动局面。二是推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动传统产业向复合型、智能化、信息化的新一代产业转型升级。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制造。加快大连现代装备制造中心、海洋工程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新一代石化加工中心等优势产业基地转型升级。三是建立院地合作服务体系。围绕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立由中科院、政府代表和其他机构(如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院地合作服务团队。

(三)创新科技金融模式,建立奖励机制

一是加快“科技+金融”模式创新。资本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器。通过设立院地合作产业投资基金和院地合作专项资金,整合财政引导资金,吸收社会资本,筹建院地合作产业投资基金,为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在连转化提供资金服务。二是加大院地合作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宣传院地合作工作,树立院校合作典型,让更多的企业自愿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三是设立院地合作项目奖励机制。落实《大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进院地合作机构、个人和技术经纪人的奖励政策。借鉴广东、上海、江苏、浙江、陕西等先进地区经验,设立合作专项资金和奖励制度,加大对优势资源的吸引力度,设立合作奖励制度,增设设立项目竣工验收投产奖励,开展产业化项目投资贴息奖励等。

参考文献:

[1]路东虎科技成果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J]学习与研究,19938(15):23-24

[2]迈克尔·波特(美)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章程[EB/OL],http://www12371cn/special/zggcdzc/zggcdzcqw/,2017-10-24/2019-03-31

[4]金镝公共经济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9-111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4号),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26/content_5227667htm,2017-09-26/2019-03-31

[6]顾志刚,吴晓波基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 2007(12):65-69

(杨峻一,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杨继涛,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院所科技成果科技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我国机械工业转制院所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对策若干思考
浅谈原子能院院所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