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实现少教多学

2019-09-01薛真张唐银

读写算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少教多学自主学习

薛真 张唐银

摘 要“教学”本是共同体,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习型社区即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更广阔的课堂空间。要想学生学到的更多,教师就要尽可能少地教学;只有学生们积极思考、沟通、合作和实践,自发地想要学习,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少教多学;自主学习;协同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4-0109

学生具备数学的核心素养和自学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独立学习能力有限,班级中学生数多且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先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然后与同龄人协同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型社区即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学习的资料可以在小组中共享,沟通与交流在学习中时常发生,学习任务也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为学生提供的课堂时间更多一些、课堂空间更广阔一些,要想学生学到的更多,教师就要尽可能少地教学;只有学生们积极思考、沟通、合作和实践,自发地想要学习,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那么,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用教师的“少教”来成就学生的“多学”呢?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单元为例谈谈几点做法:

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课前,不仅要全面阅读教材,还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类别:学生已经遇到过、易于学习、难以学习。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思考哪些内容是一定要由教师教给学生的,这些内容又要如何教。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只要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绝大多数知识,学生们愿意去学,都可以学得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习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教学的难易程度要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设计的教学要真正适合自己所教的班级,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学生的真正发展服务。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这个单元时,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教师就不用多费口舌去讲授。只要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用已有的经验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就可以了。而这个单元的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和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如435–86和403–158,在计算435–86时学生会出现十位上的3已在个位不够减时退1了,但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仍用3–8不够减,从百位退1,算成了13–8=5。在计算403–158时,个位上的3–8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又要从百位退1当10个十,再退1个十给个位,这时十位上就只有9个十了。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算理,将十位又算成10–5=5。

这两个难点就是必须讲的,那么怎样讲呢?教师要先让学生们自己独立尝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同伴求助。有的学生计算错了,自己却不知道,教师要组织学生们与同伴交流,不只是交流答案,最重要的是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当同桌两人的意见不统一时还可以扩大为小组交流。学生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自己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并在同伴的帮助下及时纠正。而这节课的重点即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点则需要教师发挥串联作用去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学生们自己通过尝试、改错、归纳总结,经历了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保证自学行之有效,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例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中的第一课时“加法”一课的自学要求是:(1)认真阅读书本第36页,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你会解决第37页上例1和例2这两个问题吗?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又要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算吧!(3)课本中小天使提出的问题,你会回答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录在书本相应的地方。(4)与小组同学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1)刚开始学习如何自学课本时,学生们的阅读方法和步骤尤其需要教师指导,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巩固和深化。(2)要使学生真正通过阅读课本学习新知一定要有时间的保证,否则自学只会变成一种形式。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成功感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而这样的成功感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并慢慢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

三、组织有效的协同学习

课堂上,教师不要总担心时间不够,总担心学生们自己学不好。只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思维的碰撞才会发生,因此,组织有效的协同学习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协同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并在互相帮助中不断进步;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们在协同学习中交流、碰撞,吸纳同伴的想法以补充自己的不足。

(二)明确协同学习的要求。

小组讨论时要遵循:(1)每一个学生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习优良的学生要多让学习较弱的伙伴先说;(2)说的同学要尽量表达清楚但要控制好音量,尽量不影响到其他小组的同学,听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3)不要总觉得自己说的总是对的、最好的,要尊重、认同同学们的发言,不能打断,等同学说完了再表达自己的观点;(4)关怀每一个同学的自尊心,不可嘲笑小组里面不会说的同学,要以帮助同學为乐。

例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中的“解决问题”一课:护眼灯166元,学习机225元,空调扇558元。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小红的爸爸要买这三种商品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在明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不用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就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估算。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是如何估算的,再与小组的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们对225元这个价钱的近似数发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看成220元,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看成230元,每个人都说出自己这么看的理由。经过讨论之后,小组同学达成了一致意见:看成230元更合适,因为这是要准备钱买东西,多准备一些比较保险,如果估少了,到了商店之后发现钱没带够就很麻烦。

教师要随时关注整体的学习活动,不能只是简单的巡视,而应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得不够积极,就鼓励他主动与同伴交流;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鼓励他主动向同伴求助;有的学生比较强势,抢着发表,就告诉他多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就会形成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从而共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愿意放下教师的身段,相信学生具有足够的能力并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致力于构建生生互学的课堂文化,逐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便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Z2016GH016)。

参考文献:

[1]佐藤学著,钟启泉,陈静静译.教师的挑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0–22.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少教多学自主学习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